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音词是阳城方言中的一大特色。以阳城方言中西南乡话的城关话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归纳分音词的语音特点,发现其第二个音节都以[l]作声母,所以阳城方言的分音词即“嵌l词”。再者,对分音词与“圪”头词进行比较,对阳城方言分音词的发展作简要探究,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怀远方言的反复问句是"可VP"式,通过"可"的语音变化来表达动词不同的体貌特征。可1表示未然,可2表示已然,其分布与疑问焦点结合紧密。"可"在各方言的不同语音形式是其语法化过程中语音虚化的体现;怀远话可2的读音是由于类推和挤压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跳蚤"作为基本词存在于汉语方言中。对比汉语各方言点"跳蚤"一词的语音形式并分析其构词理据,可以发现北方汉语方言与南方汉语方言在表达"跳蚤"这一概念上存在差异。北方汉语方言多用"蚤"的合成词形式,少用"虱";南方汉语方言则少用"蚤",多用"虱"的合成词——狗虱。究其原因,可能与南、北地区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4.
怀远话属江淮官话,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又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怀远话的声韵调系统中,有声母20个,韵母36个,声调5个。对怀远话的声韵调系统进行描写分析,不仅可以明确怀远话的声韵调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而且有助于方言研究和推广普通话。  相似文献   

5.
指出在福建汉语方言中,只有莆仙方言有边擦清辅音声母[(l)],它是莆仙方言区别于其他汉语阁方言最重要的语音特征,该声母管的字数量众多.根据现有的方言调查结果,论述[(l)]声母是古代百越少数民族的语音特色.首次提出闽语莆仙话[(l)]声母与福建畲语[(l)]声母同源的新说.  相似文献   

6.
郑兴凤 《文教资料》2008,(28):262-265
目前对方言词汇的研究,主要关注与普通话有迥异的词,对于那些和普通话有微别的词,大家很少谈及.本文以东北方言哈阜片的庆安话为例,对比了<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305个动词和庆安话的异同.发现:虽然普通话以东北官话为基础方言,但在一些基本词汇的使用上,方言和普通话之间还是存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7.
张红 《文教资料》2011,(13):28-29
阳泉方言中没有"词根+后缀‘子’"构成的复合词,普通话中的"子"尾词在阳泉话中分化为没有词尾、儿化、重叠、儿化后重叠这四种情况,普通话"子"尾词与阳泉方言这四种情况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随着普通话对方言影响的增加,阳泉城区已出现了一些"子"尾词。  相似文献   

8.
"撒花"("撒和"、"扫花"、"撒货")一词在《黑鞑事略》成书时已产生了多个意义,进入汉语后被引申泛化。明清时其早先的意义逐渐消亡,后来的一些意义在方言中仍有保留,这也是蒙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相互借用,最终蒙语借词在内蒙古方言中保留的例子之一。"撒花"可能来源于蒙语中固有词或来自于突厥语。  相似文献   

9.
味觉词既是文化现象也是语言现象,历来人们大多数关注饮食文化和审美意义层面上的"味",而从语言学角度对"味"有关的词语研究得很少。本文乡方言中的味觉词进行梳理,试图概括枣庄话中味觉词的全貌,并探索它们的构成及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莆田方言是闽方言中的重要一支,对同素异序词的表现十分突出。本文以莆田方言为研究对象,探究莆田话中同素异序词的历史源流及成因,指出汉语复合名词始终保留"修饰语+中心语"的特色。对比方言与共同语在同素异序词上的差异,论述其语汇学价值及现实意义,力求对同素异序词的研究起到借鉴参考意义,以期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龙岩方言是闽南话的次方言。在闽南话各方音片中龙岩方言最基本特征在于它存古成分较多,且与客家话彼此交融影响。通过宋代以来的方言研究及固始方言的实例获得证明,龙岩方言中保留着特有的上古汉语语音的音系和词汇,以及与客家方言若干相同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李巨伟 《现代语文》2010,(2):113-115
合音词是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共有的词汇现象,但又各有特点。本丈讨论了四川宜宾话合音词的语义类型、语音构造和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14.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15.
"自己"一词是20世纪末语言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简单反身代词的"自己"有其独特的历史来源和使用功能。而在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的怀远方言中,"自己"一词却拥有超越反身代词的使用功能,即作为谓词,意义相当于汉语普通话中的"不客套、随意"。  相似文献   

16.
以对全疆三个地级市、五个自治州、八个地区中的76个县市进行的汉语方言全面调查研究所获的材料为据,以杨晓敏先生所调查的乌鲁木齐汉民话(有别于回民话)为代表话概括出新疆汉语方言音系,进而参照其他有关材料简要概括新疆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7.
洛阳方言中合音词的读法、使用频率以及熟练程度与性别、年龄、教育背景、职业、居住地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不同的社会因素对合音词使用的影响程度可能有大小之分。城区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差异、大众传媒的语言导向作用均影响了洛阳方言合音词使用。普通话推广对汉语方言确实有冲击,不能以讲标准的普通话为借口而废弃方言,汉语方言的保留和保护不仅对个人,而且对历史语言学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根据语言专家的研究,兰州话属于汉语北方话系统,和汉语普通话比较而言,兰州方言有以下特点。一、兰州方言的发音特点(一)声调变化大兰州话和汉语普通话类似,有四种音调,但有其自己的发音规律。汉语普通话中的阴平,在兰州话里发阴平;汉语普通话中的阳平,在兰州话里  相似文献   

19.
鹅埠“尖米话”不属于闽南话、客家话,也与广州话有别,是粤东地区一种比较特殊的方言。在语音上,尖米话保留了较多粤语成分,也有些与客家话相同的语音特点,并显示出受闽南话影响的痕迹。研究尖米话有助于人们了解汉语方言的演变以及因不同方言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变异现象。本文拟从语音上对鹅埠“尖米话”与广州话进行比较,力求体现该方言特点并探求其成因。  相似文献   

20.
文章用编码度理论和汉外、汉语普方古综合比较的研究模式,讨论汉语的基本颜色词。上古汉语比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的基本颜色编码度低,现代汉语普通话与方言及方言与方言之间基本颜色编码度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是汉语颜色词的历史传承、变异和认知发展而导致的词汇创新造成的。上古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在“紫”与“褐”的发生顺序上是一致,但与基本颜色词理论的普遍发生顺序不一致,基本颜色词理论认为“褐”在“紫”前出现,而汉语正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