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构及治理中,教授治学是重要的举措和内容。高职教育的学术属性主要体现在专业建设及职业化教育里,使高职院校教授治学的内涵及要求与专业建设和专业教育的学术活动密切相关。推进高职院校教授治学,学术组织和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基础,教师个体治学与团队治学的素质、能力和绩效是关键,将"学术的事交给教授做"是手段,学术民主和学术自治是目的。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风是指高等学校的学习风气和治学风尚,是学校拿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优良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无形的群体行为,是高校提升社会知名度的品牌,是高校师生激情励志、调整心态和规范行为的标尺,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高与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所大学最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胡德海教授在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方面造诣精深,成就卓著。在长期的教育研究实践中,他形成并提出了"先立乎其大者"的治学原则论,"功夫在诗外"的治学基础论,"先沉思而后言说"的治学路径论,"辩证统一"的治学思维论,"被社会、教育事业所需要"的治学目的论等一系列治学思想。梳理和挖掘其治学思想,对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学风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形成的精神状态和总体学习风貌,包括学习目的、态度、气氛、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学风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的综合反映,同样也是一所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的综合反映,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新时期,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学风问题已经引起高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提升大学教育质量是当前引起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要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授治学。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教授治学的现状,并阐述了新时期教授治学对提升大学教育质量的现实意义,最后提出了改变大学是政府附属部门的状况、赋予学术权力应有的地位和权威、完善教授会等学术组织等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华罗庚十分关注教育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华罗庚的教育哲学观,以及他关于治学原则、治学态度和方法的精辟论述,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华罗庚十分关注教育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华罗庚的教育哲学观,以及他关于治学原则、治学态度和方法的精辟论述,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在《教育小言十则》中通过分析当时思想环境下的治学现状,论证了当时的国人并不悦学,治学只是获得功名利禄的手段,只以经世致用为要。他认为出现这种治学问题的原因在于客观层面的"日之暮"与"人之老",以及主观层面的"意志之薄弱"。为了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王国维呼吁要重视治学,从治学之要、治学之法、治学之用三个维度为我国现阶段的治学环境优化提供了有益镜鉴。  相似文献   

9.
书院教育对扬州学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学派中人多数接受过书院教育。书院为他们安心就学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治学环境;书院教育的师缘、学缘关系为他们日后的治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书院的学风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他们的治学风格,熔铸了扬州学派整体的学术特征。书院教育是扬州学派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学风即指治学态度与研习风尚。优良学风,应该是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有刻苦求实的精神,有勤学好问和不断研习的风尚,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一种好的学风,胜似强大的舆论,可以把绝大多数学生吸引到勤奋学习、严谨治学的正路上来。  相似文献   

11.
杨莉勤 《考试周刊》2009,(30):190-191
学风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学风建设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影响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最终将影响到学校的竞争力。以新生教育为突破口,通过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强化守纪教育、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途径。抓好学风建设的起点.明确思路与对策。促进学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系统的读书治学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读书治学的态度上,他强调读书要先有志,贵有识,重有恒,虚心涵泳和切己体察;体现在读书治学的方法上,他强调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读书要“专学一艺、专精一业”,“勿求强记、宜求明白”和分类做读书笔记;体现在诗文创作的主张及做法上,他主张文道分离、文尚雄奇、以气行文和谋篇布局之法、字句锻炼之法等。  相似文献   

13.
朱升不仅是辅佐朱元璋创基立国的开国元勋,而且为承续"紫阳衣钵"的新安理学硕儒。他一生肆力为学,治学施教"网罗百家,驰骋千古",被后人称为"一代文宗"。朱升在长期的治学与教育实践活动中,积累并形成了诸多符合教育规律的真知灼见,提出了"以列圣传心为主、以践履致用为功"的教育宗旨;循序渐进、旁注诸经、本义与开喻、博取与致用、求真是之归等治学与教育方法。这些观点和主张至今仍然有着值得提倡的合理内容,对当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治学精神、治学目的、治学态度、治学风尚和治学方法的综合体,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求学治学上的具体体现。学风是学校文化中行为文化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校文化建设水平的根本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我国的教育研究目前在研究的取向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理性和科学性作基础,书斋式的治学方法和回避实践的治学态度等。教育研究应该坚持的正确取向,一是立足教育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主动加强教育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三是突出教育研究的自身特点,避免教育成为“他人研究的领地”;四是加强元教育理论研究,使教育研究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6.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治学精神、治学,目的、治学态度、治学风尚和治学方法的综合体,是全期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求学治学上的具体体现。学风是学校文化中行为文化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校文化建设水平的根本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教授治学是现代化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治学理念,体现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在于教授群体,也是充分发挥教授作用的重要举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教授拥有学术权力,实现学术自由、学术民主的学术氛围是教授治学的宗旨。作者阐述了教授治学的必要性、教授治学的优势、教授治学的内涵和教授治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的探究》是一本负载着厚重思想、流溢着淳朴学术的论文集.该书选辑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瞿葆奎教授个人撰写或与他的学生合写的论文15篇.全书以治学访谈殿后,有助于读者全面而直观地感受到老一辈学者执著的教育追求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与治学     
教学通常指的是如何教书育人,治学一般指的是科学研究.这两是不同的领域,然而它们之间确有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治学方法必然会在教学中反映、表现出来、他是怎样消化吸收前人的知识,他也就怎样去引导学生,可以是自觉的,也可以是不自觉的,但一定会表现出个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学制度语境下的教授治学有着鲜明时代意蕴,崇尚学术、潜心学问是教授治学的价值基础,学术自由、学术自治是教授治学的逻辑前提,维护权利、制衡权力是教授治学的实践旨归。然而教授治学的过程是权利与责任的有机统一,教授治学有着清晰的边界,必须警惕学术霸权与学术滥权。而学者的自省自觉、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的培育、权力制衡机制的构建、有效的制度规约是教授治学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