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商业银行执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各种忧虑 ,是入学地商业银行办理助学贷款过程中产生的 ,银行没有开办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结果。中央银行已根据助学贷款开办的现状 ,着手调整助学贷款的信贷政策 ,改入学地为生源地开办助学贷款 ,这将有助于助学贷款的开展。在生源地开展助学贷款 ,不再是学生———学校———银行之间办理助学贷款手续 ,而是学生家长———银行之间签订贷款合同。生源地助学贷款与入学地助学贷款相比 ,信贷单位接近贷款申请者的家庭 ,有一个可以长期联系的地方 ,更容易了解贷款申请者的信用 ,且目前助学贷款就…  相似文献   

2.
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模式的政策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帮助高校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教育公平,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应运而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同国家助学贷款相比在贷前认定、贷中办理和贷后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受到一些政策因素的制约。因此国家应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建立利息补偿机制、风险补偿机制与风险防范机制;实行税收减免并规定合理的还款方式及期限。学校要和银行联手加强贷款管理,广泛动员,确保应助尽助,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努力提高贷款质量,确保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惠民政策。高校作为贷款银行和借款学生之间的桥梁之一,其工作效能直接影响到助学贷款能否顺利推行。本文从高校视角,研究提出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防控的对策,以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一种新生的国家助学贷款模式.文章通过比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指出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优势及目前存在问题,从而提出了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汉客 《陕西教育》2008,(1):12-13
2007年8月1日,财政部、教育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决定,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5省市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对此,省政府高度重视,随即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9月25日,又召开全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电视电话会,对全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联合组成工作班子,制定下发了《陕西省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暂行办法》,并在礼泉县和灞桥区分别举行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仪式。最近省教育厅组织专门力量对各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7年8月,国家开始正式在5省市试点生源地信用国家助学贷款,其中风险补偿金机制曾经对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的推动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缓解了政府、银行和高校之间责任不对称的问题,作为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的现实选择,完善原有的风险补偿金机制,将会推进生源地信用国家助学贷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推进教育公平,财政部、教育部、银监会近日下发通知,决定从2008年起进一步扩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覆盖范围,大力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相似文献   

8.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开发银行发放,各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具体管理。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对于建立健全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效率,更好地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立足于实际工作,从贷款额度、期限、共同借款人、审核程序等角度探析了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特点,分析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存在的风险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主导的公共信用体系的缺乏,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积极性的低下,高校贫困学生资格审查和约束机制的薄弱,学生还款意识的欠缺等原因导致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为有效解决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政府应完善相关法规及制度,加强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督促银行建立还贷监测系统,大力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高校应增强政策宣传,辅以诚信和感恩教育,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强信念。  相似文献   

10.
为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推进教育公平,财政部、教育部、银监会近日下发通知,决定从2008年起进一步扩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覆盖范围,大力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据介绍,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2007年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5省市开展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  相似文献   

11.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社会制度约束主要表现为经济制度约束、法制约束、行政的不当干预、政府债务危机等。必须突破现有社会制度的不利约束,以促进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在实施中既存在政府失灵现象,也存在市场缺位现象。政府职能的边界,应游移于对正式制度的"为"与非正式制度的"无为"的准确拿捏上。对于生源地助学贷款,政府应主动支付交易成本,尽快引入保险、担保、证券化等市场机制,平衡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国家开发银行则要准确定位,加快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13.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学生贷款的制度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也兼有加拿大"生源地"(居留地)学生贷款、美国式"学生家长贷款"以及日本学生支援机构贷款等模式的某些元素。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学生贷款的成熟经验对我国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助学贷款是一种具有公益性的金融产品,市场并不能对其起到充分的调节作用,其突出表现是助学贷款的“贷款难”和“回收难”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公共财政对助学贷款进行补贴,不但可以推动助学贷款发展,而且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发展。因此,公共财政对助学贷款进行补贴,既是助学贷款发展的现实需求所致,也是公共财政履行自身职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面临的繁杂低效问题,通过信息管理技术建立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信息系统,就成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高校和经办银行必然的选择。伴随国家助学贷款的日益发展,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信息系统也日渐成熟。文章系统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当前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情况,从明确和完善设计主旨、健全管理机构、建立共同管理体制、全程功能构建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信息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校助学贷款有利于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国家每年在助学贷款上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目的就是尽量不让一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学费问题而失学。而由于民众诚信意识的缺失和其他原因,部分贷款学生毕业后无法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这对国家助学贷款长期而有效的运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也影响高校正常贷款工作的运行。因此,高校助学贷款追贷管理模式亟需进行创新,应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对贷款进行有效的催收。  相似文献   

18.
从土地抵押机构的登记制度、地方政府干预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缺乏前瞻性等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房地产土地储备贷款的风险形成机制,并从落实土地抵押权、加强对土地储备贷款有效监管、建立风险预警管理体系、规范商业银行土地储备贷款管理流程以及完善偿贷机制方面提出风险防范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助学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助学贷款合同的法律特点,导致助学贷款市场失灵.助学贷款市场失灵的深层原因,在于助学贷款的经济性与社会性的冲突,即助学贷款制度本位的冲突,解决助学贷款市场失灵的对策,应该是在坚持社会利益优先原则下,确立高等院校助学贷款长远的政策目标,制定高等院校助学贷款法或完善高等教育法.而在高校助学贷款法律制度未健全时,应该完善助学贷款借款和还贷机制.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的教育属性和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高校应当在助学贷款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认识不足、宣传不力、教育不够、管理不严的问题。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应当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教育者和管理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