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为了实践《音乐课程标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结合儿童好奇、好动、好胜、好玩以及善于模仿,接受能力较强,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对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在音乐教学中,改变以往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王国”中插上翅膀,成为“自由天使”。  相似文献   

2.
课型:综合课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几首音乐作品的欣赏,对音乐在生活、音乐在社会中的功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音乐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为场景配制背景音乐。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音乐伴随我们的终生”的道理。教学设想:针对中学生“好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视、听等多个角度,给学生丰富、直观、形象的画面,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力求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教学目的:1.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分清哪些乐曲是“实用音乐”,哪些乐曲为“背景音乐”,初步能为生活中不同场景配…  相似文献   

3.
吴小芳 《考试周刊》2011,(59):225-225
一、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现状 黑格尔曾说:在音乐中.人们可以把内心世界的自由推向最高峰……要达到这种状态和效果需要有一个自由的、不受限制的空间氛围。而新课程教育改革正符合这种要求,它使学生有了自由的感受空间和展示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由选择、自由参与和表现。可中学生偏科情况严重,音乐课纪律难管.让老师深感头痛,所以,在音乐课堂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度”的把握至关重要,稍有不甚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效地组织教学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执行过程中,“双基”教学仍然是学生学好音乐,形成技能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哥巴“双基”教学渗透在音乐审美体验中,使学生在感知、体验、衷观、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中得到“双基”训练.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参与音乐,要想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得到个性的发展,首先要具有‘心理自由’,它是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的核心。”由此可见,学生的“心理自由”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6.
《秋》教案     
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对作品欣赏、演唱、配乐诗朗诵,体现文化艺术多元化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沉浸于浓郁的诗情画意中。2.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3.结合教学内容,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比较、总结音乐与文字、美术等姊妹艺术在表现“秋天”同一题材时艺术特点上的相同与不同。教学重点:1.启发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倾听及对生活的观察产生联想、想象,进行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创作表演。2.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音乐、美术、文学三者在表现“秋”主题共性与特点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秋的精魂、秋的…  相似文献   

7.
音乐课提倡“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扮演多种角色,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解放”学生的手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课堂上活泼好动,手舞足蹈。这样的课堂教学常常被人误解为“乱”。其实,在新的音乐教育改革的形势下,音乐教师必须要正视音乐课堂上这种“乱”的现象。一、对音乐课的“乱”的思考思考之一:“乱”是音乐教学特点的需要音乐教学包括的内容很丰富,它包括唱歌、欣赏、律动、唱游等。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音乐课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鼓…  相似文献   

8.
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在“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中,笔者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一下情感在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一、参与———体验模式“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如一位老师执教的小学一年级《过新年》的部分环节:1.教师与学生在歌曲《过新年》的音乐声中挂灯笼、贴春联。2.学生分组讨论后上台表演过年的趣事:放鞭炮、吃饺子、拜年收压…  相似文献   

9.
欣赏教学又名“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笔者从事的多年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并不爱上音乐欣赏课。通过细心调查才知学生之所以对此不感兴趣无非是以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10.
如何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几点粗浅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丹 《考试周刊》2009,(27):174-174
音乐鉴赏课能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化生活应具备的音乐文化修养。在音乐鉴赏课中,要坚持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为主的原则,整合各种教学手段,解放学生,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美,达到上好音乐鉴赏课的目的。要求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如此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世界的家园。这就是所谓“乐yue(音乐)则是乐le(快乐)”的道理。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对于音乐教育,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能让人产生愉悦的、精神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及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把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因此,小学音乐教学,要注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黄梅英 《中学文科》2005,(12):35-35
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现在还有不少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沿袭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中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如果以“情”引学生走进音乐,一定比以单纯、枯燥的说教更能让学生接受音乐、理解音乐、喜欢音乐、爱上音乐,从而在音乐中受到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也就达到了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也培养了学生学音乐的兴趣。闪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以“情”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相似文献   

13.
梁金平 《湖南教育》2002,(14):41-41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学自然需要艺术性。多年来,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采取“微笑教学”、“快乐教学”、“激情教学”等方式,增强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微笑教学”沟通师生情感当今社会,“微笑服务”是人们一种普遍需求。那么,教师的“微笑教学”又何尝不是学生众望所需的呢?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只有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心,用笑容面对学生,学生才会喜欢接近老师,并乐意接受知识传授。实行“微笑教学”要努力赢得“三感”:一是教师应当摒弃“师道尊严”,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创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  相似文献   

14.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本文从①上好音乐欣赏课.滋润学生的心灵;②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③关注校外音乐活动.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三个方面论述高中音乐教学,诣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些道出了音乐的德育教育功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十分必要的。一首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学科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入挖掘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中指出:“提倡学科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音乐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音乐课堂人文化,是21世纪音乐教师所席熙者的问额.  相似文献   

17.
胡怡 《儿童音乐》2014,(6):47-49
什么是快乐?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快乐”是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产生美的共鸣。感受音乐就是感受美好的事情,在音乐课堂上做到“乐”尤为重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随着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中的快乐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什么才是快乐教学呢?本人的理解就是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发展音乐方面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也一步步深入到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间来。许多音乐教育学家都在致力于研究快乐教学,比德国的奥尔夫声势教学体系、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和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体系,等等。在快乐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前提下,笔者也来谈一谈快乐教学在小学音乐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一节优秀的音乐课应该使学生和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冲撞一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架起情感的桥梁.形成一个“设情、激情、动情”的过程,用艺术手段启发、开拓学生的感情世界,培养学生心灵感应和投入体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案例背景因特殊原因,我中途接手了中班的音乐教学任务。在我的教学理念中,一直提倡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自由地学习,音乐活动也不例外。我接手后组织的第二个教学活动是律动《调皮的猴子》,没想到孩子们上演了“极为精彩”的一幕,这让工作至今很少担任音乐教学任务的我深深思考: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寻找“自由”与“自律”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20.
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而旋律却不可脱离节奏而存在。”可见,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和本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注重从培养节奏意识入手,强化节奏训练,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一、通过语言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语言是音乐之根”。音乐节奏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人类语言和生活节奏。在教学中应注重把语言节奏练习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的启蒙,让小学生从实际生活的语言出发,感受和掌握节奏,使之逐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例如,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问好:“同学们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