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萍 《科教文汇》2008,(27):181-181
歌唱艺术不是单纯追求歌唱技巧的艺术,而是十分重视歌唱感染力的艺术,歌唱者要发挥最佳的演唱水平,声音的美固然重要,却不能轻视情感的表现。出色的歌唱技巧与情感表现在声乐表演中是相辅相成,互不可少的两个重要因素,只有“声”与“情”的完美结合才能使歌唱成为真正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2.
歌唱是一门艺术,需要各方面的协调统一,要表现高难度的作品,或者让学习者尽快提高,也是需要研究的,更是声乐爱好者最关心的。文章对提高歌唱水平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苏颖 《知识窗》2013,(12):26-26
声乐是歌唱者将歌曲呈现给听众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歌者的歌声能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听觉艺术,并影响和感染听众。为更好地表现歌唱艺术作品的内涵、演唱风格及歌曲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歌唱者必须在歌唱中注意情感的表达。一、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达歌唱歌曲的二度创作,是指歌唱者通过内心体验,将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再度发挥出来的一种形式。歌唱者对歌曲的理解、情感的抒发、感受的程度决定了艺术创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歌唱艺术审美就是歌唱者对声乐艺术美的一种心理感受。歌唱艺术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歌唱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腾的展开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其审美功能与价值,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  相似文献   

5.
歌唱艺术离不开情感表达。不同的歌曲表达不同的情感,在演唱中,把词曲者以及歌唱者内心蕴涵的感情,通过歌声表达出来,是我们潜心追求的,所以在演唱中不能停留或纠缠在声音的外在质量,而忽视情感的表达。在训练发声技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歌唱时的情感表达,才能感染打动观众,引起共鸣,更加完美的表现好一首作品。  相似文献   

6.
歌唱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是靠声音来体现的,需要靠歌唱者把文字声音与音高结合起来,是音乐艺术二次创作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歌唱者应随时用眼睛与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与多种表现美的声音去感受音乐的另一分支声乐艺术,从而增强声乐艺术的内涵与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徐娜 《科教文汇》2008,(24):185-185
歌唱艺术审美就是歌唱者对声乐艺术美的一种心理感受。在歌唱审美中,歌唱者扮演着一个审美主体的特殊角色,他既是审美者,又是美的形象的表演者和美的音响的创造者。歌唱艺术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歌唱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腾的展开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其审美功能与价值,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  相似文献   

8.
歌唱时要根据作品语言的特点、恰当处理好字与字、字与气息、字与情之间的关系.做到以声传情、以情达意、声情并茂地演绎作品,把关的声音与语言、情感融为一体去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绪,才能使歌唱艺术更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以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在现代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特点为主要依据,从有助于声音的训练、有助于对气息的掌控、有助于对演唱风格的把握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歌唱者的演唱能力。  相似文献   

10.
曲晶 《科教文汇》2008,(10):133-133
歌唱表演艺术,要两个创作过程:前期创作是词、曲作家合作谱写声乐作品的音乐创作,是“一度创作”。这一创作的艺术产品,只是停留在谱面上的东西;由歌唱演员将声乐作品变成有声、有字、有情、有形的歌唱艺术到舞台上为观众表演,使作品声情并茂,这就是歌唱艺术的“二度创作”。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对歌唱艺术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阐明了歌唱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歌唱的发声方法、深入了解作品内涵、用心灵歌唱等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声乐艺术表现中的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12.
歌唱艺术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是通过声音、旋律、语言、情感的结合来体现作曲者创作作品的思想意图,因而演唱者不仅需要长期的练习发声技巧,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使歌者在演唱中达到"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3.
意识是正确歌唱的灵魂,声乐技能技巧都是靠意识来控制发声器官,意识指导的正确与否完全是通过声音效果和演唱效果进行判断和检验的。所以,歌唱艺术中要注意形成科学的意识能动性,来完善提高艺术水平。一、呼吸、发生、共鸣、吐字的能动意识在歌唱艺术中,呼吸、发声、共鸣、吐字、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统一整体。呼吸是歌唱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宋碧 《科教文汇》2013,(20):110-111
合唱是幼师生的选修课程之一,合唱训练是提高幼师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合唱作品为多声部的声音艺术,因此在训练中经常出现音准问题。幼师合唱队的音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首先受歌唱者的情绪,声音强弱、音域特点等因素影响。另外,合唱队员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歌唱基本功也影响着合唱的音准,本文旨从以上几个方面作出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金栋 《科教文汇》2008,(21):154-154
长期以来,学习声乐的学生大都热衷于对歌唱方法与技术的钻研,却忽视了歌唱艺术的灵魂和目的——艺术表现。“重技轻艺”的倾向几乎在各音乐院校普遍存在。本文试图从若干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歌唱艺术表现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歌曲的演唱要求我们在了解歌曲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演唱处理方案,调整好自己的演唱状态。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选择合适的作品,还要深入分析作品,如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色和创作风格等。同时,我们还要尽力融入作品,展开想象、进入角色、把握好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歌曲的演唱富有表现力。而人体在歌唱时也一样,人体的各个器官在歌唱时的各种状态,都与歌唱有着直接关系,直接影响歌唱时声音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分析、领会、调整好歌唱时的状态对歌唱也是尤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歌唱是在心理调控下的用声音进行艺术再现与创造的活动.人的知觉、感觉、记忆、思维、情感以及个性特征等心理因素,贯穿于声乐技巧学习与表演的全过程.因此,对于声乐技巧学习与表演时的心理调控的探讨,对于克服怯场心理,进行完整而适度的声乐作品再创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推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斌 《华夏星火》2004,(10):30-30
“好的说话就已经获得了一半好的歌唱”。歌唱是一种语言艺术,所以也是一种母音的艺术,好的歌唱是好的说话的持续,歌唱与说话同样都是表达思想的情感的重要手段,从生理运动部位观察,这两个表达手段的基本方式是相同的,都是运用声音、语言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活动,当我们站在专业声乐演唱的技术和艺术性角度进行观察,两之问的运动状态却有着较大的区别,分别表现在气息运用、声带发声状态、共鸣运用、语言的夸张程度等方面。作为一名专业的声乐演员,在不断的艺术实践和舞台演唱过程中,更加充分体会到两的区别与共同点。  相似文献   

19.
声乐艺术是一种音乐表现形式,是一门技巧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是用人声来表达情感的,即使我们有丰富的情感,有美妙的声音,也要借助具体的作品来体现。而演唱好作品除了一定的声乐技巧外,还需要具体的辅助方式来表达。在歌曲演唱中,充满深情的歌声再辅以与歌曲内容情感一致的面部表情和适当的形体动作,将能更好地表现歌曲情绪及作品内容。从面部表情、形体动作等方面来论述在演唱过程中如何使面部袁情、形体动作与歌唱贴切自然的结合在一起,以求达到高度完美统一的舞台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文燕 《科教文汇》2008,(20):163-163
意识是正确歌唱的灵魂,声乐技能技巧都是靠意识来控制发声器官。意识指导的正确与否完全是通过声音效果和演唱效果进行判断和检验的。所以,歌唱艺术中要注意形成科学的意识能动性.来完善提高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