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实施在调整劳动法律关系、提高劳动者的法律地位、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规范化精益管理以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所属机械设备经租分公司、工程项目经理部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情况展开专题调研,在进一步发现建筑施工企业存在一些实施《劳动合同法》中不到位以及不容忽视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有效实施《劳动合同法》的一些对策,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劳动合同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彭红艳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0):113-114,127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引发了空前激烈的争议,支持者和反对者势均力敌。《劳动合同法》实施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劳动合同法》争议不断的原因,本质上是因为《劳动合同法》改变了各主体既定利益的配置结构,加重了企业的劳动保障责任,而国家社会保障责任缺位是深层根源之一。《劳动合同法》难以承受社会保障之重,应当强化国家的社会保障职责,完善社会保障立法。  相似文献   

3.
韩娜 《科教文汇》2008,(20):191-191
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施行前后,围绕着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引起了广泛争议,社会上出现一系列自愿辞职、工龄清零、突击裁员的事件。部分企业认为新《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务款限制了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僵化了劳动关系,使劳动者又回到铁饭碗时代,并采取种种手段规辟法律的硬性规定。社会事件与法律规定的冲突使我们重新审慎看待《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意图并仔细解读相关条款,消除社会上的针对《劳动合同法》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4.
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施行前后,围绕着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引起了广泛争议,社会上出现一系列自愿辞职、工龄清零、突击裁员的事件。部分企业认为新《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条款限制了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僵化了劳动关系,使劳动者又回到铁饭碗时代,并采取种种手段规辟法律的硬性规定。社会事件与法律规定的冲突使我们重新审慎看待《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意图并仔细解读相关条款,消除社会上的针对《劳动合同法》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5.
张昱 《科教文汇》2008,(22):205-205
继《物权法》在物业管理行业掀起轩然大波后,《劳动合同法》于08年1月1日的正式实施又为这个行业带来一个新的挑战。《劳动合同法》与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一起构成我国劳动合同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而物业管理行业正是主要以人力资源获取劳动报酬的服务类劳动密集型企业,两者的直接碰撞势必会导致物业行业面临新的问题。笔者尝试借物业行业收益状况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情况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建立劳动监察部门、劳工和企业的三方博弈模型,通过求解纳什均衡,结合各参数变量的政策含义,认为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赔偿额;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建设;劳动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指导和管理.严格依法办事,要加大处罚力度;劳动监察部门要不断积累监管经验,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期降低监察成本;劳工应主动深入学习《劳动合同法》有关知识,加强法律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7.
金骅  倪佳赟  徐海森 《科技风》2013,(13):271+273
劳务派遣是劳动合同法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劳动合同法实施中遇到的一个重大问题。《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对于劳务派遣的规制并未实现立法的目的,社会上出现了劳务派遣被滥用的情况。《劳动合同法》修正草案,修改的主要内容为劳务派遣项目。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被企业认为是降低成本、规避劳动纠纷的渠道。但被派遣员工却认为合法、权利被侵害的原因,看法争议较为突出。作者通过对新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介绍和理解,在结合原因分析上,对"新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对劳务派遣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新劳动合同法对用工成本造成的影响,探讨了新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在用工成本方面不同的规定,所得结论表明:在实行《劳动法》期间,由于一些企业根本没有很好的贯彻《劳动法》的精神,没有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去执行。所以当新的劳动合同法开始执行的时候,很多企业的用工成本都有明显的增加,甚至导致企业破产。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去减少《劳动合同法》的执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旨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尤其是广大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文章通过对农民工的实际调查,分析《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现状及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利于《劳动合同法》的顺利、有效实施,切实保护农民工劳动权利行使。  相似文献   

10.
王秋峰 《科教文汇》2009,(20):281-281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会对高校的管理体制带来重大影响,高校教师将从原来的人事管理变为现在的合同管理。教师和学校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将进一步明确化。高校教辅人员和后勤人员适用《劳动合同法》,将有助于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后勤服务质量。《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制度更加优越,同时也对高校的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对高技术产业实施了政府研发补贴政策以缓解其融资约束。在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政府仍然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政策选择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政府对企业进行研发补贴前也会进行深度调研,因此获得政府补贴除了能够直接给企业带来现金收益外,还有可能向市场传递了相关的利好信号。基于此,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1998—2008年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政府补贴在缓解企业研发融资约束方面的作用。结果发现,政府研发补贴有助于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进一步分析显示,这种促进作用仅在非国有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杨波  万筱雯  胡梦媛 《资源科学》2020,42(9):1788-1800
目前中国国内资源供给较难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资源类企业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获取国外资源。本文基于东道国制度质量视角,选取中国资源类企业在29个国家(地区)发生的406起海外并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政治稳定、政府效率和法律制度对中国资源类企业海外并购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中国资源类企业偏向选择在政治稳定和政府效率高的东道国进行海外并购,东道国较好的法律制度并不能吸引资源类企业海外并购,并且东道国资源密集度对海外并购区位选择具有调节作用;②油气行业区位选择主要受政治稳定性的正面影响和法律制度的负面影响,电力及其他行业主要受政治稳定性和政府效率的正面影响;③制度质量显著影响国有资源类企业海外并购区位选择,但是非国有企业海外并购区位选择仅受到政治稳定性的显著影响。因此,中国资源类企业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东道国的制度质量,尽量选择政治环境稳定、政府效率较高国家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  相似文献   

13.
王昶  王恺霖  宋慧玲 《资源科学》2020,42(8):1566-1579
随着近年资源应用领域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延伸,下游材料端的技术创新突破已成为重构中国资源产业优势的战略着力点。本文利用2008—2017年中国新材料企业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从技术生命周期视角探究了风险投资与政府补贴对中国新材料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①对于新材料企业,风险投资和政府补贴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进而促进了新材料企业的技术创新。其中,风险投资的激励效应更明显但具有短期性,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则具有滞后性;②对于导入期新材料企业,风险投资对其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较小,而政府补贴正好弥补了市场资金配置的不足;对于成长期新材料企业,风险投资对其技术创新的长期激励效应强于政府补贴;对于成熟期新材料企业,政府补贴不能促进其技术创新,风险投资的激励效应则比较显著。因此,为更好地提升中国新材料技术创新水平,政府应引入分类补贴机制,重点向导入期新材料企业倾斜,并引导风险资本投入成长期和成熟期新材料企业。  相似文献   

14.
周中胜  何德旭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854-1863
 民营企业存在政治联系的现象在转型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非常普遍。但是,关于民营企业政治联系对公司价值与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往的研究文献未取得一致的结论。此外,关于民营企业政治联系的成本效应,以往的研究关注较少。基于此,本文从非生产性支出及R&D投资的角度对民营企业政治联系的成本效应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与非生产性支出显著正相关;与R&D投资显著负相关;此外,在制度环境差的地区,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与企业的非生产性支出及R&D投资的相关关系更强。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在为企业获取政治联系收益的同时,也会导致政治联系成本效应的发生如非生产性支出的增加,并会弱化企业的核心能力建设如R&D投资,因而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对企业价值与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民营企业应慎重考虑政治联系战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赵丹  王宗军 《科研管理》2012,33(2):88-96
放松第三市场模型假定条件,引入企业技术许可这一策略性行为,建立一个四阶段的双寡头研发竞赛博弈模型,利用非合作博弈中常用的逆推归纳法,来考察具有不完全议价能力的竞争企业各自的政府在考虑消费者剩余时最优的研发政策。研究结论表明:首先,各国政府对本国消费者剩余的考虑影响其对本国企业研发的补贴率,进而影响竞争企业的研发行为。其次,只有当技术领先企业进行较小程度的非显著创新时,技术许可这一策略性行为才会对政府的研发政策产生影响。最后,在不同的技术许可策略下,双边政府最优的研发政策不同。对许可企业而言,该国对其研发的补贴率在固定费许可下要高于在产量提成许可下的情况。而在一定的技术许可策略下,许可双方企业对议价能力的预期则会明显影响各自政府的研发政策。如在产量提成许可下,对被许可企业而言,该国对其研发的补贴率随着自身议价能力的降低反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陈贤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9):78-80,86
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 (GMM)解决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2002—2008年全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校科技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对高校的科技拨款对高校科技支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存在滞后效应;政府对企业的R&D资助以产学研等方式影响高校科技支出,存在显著的引致作用;政府对高校和企业的科技经费资助对高校科技支出产生显著的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7.
面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融资困境,如何破解信息披露难题、推动金融机构投资企业绿色创新是实现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关键,而政府规制是推动企业绿色创新的必要手段。基于此,构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Python仿真,分析政府规制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各主体交互影响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1)政府规制能显著影响企业信息披露行为和促进金融机构的企业绿色创新投资意愿;(2)政府对隐瞒信息行为惩罚系数越大,越利于企业向公开信息方向演化;(3)当奖励系数适度时,政府对企业信息披露和金融机构投资的奖励系数越大,越利于克服企业绿色创新的信息披露难题和融资困境,实现制造业的绿色转型;(4)政府规制给企业带来效益增值,企业给予政府反馈补助。当反馈系数较大时,企业和金融机构都会向利于企业绿色创新发展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8.
民生问题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而日益突出,作为解决民生问题重要手段的民生科技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民生科技具有鲜明的需求导向特征,应增加与民生直接相关的科技储量和扩大科技应用范围,包括政府支持的面向公众需求的民生科技和企业支持的面向基本需求的民生科技。在政策制定方面,民生科技的发展需要政府进行积极引导和干预,让科技活动和创新成果造福于广大民众。  相似文献   

19.
李拓晨  丁莹莹 《情报杂志》2012,31(8):198-203
为了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对环境规制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影响,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调查问卷法、探索型因子分析法和SPSS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概念模型论证了控制机制、环境规制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内部控制机制影响下,财务控制正向调节环境规制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之问的关系,而战略控制因环境规制政策的不同,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也会不同.这反映出内部控制机制在调节企业环境规制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关系中担当着重要角色,本研究以期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未来发展以及政府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再制造绿色供应链中企业的最优决策以及政府的最优激励策略,建立了由普通产品和绿色产品相结合的供应链博弈模型,分析了该模型在多种情形下的最优均衡决策结果,对比了政府基于回收率补贴与回收量补贴这两种激励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商采用参与回收再制造策略将为绿色供应链中的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政府实行基于回收率补贴的激励策略将更有效地提高产品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