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钱钟书的《围城》运用了大量的“讽刺的比喻”(或称为“讽刺性比喻”)。这种“讽刺的比喻”具有“贬低性”、“双向性”等特征,其中多与女性有关。《围城》中的比喻和讽刺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典范,这种“讽刺的比喻”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在女性观上的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2.
寓言的马甲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也已经用完了,是一个贬义词。现在多用来讽刺那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千的人。  相似文献   

3.
<孟子>散文的比喻形象生动,别具一格,历代为人们所称道.从比喻与讽刺、比喻与反讽、比喻与夸张三者之间的关系看孟子的散文,则更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成语“班门弄斧”和俗语“关公面前耍大刀”,都是用来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是不自量力的表现。一个人有了点专长,就自以为了不起,想方设法要在别人面前卖弄卖弄,这当然不好。俗话说,强中  相似文献   

5.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把比喻与讽喻当两种辞格来谈,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虽说二者都属“打比方”这种类型,但区别很大。它们的区别主要在哪里呢?(一)比喻主要是为了使句子生动、形象,一般不含讽劝教导意义,而讽喻正如《发凡》所说:“是造出一个故事来寄托讽刺教导意思的一种措辞法。”如《守株待兔》的故事,就是人们编造出的讽刺“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一类人的。(二)比喻一般只是取事物的相似点来造出形象生动的句子,而讽喻则是以相似的故事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6.
成语“黔驴技穷”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笔下的“黔之驴”,它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没有别的办法了。说到这则寓言,人们大都会嘲笑黔驴虚有其表。是只不堪一击的“纸老虎”。但如果我们能运用逆向思维去稍做分析,你会不禁发问:黔驴技穷谁之过呢?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人们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比喻女子的貌美,除此之外,在中国古籍上,还有着众多的独特的比喻,用来赞誉女性的美。一、与“草本”植物有关1、芙蓉面。指女子脸庞的红润艳丽,如出水的荷花。“珠帘掩映芙蓉面”。2、金莲。用来比喻女子的脚,小巧玲珑、秀美。《西厢  相似文献   

8.
成语“黔驴技穷”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笔下的“黔之驴”,它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没有别的办法了。说到这则寓言,人们大都会嘲笑黔驴虚有其表,是只不堪一击的“纸老虎”。但如果我们能运用逆向思维去稍做分析,你会不禁发问:黔驴技穷谁之过呢?众所周知,驴本非生于黔,它原  相似文献   

9.
《太平经》中有“贞男”一词,未见辞书收释,今释为“不与异性交媾的男人。”《太平经》中的“贞”的语义与一般辞书所释不同,特指自守其身,不与异性交合。《太平经》的“贞人”,指不与异性交媾的人,此义未见辞书收释。《太平经》中的“壮”,义为“疮”,即创伤及其导致的疮疡,用来比喻人们埋在地中的瓦石坚木等异物。《太平经》中的“大壮”,义为大疮,用来比喻埋在地中的异物。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人们往往以十二生肖中的动物来比喻人,即把不同性格、特征、习性的人比作动物,如常以“胆小如鼠”来比喻胆小怯懦的人。英语中同样可用十二生肖中的动物来比喻人,其所表达的意思更加广泛而有趣。鼠(Rat)在英语中用来比喻卑鄙的人,叛徒。当看到smell a rat这一词组时,是指人们怀疑其中有诈。而a rat race则表示无情的竞争。牛(Ox)在英语中的表达方式不多,常用Ox-eyed形容眼睛大的人。虎(Tiger)在英语中指勇猛的人,短语ride thetiger则表示处于险境。兔(Hare)在英国俚语中指的是坐车不买票的人。英语中有许多关于兔的谚语。例如:Fir…  相似文献   

11.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比方。一般是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去描写或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用来打比方的两个事物,必须有某些相似的地方,这样才能运用比喻。一个比喻句是由三部分组成,即被比喻的事物(本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喻体)和比喻词,  相似文献   

12.
刘密 《家教世界》2011,(3):14-14
“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用来比喻采取多种方法或选择余地很多。意思与成语“殊途同归”相似。而“罗马”则比喻目的地,或梦想和目标。文中的“罗马”也是这个含义。  相似文献   

13.
詹益凤 《天津教育》2021,(5):114-115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构建之一,语文教材中很多文化内容常在教学中被忽视而错失“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及“拓展文化视野”的机会。本文以《阿房宫赋》的“绿云扰扰”为例,从艺术解析和知识归纳两个角度来谈拓宽语文课堂的文化视野:艺术上主要抓住“绿云扰扰”所体现的互训、比喻、讽刺的手法,知识上主要抓住“绿”“绿云”的内涵进行拓展归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经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刻苦勤练、用心苦读的“囊萤夜读”“映雪读书”两个典型事例提出了不同意见。有捉萤火虫的时间,有等待下雪映照的时间,为什么不把捉萤、待雪的时间用来读书呢?每天要捉到足以照读的萤火虫,必定会耗去许多时间,与其在庭中等待下雪,不如从现在起就去读书。本文虽短,却具有很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了那些办事追求形式的人们,讽刺了那些似乎很想勤学苦读却又不讲学习实效、只是在形式上模仿“刻苦”的读书人。作者浮白主人,明代人,其本名及生平尚不可考。  相似文献   

15.
头脑、心脏、骨头、手足……这是我们身体上的器官。你知道吗,这些人体名称有着它们巧妙的比喻。恰当地运用它们,能使意思表达得形象而生动。人体名称都各有什么妙喻呢?头脑:一是用作“头绪”,如“摸不着头脑”;一是比作首领。眉睫:比喻事情紧迫,如“迫在眉睫”。眉目:一是用来比喻文章的条理,如“这篇文章眉目不清”;一是用来比喻事情的线索、头绪,如“这件事情终于有了眉目”。耳目:比喻替人刺探消息的人。咽喉: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如“咽喉要道”。肝胆:比喻真诚的心,如“肝胆相照”;还用来比喻勇气,如“肝胆过人”。胃口:比喻食欲或…  相似文献   

16.
常常发现有人把本体、喻体、比喻词误认为是比喻的三要素。最近在阅览室随便翻翻,又看到一篇题为《打个比方就知道》的文章(《小学生阅读报》1994年1月15日第5版,吉林出版,作者:陆桂林)。作者说:“比喻由三个部分组成,通常又称比喻三要素,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喻词,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著名语言学家张涤华、胡裕树等主编的《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在“比喻”词条中说:“被比事物、比喻事物和相似点是比喻的三个基本要素。”(见该词典第14页)可见,比喻的第三个要素是“相似点”,而不是“比喻词”。  相似文献   

17.
论《围城》的喜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城》是一部富有喜剧性的讽刺小说 ,其喜剧艺术具体表现为运用“围城”名篇 ,形象而富有哲理 ,以及精心选择讽刺对象 ,幽默诙谐的喜剧风格得力于幽默俏皮的语言 ,运用比喻、通感、活用典故等手法也增强了喜剧色彩。而《围城》的喜剧艺术主要渊源于古代喜剧性作品特别是《儒林外史》 ,鲁迅等人的讽刺艺术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横行霸道     
“横行霸道”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胡作非为,无所顾忌,为非作歹,蛮不讲理,如《红楼梦》里的薛蟠。后泛指行为蛮横。“横行将军”是螃蟹的别名,生活中人们常用它来比喻横行霸道的人。这是因为在动物世界中,大多  相似文献   

19.
比喻讽刺     
鲁迅先生的杂文好用比喻,他的比喻具有勾画某一形象时作“点睛之笔”的妙用。同时,他的比喻又尖锐、泼辣,于生动形象之中表达强烈的讽刺意味。  相似文献   

20.
学会打比方     
要把一个事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少不了要用比喻。比喻是一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它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明喻,其公式为甲(被比喻事物)像乙(用来设喻的事物),可用“如”、“若”、“好比”、“似的”、“仿佛”等词作比喻词。二是暗喻,其公式为甲是乙,不用比喻词,而用“是”(成为、成了)表比喻之意。三是借喻,这种比喻形式被比喻的事物不出现,也不需要比喻词“像”或判断词“是”,而直接用设喻的事物乙来指称被比喻事物甲。例如:春天像一个美丽的姑娘。(明喻)春天是美丽的姑娘。(暗喻)美丽的春姑娘来到了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