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别关注》杂志差异化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对葵 《新闻前哨》2006,(12):51-52
差异化,是一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差异化,追求与众不同,是经营面对众多同行时最常见的选择。然而,并非所有的“与众不同”都能成功,也并非所有的“特别”都注定会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2.
王倩倩 《大观周刊》2011,(41):14-14
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曾获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故事本身题材上具有民族特色和浓烈的神秘色彩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作者采用来了“傻子”这一独特的叙事视角。作者利用这一视角对非理性领域进行探讨.从而带给读者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和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2001年3月27日,《江夏报》推出《晨光随感》专栏。 这是《江夏报》首次以本报记者的名字命名专栏,目的是通过打造与众不同的品牌专栏,增强报纸的权威性、可读性、可亲性,从而激发读者的兴奋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达到宣传的最佳值。 何振光,笔名晨光,生于1939年秋。当过教员,做过机关的文秘工作。1984年调到《江夏报》社当编辑。直到1999年退休,一干就是17年。也就是在刚进报社的头一年,他身患绝症,医生断定他“顶多还能活一年”。可他偏不信那个邪,以顽强的毅力,与死神进行不屈不饶的抗争。他不知疲倦地…  相似文献   

4.
郑能新 《群文论苑》2003,(1):46-46,45
我的母亲与千千万万的中国普通母亲一样,平凡、朴实、善良。但她与众不同的是,虽然出身大户人家却没有享受多少人间亲情,刚落生,就被离乡几十里的山里人家抱养了,懵懵懂懂地当了童养媳。这是父亲告诉我的,父亲告诉我这些,并没有作贱母亲的意思,父亲是很爱母亲的。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淘书     
今天买了六本书,其中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居然是单本.一英寸厚。老莎最长的剧《哈姆雷特》在这里只有四十余页。从来不是对书本身特别感兴趣的人.但这本出版于上世纪20年代的书.真把我迷住了。何况.这是莎士比亚老人家。它的深棕色的封面似乎是皮革质地.微微卷起。打开来看,连我这种不藏不玩书的人.瞬间也是绮思缕缕。书边是金色的,抠出了整整齐齐的小半圆.  相似文献   

6.
《传媒》2006,(8):79-79
根据世纪华文SiS报刊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广州日报》在广州的日平均销量为75.14份,是《羊城晚报》的1.95倍,是《南方都市报》的2.37倍。和2005年下半年相比,三报的平均销量及零售总量均略有下降,但零售的位置和格局没有变化。《信息时报》、《新快报》的销量呈现上升趋势,平均每个报刊亭上升2份左右,对格局变化没有太大影响,《南方日报》的平均销量从原来的7份/摊下降到2份/摊。  相似文献   

7.
邱焰 《新闻前哨》2014,(1):84-84
位于湖北省红安县大山深处的天台寺,常常飘荡着《宗教卡农》、《渔舟唱晚》和《二泉映月》的旋律。与众不同的是,这些音乐是南寺里的僧尼们州西洋乐器——大、中、小提琴和贝司演奏的。  相似文献   

8.
2007新年伊始,上海《新闻记》杂志第1期刊发了《2006年十大假新闻》一,对06年度国内媒体报道的上百条产生了一定恶劣影响的假新闻进行盘点,评选出年度“十大假新闻”。它们分别是:1.《华商报》刊发的“法国导演起诉《吉祥三宝》抄袭”;2.《兰州晨报》的“垃圾场惊现儿童残肢”;3.《华西都市报》的“扫墓祭祖烧“别墅”将被查处”;4.《上海证券报》“银监会拟发退市令三城商行受警告”;5.《新化报》“腰围1.75米松原孕妇至少怀了五胞胎”;6.《信息时报》“广州市面出现注水西瓜”;7.《今日早报》“大雨袭杭百舸归”;8.《中国经营报》“铁道部酝酿火车票中加铁路建设费”;9.《民主与法制时报》“深圳中级法院的日常工作由深圳市纪委代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周刊》2006,(38):26-27
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曾经说过:“我国第一部诉诸视觉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 端木的意思是.红楼之前的中国小说.如《三国》《水浒》等.大抵是用来听的。无论是章回的形式.还是写的方法.都适合给说书人做底本。《金瓶梅》对写人情细事有所发展,但标明“词话”,还是说唱文字的继续。唯独《红楼梦》画面感、立体感极强.读之好像置身在全景电影中一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电子出版》2005,(11):75-77
我有个兄弟自称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金刚猛男,恐怖片在其看来.不过是骗MM投怀送抱的小儿科.据说即便在后半夜看恐怖片他也丝毫不怵。但是有天.他忽然打电话告急.说再也无法忍受一个人在家了.因为刚刚看了贞子系列.吓了个半死。嘿嘿。  相似文献   

11.
赵新法 《青年记者》2006,(17):12-13
黄金报型也就是业内通常说的“瘦报”,最初起源于美国。《今日美国》是美国最瘦的报纸,宽度只有31厘米多。美国发行量最大的《纽约时报》,自1976年9月7日起,将坚持了63年的8栏改为6栏。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的一些报纸也先后采用了“瘦报”的形式。在内地,《北京青年报》.《新闻晚报》.《华夏时报》等,也都先后采用了这种国际报业流行款式。  相似文献   

12.
解读《读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记录研究一些名书名刊的编辑过程.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本刊自创办以来,一直希望在这方面有所贡献.本期选发的这组研究《读者》的文章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首篇选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的《期刊中国》一书,原为书的开篇一节。该文不仅对《读者》的分析全面深刻,而且文字简练流畅。我们选发时加了题目并作了一些删节,意在推出此文的同时,向读者力荐此书我们认为了解中国期刊业的内幕、前景、困惑诸多方面,当有助于在谈论“期刊中国”的同时.去建设期刊大国其他两篇文章.均出自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之手。文中的看法虽不能说有多么成熟.但都经过了作者深入的思考.或许还能带给我们些许新鲜的气息。  相似文献   

13.
短笺     
《编辑之友》2008,(3):3
给作者姓名多留一点空间,《狼图腾》的国际市场宣传方式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4.
四书     
《津图学刊》2004,(5):78-78
南宋(1127--1279年)及以后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其《沦语》、《孟子》皆先秦已成书,《大学》、《中庸》摘自《礼记》。《礼记》虽为汉人编定,但其内容则采自先秦旧作,早已列为五经之一。南宋哲学家朱熹(1130——1200年)继承北宋程颢、程颐之理学.推崇《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重.著有《大学中庸章句》、  相似文献   

15.
邹韬奋的编辑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从1928年起经常使用的笔名,表示要韬光养晦,奋斗不懈的意思;祖籍江西余江县,生于福建延平,一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和革命救国事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著名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政论家。1944年,他不幸在上海病逝,延安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由周恩来、邓颖超、周扬等拟订并经毛泽东批阅的《纪念和追悼韬奋先生办法》,周恩来亲笔加上了“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的内容。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一致确认先生是中国新民…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2005,(11):57-57
《新闻知识》2005年第6期发表庞晓虹的文章《公关新闻的传播价值及报道误区》。文章说.公关新闻在具备一般新闻传播的价值意义的同时。还具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殊价值。它既具有对社会良善因素彰显激励的价值,又具有对媒体发展推进促生的价值,还具有对企业竞争促进保护的价值。它在推进媒体发展中的主要表现为:公关新闻的采编报道有益于建树良好的媒体形象,提高竞争力:有益于展示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功夫》的强势出现.使张艺谋作品不再是中国“高品质电影”的惟一选择.长期挑战“谋记”电影威权,却始终缺乏精神感召力的内地“平民导演”冯小刚.终于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盟者。  相似文献   

18.
子川 《新闻记者》2007,(7):21-21
世界两大财经日报《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近日先后宣布将提高售价,表明专业媒体有信心抵御互联网免费内容的挑战。《金融时报》上涨30便士,平日刊每份售价为1.30英镑,周六刊为1.80英镑。《华尔街日报》从下月开始,美国版零售价从1美元提至1.50美元.但订户和欧洲读者将不受此次涨价的影响。尽管已经是报摊上最贵的报纸了.但这两份报纸仍然坚信.根据出版业经验,读者仍将会继续为专业性内容付费,即使是到了可以从网上获取免费新闻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刘家忠 《兰台世界》2007,(11S):63-63
丁耀亢(1599-1669午).字西生.号野鹤.自称紫阳道人、木鸡道人等,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续金瓶梅》是丁耀亢的小说代表作。该书承袭《金瓶梅》而来.书中杂以淫秽描写,后来成为禁书。也有人曾更改书中人名及回目,删削成《隔帘花影》,又名《三世报》,书尚未完,就以淫秽被禁。但淫秽并非此书遭到禁毁的真正原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秋,是收获的季节。秋.代表着成熟。在四季里,我偏爱秋。或许人到了秋之时节.便多了对秋的体悟与情思……秋.没有春之明媚娇艳,也没有夏之浓郁茂密。秋.其色淡淡.其叶多黄;不再单以葱翠争荣,却以累累硕果证实自己奋争后的追求与理想。秋,犹如成熟的作家已摆脱笔下或骇人或轻巧的格调,而日趋练达纯熟.恢弘坚毅.其作品读来寓意深长,耐人回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