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高中毕业生数远远超过高等学校招生数,使高考自然而然地成为高中毕业生竞争上大学的焦点。人们习惯于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来形容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但这种描述是定性的、笼统的,不是定量的、具体的。为了准确地描述某一年度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并从数量上了解某所高校、高校中的某个专业的冷、热门情况,我们引进了“高考竞争指数”的概念,把参与竞争一个招生计划指标的考生平均数称为高考竞争指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最活跃的生力军,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力量。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但是随着1999年中央决定扩大招生规模后,我国高校的毛入学率快速增长,高等教育逐步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由此也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形式和就业压力。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我们要打破一些传统、作出一些新的思考。一解放思想,注重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高等教育处在“精英教育”阶段时,高等教育毕业生供给小于社会需求,是毕业生的“卖方市场”。社会提供的“精英”岗位充足,高校毕业生在“精英”岗位上就业成为可能和必然,因此这时的高校毕业生处于“精英就业”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宠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普通劳动力一样不存在统包统分的问题,而是要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竞争筛选的结果是:一部分大学生通过竞争进入社会精英岗位,同时也必然会有一部分大学生从事与大众化相适应的“蓝领”工作,成为高级蓝领。这...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又将提上议事日程,这即是对毕业生的挑战,也是对各大高校教育水平的一次直接考验。而日前启动的第四届锐捷网络“经典100工程”之“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方案征文大赛”,让这种竞争变得更具看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商洛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2009年和2010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回顾和在校生的就业问卷调查,分析了该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和在校生对未来就业的期待,指出了改变这种现状的对策。一是高校要及时改革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二是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影响就业率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开始,教育部每年向全社会公布所属高校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2000年以后,全国许多省市也开始采纳这种做法,在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同志曾经提出:高校的工作千头万绪,要把就业工作作为“龙头”;就业工作头绪繁多,要把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作为“突破口”。客观上提高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中的重要位置,使毕业生就业率成为评价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指标之一。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已经直接影响到一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地认识毕业生就业率,认真研究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各种因素。一、…  相似文献   

6.
2011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文件,文件中指出:预计“十二五”时期,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持续增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并且提出了针对此情况的相应措施,其中把“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稳定灵活就业”作为重要的一节提了出来。要求“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积极推广成熟的创业培训模式,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训,提高创业能力。本文对当前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及在校生自主创业意识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形势及国家政策,初步提出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数量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日趋困难的形势下,大学毕业生要走出“就业难”的“死胡同”,就必须摒弃传统就业思维定势和落后的就业观念,树立全新的就业理念。 (一)树立通过各种方式从事社会劳动,取得一定合法收入即为就业的新观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就业实行国家“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毕业生只有拿到《报到证》,有干部身份,端上“铁饭碗”,才算真正意义上就业。毕业生就业依赖政府、学校,缺乏竞争意识,用人单位全凭“等、靠、要”,没有主动权。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机制,有的自谋职业,…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在校生本专科比例从1981年的5:1,调整到目前大致1:1,时间并不长,但专科毕业生已在就业市场上成了嫁不出去的“灰姑娘”,原因何在?本文认为,我国机关企事业用人单位一直几乎无偿接收,支付很小代价使用高校毕业生,是造成近几年用人“高消费”的一个潜在原因,并据此提出建立部分高教成本由用人单位直接负担机制的构想,旨在促使我国相对不多的人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女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上海市教科院高教所于2004年10月联合组成“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通过问卷、座谈等方法对高校大学生就业趋向、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报告主要是针对高校在校生中的女大学生的就业取向所作的专题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11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文件,文件中指出:预计“十二五”时期,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持续增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并且提出了针对此情况的相应措施,其中把“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稳定灵活就业”作为重要的一节提了出来。要求“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积极推广成熟的创业培训模式,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训,提高创业能力。本文对当前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及在校生自主创业意识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形势及国家政策,初步提出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数量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上供需矛盾的加剧,在校生们为解决未来工作而开始的实习时间越来越早,花的时间也越来越多,由此对学习效果和毕业生质量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的加剧也将使学生、高校和用人单位各方的长远利益受损,无法实现相关方的共赢。基于此,本文将用囚徒困境模型解析在现有制度安排下,这种状况出现的必然性,进而讨论破解该囚徒困境的相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施行品牌毕业生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毕业生制度 ,主要指普通高校按一定的质量标准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和检验 ,并将达到标准部分的毕业生分成若干等级 ,参与社会就业竞争的制度。这个制度的施行要求学校根据市场的需要培养人才 ,打造自己的品牌。它有利于用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毕业生 ,也有利于毕业生自我推销 ,参与就业竞争。这是高校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切入点 ,是高校改革的“牛鼻子”。高校要转变观念 ,准确定位 ,建立科学的品牌毕业生质量指标体系 ,强化监测评估 ,要注重教师队伍、学生整体素质、学校管理科学化及学校硬件等方面的建设 ,确保品牌毕业生制度的施行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上海市教科院高教所于2004年10月联合组成“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通过问卷、座谈等方法对高校大学生就业趋向、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报告主要是针对高校在校生中的女大学生的就业取向所作的专题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师专的生命力在于师范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关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七五”期间,需补充新的初中教师75万名左右,主要措施是扩大师专规模,“七五”计划期间提供毕业生45万名。我省一亿人口,按此比例推算,全省12所师专“七五”期间就要提供四万五千名毕业生,平均每校每年要提供750人,各校在校生平均必须达到二千人左右。原温江地区已合并在成都市,85年成都市十七个郊县,初中在校生三十万零六千六百余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71.5%(城区为97%,  相似文献   

15.
品牌毕业生制度,主要指普通高校按一定的质量标准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和检验,并将达到标准部分的毕业生分成若干等级,参与社会就业竞争的制度。这个制度的施行要求学校根据市场的需要培养人才,打造自己的品牌。它有利于用人单位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毕业生,也有利于毕业生自我推销,参与就业竞争。这是高校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切入点,是高校改革的“牛鼻子”。高校要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建立科学的品牌毕业生质量指标体系,强化监测评估,要注重教师队伍、学生整体素质、学校管理科学化及学校硬件等方面的建设,确保品牌毕业生制度的施行。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校的扩招,中国地方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一直在上升之中。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尤其是文科毕业生,在与留学生、名校毕业生的激烈竞争中,就业难的问题一直相对突出。所以笔者将地方院校的文科毕业生作为研究主体,通过分析文理科生在学科学习及其他方面的差异性,大致表述了地方院校文科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了相关促进文科毕业生就业的途径,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在召开的山东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曾振宇指出,从1999年到2007年间,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以每年20%的幅度增长,在校生由1998年的643万人上升到3000万人。2008年,山东省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37万人左右。超过了同期全省社会经济各部门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毕业生生源总体上已经“过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由原来的“统包统分”,逐渐向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方面发展,即高校毕业生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逐步进入市场。尽管目前国家对师范生的就业仍采用包分配的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高师毕业生还可以说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形势的发展.这种状况已在逐步改变.高师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已日趋激烈.潜在的危机也正逐渐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9.
由于高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近年来毕业生的数量日益膨胀,因此全社会面临的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如何让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这是每一所学校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此切入,强调学校不能只关注毕业前的辅导培训,而应该从在校生日常的培养过程中着手,利用多种方式或手段提高在校生的综合素质与技能,这样才能使学生行将毕业之时,拥有竞争的资本与底气.  相似文献   

20.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文章以北海职业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为例,将美业与商业运营课程结合,基于“二维码+”视角探索了高职在校生利用校园环境积累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有效路径,以期为高职在校生将来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