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根据浦东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通过“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教育部实验区项目,深入到课堂教学全过程,探索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新变革,探索浦东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浦东的小学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紧紧依托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三个助手”项目,在小学数学和英语学科先行先试,努力寻找课堂教学转型的突破口,关注教学全过程,力求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精准教学,更大程度地开展因材施教,更好地落实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密云区抓住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有利契机,规划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168”工程,不断迭代优化环境,打造智慧校园新模式;创建优质数字资源,打造智能服务新模式;应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课堂,打造深度融合新模式;积累大数据精准评价,打造优质育人新模式;开展“互联网+研训”,打造协同成长新模式;促进数字化转型,打造区域治理新模式。整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的主阵地,课堂的数字化转型是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义。目前,囿于技术介入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层次不深、理念陈旧等原因,课堂场域权力紊乱、课堂文化意蕴流失、课堂交往情感退位、课堂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频现,难以满足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此,该文探析了基础教育课堂的应然形态,即从“标准化”转向“个性化”、从“大规模”转向“定制化”、从“技术依赖”转向“数字融合”、从“单向传递”转向“反哺共享”,并提出了一种以教学设计系统、学习支撑系统和反馈评估系统组成的“DIGITIZE”课堂设计模式,该模式以课堂中的“人”为中心嵌入数字文化基因,以课堂中的“物”为底座创设智能学习环境,以课堂中的“技”为手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课堂中“人—物—技”融合共生,旨在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下基础教育课堂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基础教育平行论坛主题为“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出席并致辞。与会中外教育专家共同研究探讨如何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基础教育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王平(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教育委员会主任):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更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2020年起,上海抓住建设全国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和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契机,出台全国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五年规划(2021-2025年)和首个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金晓芸 《教育》2024,(8):103-106
<正>《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新环境、新体系、新平台、新模式、新评价”建设,推进教育更高层次的优质均衡、个性多元。随着研究的深入,教育教学变革在数字化转型下更加个性、更加精准优化。基于智慧工具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以智慧作业和智慧纸笔为收集数据的手段,结合作业设计、互动课堂等场景,在闵智作业平台上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以支持或推进师生教与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电子书包既是一种学习环境,又是新型的教与学模式。通过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发挥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双课堂”)整合的优势,创设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本文根据电子书包的内涵及其教学优势,结合英语课程的特点,探究电子书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7.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百年变局和中国复兴交相辉映。随着科技地位的日益凸显,数字创新成为引领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建设“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基础教育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国民素质教育,其数字化转型毫无疑义成为了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目前,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并尝试从前沿技术融合和资源平台建设方面寻求突破。然而,在转型的过程中仍面临外部环境限制、信息管理不到位、教育系统保障缺失等问题。因此,基于我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展和面临的问题,有必要从外部支持、数据安全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一些对策,以便于后期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如数字化实验等,让学生比较直观便捷地学习相关知识”。《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提出“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特征”。从国家和上海两个层面的相关要求,可以看出教学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改革行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从专业布局、运行秩序、基座建设等方面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强化管理层、教师、学生的数字赋能,强调“人”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首要作用;从教学理念及模式、课程及资源、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及评价等方面突出教学数字化转型的中心地位;开展数字技术研发、数字技术应用研发、数字化社会服务,推进研发服务与数字化转型的双向助力;通过搭建平台、推进职业教育“走出去”、打造数字化实践教学品牌,将国际交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外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从教育赋能到教育重构的“渐进式转型”、从关注技术到关注思想的“创造性转型”、从关注设计到关注体验的“人本化转型”、从技术应用到技术研发的“参与式转型”,也是从关注一隅到惠及全局的“协同式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职业教育数字治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早在“十五”期间,厦门市思明区就承担了中央电教馆的重点课题“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环境下,构建各学科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展了信息化教学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书包、STEM、COP、人工智能、智能研修等教育信息化项目逐步落地思明区,为区域智慧教育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注入了生机。2020年,思明区被教育部确认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思明教育锚定方向,坚持以“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力量”为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背景下,教育文化与智慧学校相互作用,催生了对教与学方式优化的新需求。在对当今教育文化和智慧学校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北京市第二中学构建了智慧学校建设“113”工作体系,积极探索教与学方式优化的新途径,坚持将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数据为关键驱动力赋能精准化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推动教与学方式向数字化、高质量方向转型。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0月21日,2011年宁波市数字化教与学高峰论坛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隆重举行。论坛以聚焦数字化教学构建教育新模式为主题,旨在探讨教育变革之路以及未来课堂、未来教学构建模式,探讨一对一数字化教与学(电子书包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推进,亟须以智能技术赋能课堂评价创新这一“小切口”,撬动高质量课堂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转型”。研究呼应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诉求,立足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向,围绕高质量课堂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提出“价值引领+数字转型”的课堂评价创新理念;在此基础上,将教与学理论和评价研究方法有机结合,以育人水平高、教学效率高、结构稳定性高等“三高”为主要特征,构建体现“诊改贯穿+数智赋能”的高质量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接着面向人机协同的智能应用发展趋势,彰显双向赋能基本思想,探索形成“人机协同+数实融合”的高质量课堂评价创新路径,并利用课堂教学大数据分析系统开展实践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以“三高”特征重构的高质量课堂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智能技术赋能人机协同课堂的评价、诊断、干预、改进等提供新路向,有效推动课堂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推进,亟须以智能技术赋能课堂评价创新这一“小切口”,撬动高质量课堂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转型”。研究呼应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诉求,立足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向,围绕高质量课堂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提出“价值引领+数字转型”的课堂评价创新理念;在此基础上,将教与学理论和评价研究方法有机结合,以育人水平高、教学效率高、结构稳定性高等“三高”为主要特征,构建体现“诊改贯穿+数智赋能”的高质量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接着面向人机协同的智能应用发展趋势,彰显双向赋能基本思想,探索形成“人机协同+数实融合”的高质量课堂评价创新路径,并利用课堂教学大数据分析系统开展实践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以“三高”特征重构的高质量课堂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智能技术赋能人机协同课堂的评价、诊断、干预、改进等提供新路向,有效推动课堂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后疫情时代和“双减”政策的叠加,使得教育数字化转型如何立足新时代的特点与实践需求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的“国家队”,为学生带来了精准、普适且均衡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机会,或许权威数字教育平台的出现,可以成为撬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支点,推动解决基础教育中“教育何为”的问题。研究面向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需要,立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多维需求,聚焦基础教育教学在教育资源的均衡性、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以及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与个性化三个方面中的现实困境,深入剖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平台进一步优化的方向,为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立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提供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也在坚定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参与者和实践者,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已是必然。为此,该文首先分析了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并从数字中国建设、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队伍发展三个层面厘清了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的动因。但我国基础教育教师超过1500万人,推动如此大规模的教师队伍实现数字化转型,需抓重点难点、分先后、有主次地推进。故该文进一步分析了现阶段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数字化转型思路与内容。并建议在此项转型工作中,要缩小教师数字鸿沟、探索一体化教师发展模式、提高教师及管理者数字化领导力、完善治理激励机制,助力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支撑数字时代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为重塑基础教育课堂形态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以全人教育思想、联通主义理论和学习共同体理论为依据,从六个维度构建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教育课堂形态,强调全人发展的课堂价值形态、跨越虚实边界的课堂时空形态、促进协作互动的课堂组织形态、指向真实建构的课堂教学形态、体现数据赋能的课堂评价形态、追求和谐共进的课堂文化形态。文章通过对元宇宙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两个成功案例的分析,为数字化转型助力基础教育课堂形态的变革提供示范和佐证,提出数字化转型助力课堂教学变革仍要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伴随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向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基于数字技术学理认识,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种依托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过程,其具有技术革新、序次形成与范式转换的内涵特征。基于此,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框架体现在以老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以产教深化合作的数字技能培训为逻辑进路、以老年教育的技术理性去引导数字形态为逻辑归旨。为深入推进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应形成“虚实共在”的数字化思维,更新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理念;开展“协同共建”的数字化项目,推进老年教育数字化建设进程;实施“智慧共治”的数字化治理,打造老年教育全域数字生态圈。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2015,(3):32-33
杨浦区在建设第二轮"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过程中,始终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出发,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开展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行动研究。"创新试验区"的建设着力沿两个方向展开:一是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转型,力求逐渐形成由大学以及其他校外教育机构等共同支持的基础教育发展立体网络:二是课程教学的转型,深刻认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与现代课程论视野下的课堂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构建基于传统面向未来的"创智课堂"。创智课堂是杨浦区中小学课堂转型的主要抓手,基本思考如下  相似文献   

20.
奚晓丽 《上海教育》2023,(30):36-37
<正>上海智慧教育平台:挖掘信息技术新动能,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以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的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建设,依据《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海试点实施方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新动能,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上海智慧教育平台(上海微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