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驱动的工业4.0时代已经到来,科技创新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普及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文章基于地理科普图书《这里是中国》的成功经验,提出高质量科普图书应从策划、内容、形式以及传播四个方面守正创新,促进科学知识发展,培养大众的科学精神。文章还分析了高质量科普图书的出版目标...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创作与出版是推动我国科普图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聚焦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创作,研究梳理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的现状与趋势,调研分析科学家创作的科普图书作品在获评奖项、市场反馈、原创与引进以及内容主题分布等方面的现状与特点,探讨分析优秀科普图书创作的经验模式,并从科学家科普创作良好环境营造、科学家科普创作能力水平提升、科学家科普图书创作出版新模式构建3个角度出发,为后续科学家群体更好地从事科普图书创作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科普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科普出版虽然还远不能与那些更市场化的畅销书相比,但也至少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突出的热点.尽管科普出版目前在策划、组稿、编辑、发行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却依然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涉足这一领域,有越来越多品种的科普图书问世.在这样一种出版热潮下,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科普图书数量的增长,而是更多地出版科普图书精品,并且在更高的要求水准上,向着出版经典科普图书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4.
科普图书随着改革开放、科技兴国的深入发展,已经愈来愈成为人们更新、充实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所离不开的精神食粮。它涉及的科学范围愈来愈宽,普及面愈来愈广,几乎全国各家出版社都已涉足科普图书的出版。无论科技还是教育,少儿还是人民,文艺还是其它专业出版社,都争先出版科普图书。尤其是教材失宠、教辅受限,国家减负政策出台后,科普图书的出版,更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科普图书在图书市场上几乎是以其出书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品种之全的优势“力压群芳”,呈现出科普图书繁花似锦的景象,但繁荣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出版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图书的数量和品种激增。编辑要想让自己策划出版的科普图书脱颖而出,产生预期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首先要在选题策划上下一番功夫。本文结合《地震小博士》《地震与地球内部的奥秘》的成功出版实例,阐述了科普图书选题策划的四个关键方面:树立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进行细致的前期调研、精选富有创意的内容、实现良好的沟通。只有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落到实处,才能策划出读者喜爱的科普图书。  相似文献   

6.
科普图书是少儿图书市场的重要板块,也是家长购书的优选对象.研究通过对当当、京东图书网络销售平台2019年、2020年童书畅销榜前20位图书进行统计,分析上榜的22套(册)科普图书内容主题、出版信息发现:科普图书在畅销书中占比提升,百科类、生物类、地理类主题题材受欢迎,引进版畅销书长期占据榜单首位.在此基础上,研究概述少儿科普图书的主要特征,对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科普图书的出版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据初步统计,目前出版科普图书的出版社有300余家,每年出版的科普图书约有8000余种。无论是国外引进还是国内原创,出版观念还是选题范围都有了极大变化,内容涵盖了科学人文、科普知识、科学家传记、科普随笔、少儿科普、环保科普、IT文化等。其中许多科普图书在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表达形式、版式设计、印装质量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少翻译作品对推动我国科普出版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既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又有较深刻的文化思考的有成就有作为的科普出版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现代出版》2007,(2):44-44
由暨南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院士科普书系》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院士科普书系》是迄今我国作者阵容最强、规模最大的科普出版工程。暨南大学出版社常务副社长、副总编周继武为该书系总策划、总责任编辑之一,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  相似文献   

9.
王太星 《出版广角》2019,(22):65-67
当前,与科技有关的关键词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了大众对科学技术的求知热潮。科普图书作为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国内外图书市场上呈现“一路飘红”的良好发展态势。文章对我国科普图书的出版现状进行归纳,并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科普出版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科普图书的出版策略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少儿科普图书的出版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少儿科普图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少儿科普图书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医学科普关系全民健康,通过各类医学知识的科普宣传,可以提升公众健康管理意识,推广“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健康理念,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全媒体时代,医学科普图书在保证医学健康知识传播的专业性、真实性与科学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内容同质化、创新性不足,难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等问题,制约医学科普图书的高质量发展。选题策划是图书出版的源头,具有前瞻性的优质选题是医学科普图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提出应周密分析出版定位、积极开拓科普思路、多维开展创新建设、持续推动出版融合、先期开展营销推广,不断探索医学科普图书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一提到科普图书,十有八九的读者会想到《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1959年首次出版,此后屡创佳绩,并带动了20世纪60—80年代中国科普图书的出版大观。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科普图书出版开始呈现下滑之势,而且“科普”的概念也发生了进化,除了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及其背后蕴藏的历史、人文因素,都被纳入大科普的概念之下,“科学文化”这一称谓被越来越多的科学传播人士所认可。  相似文献   

13.
李树 《出版广角》2018,(8):36-38,62
目前,童书在中国图书市场占据了重要位置,中国步入童书出版大国.在童书出版领域,少儿科普图书出版近年来发展迅速.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数据的统计,对2017年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大局、引进版和输出版少儿科普图书发展现状,以及原创少儿科普图书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与分析,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2013—2022年我国医学科普图书出版情况,通过图书分类统计和提要内容文本分析,探究新时代医学科普图书出版趋势和特征。十年来,我国医学科普图书出版紧跟世界医学科技发展,围绕“全生命周期健康”进行精准科普宣传,弘扬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健康知识普及和习惯养成并重。为了持续打造医学科普图书精品,医学界、出版界仍需提升选题策划水平,创新写作思维和视角,加强少儿医学科普原创,讲好医学和医学人的故事,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5.
黄萍 《出版广角》2012,(7):49-50
自1961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国内第一套完整的科普类图书《十万个为什么》以来,中国原创科普图书已经走过50多年的历史.据开卷信息技术研究公司的研究报告统计,我国2011年共出版科普新书750种,比2010年的614种增加136种(少儿科普未统计在内).然而与全年20万种新书相比,品种数仅占0.4%,这说明科普出版非常弱小.由于市场弱小,每年推出的精品科普图书更是屈指可数,例如霍金的《大设计》、科学松鼠会《冷浪漫》、科学出版社的《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等就是近些年仅有的亮点科普图书.  相似文献   

16.
传媒链接     
《出版参考》2007,(5S):17-17
新华书店系统百万元图书捐赠延安,百度图书搜索上线,第二届“文津图书奖”揭晓《万物简史》等榜上有名,中国版协与首都师大合作启动“书林守望”丛书出版工程,4400佘种图书入选“农家书屋”第一批推荐书目,三部门推荐10部少儿读物、小说和科普图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期,科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文章对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现状进行简单剖析,发现国内原创科普图书相对匮乏,主题单调,且未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在此基础上,作者针对科普图书出版相关策略展开研究,以期切实融合科技创新及传统文化,发挥科普图书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曲岩 《出版参考》2017,(11):60-62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目前,我国科普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国防科普作为科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进入制度化建设的发展轨道.图书作为传统媒介,必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国防科普类图书的出版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出版人需要在各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本仅65000字的《数学家的眼光》和一套近千万字的宏篇巨著相比,可谓“小书”了,可正是这本不起眼的“小书”居然在出版了15年后——-2005年11月20日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普图书最高奖),这不能不说创造了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20.
张盈芳 《图书馆杂志》2005,24(12):91-92
《中国图书年鉴》迄今已连续编撰,出版了8卷。随着不断的改进与提高,该年鉴正逐渐成为一种权威的工具书。2004年卷的《中国图书年鉴》(柳斌杰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版),与以前各卷相比,除了继续保持作为专业工具书的本色外,在框架与形式上都有所创新,近300万字的内容亦是十分充实。本卷“出版前言”中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