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学科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可见,新课程对物理教学更大地提倡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2001年秋季,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从而拉开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改革的帷幕. 为更好的推进中学物理课程的改革,物理课程改革确立了六大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根据这些新的教学理念编写的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具有新  相似文献   

4.
李银松 《教师》2013,(27):94-95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而要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特征,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为此,江苏省大丰市由点到面地进行了“分层次教学”课题的教改实验,构建了中学物理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几年来。笔者对“分层次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5.
戴达明 《物理教师》2004,25(11):3-4,8
第八次课改实施后,我市初中物理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新教材.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学物理新课程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以此,我们总结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的物理课程改革以教材为主要载体和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和"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课程理念.新教材以人为本,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贯穿科学探究及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上海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初中物理新教材重视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重视科学探究及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重视学科渗透,注重科技新成果的纳入.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的着力点定位于:展示物理来自自  相似文献   

9.
魏菊梅 《甘肃教育》2006,(1A):55-56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一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二要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三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四要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而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着重规书本忽视其他学习资源,重视课内忽视课外学生活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为此,中考物理试题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即物理知识与现代社会生活水乳交融。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这类试题。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8-9年级),作为课改实验的主要载体,对教育部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作了较为准确的解读,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的课程基本理念。教材以人为本,特别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体说来,新教材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新教材内容覆盖了中学物理课标的所有科学内容标准,精选了学生终…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于2003年9月开始在八年级使用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初中物理教材.经过这几年的实验教学,我们感触很多.该教材重视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重视科学探究及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重视学科渗透,注重科技新成果的纳入.该教材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了<标准>改革的理念和创新.具体来说,新教材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转变学科本位思想,关注学科发展和科技前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等是新课标的课程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在自己平时新编的物理习题中如何体现这一新的课程思想呢?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4.
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即“司南版”)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新教材编写理念新颖 ,指导思想明确 ,教材风格独特。较好地体现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课程基本理念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相似文献   

15.
初中物理新课程中CAI应用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物理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按照物理新课程基本理念进行教学,CAI是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即"司南版")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新教材编写理念新颖,指导思想明确,教材风格独特.较好地体现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课程基本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突出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重视学科渗透,科学新成就的适当纳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新教材作为课改实验的主要载体和课程资源,对教育部颁发的《物理课程标准》做了较为准确的解读,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以及“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课程理念。新教材以人为本,特别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出科学探究及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精神,而且注重学科渗透和新科技的纳入,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就新教材特点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赵凤池 《中学理科》2006,(12):36-36
新教材作为课改实验的主要载体和课程资源,对教育部颁发的《物理课程标准》做了较为准确的解读,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以及“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课程理念.新教材以人为本,特别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不仅体现出科学探究及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精神,而且注重学科渗透和新科技的纳入,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就新教材的特点和教师角色韵转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陆春波 《考试周刊》2010,(31):77-78
数学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强调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索,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强调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主人,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相似文献   

20.
一、新的教材及其新的特点要求运用新的教法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根据这些新的教学理念编写的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具有新的特点: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知识要求有所降低,以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使教材结构的安排有了相当大的灵活性;设置了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体现了STS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设立了生动活泼的“科学世界”栏目,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