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739年《宾夕法尼亚报》曾揭露屠宰场和制革厂污染河流DockCreek的环境问题。①西方主流媒体对于环境问题的报道开始于20世纪60至70年代。RichaelCarson的《寂静的春天》与PaulEhrlich的《人口炸弹》、BarryCommoner的《终止循环》一起被看作是西方环境新闻走向成熟的标志。20世纪70至80年代,西方国家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环境新闻进入繁荣时期。近年来,国外环境新闻报道的关注点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哥本哈根会议到里约峰会,从印度海啸到日本福岛核电站危机,世界性环境问题增多,环境新闻的国际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郭慧 《新闻采编》2006,(4):17-19
环境新闻,是新闻报道的重要门类,“它探求环境报道的独特规律,聚焦于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重在将人类环境的现状告知受众,引起社会的警示”。作为一种重要的报道题材,环境新闻开始于美国19世纪的资源保护运动(1850—1920),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专业环境新闻记者和专业环境记者协会。环保典范之作之一,美国纽约市的中央公园,就是在《纽约晚邮报》主编布莱恩特的相关环境报道的影响下,由纽约市政专门拨出一块土地建立而成的。而《森林与河流》杂志主编葛瑞乃尔对滥杀、滥捕猎物的声讨,则直接导致了美国包括黄石公园保护法在内的一系列自然生物保护法的出台。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上海浦东图书馆与环保部门合作项目《浦东环境每周舆情》为例,介绍图书馆如何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选取了《人民日报》和《中国环境报》对沱江水污染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和厦门PX事件的报道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我国突发环境新闻报道观念的变革。本文借鉴了媒介环境学的理论视角,运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媒体突发环境事件报道的主题、消息来源、报道对象、报道框架及理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泛在信息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泛在信息环境下,信息在存储、获取、传播、交流和应用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而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用户的信息行为。通过对泛在信息环境及其对《文献检索》课教学影响的分析,指出高校《文献检索》课必须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了泛在信息环境下,《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汪洁 《新闻世界》2014,(5):92-93
环境新闻报道关注环境,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文以《人民日报》关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相关报道为例,分析我国媒体在环境报道上的不足,认为作为媒体在环境新闻报道中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中图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图法》在网络环境中的局限性 ,提出《中图法》应用改造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环境新闻报道的不足及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的普利策新闻奖评选,华尔街日报一组关于中国题材的报道获得了国际报道奖,其中《“血铅事件”敲响环保警钟》、《“长江女神”芳踪已逝》、《中国赤脚医生打响环境保卫战》等几篇涉及中国环境问题。无独有偶,去年8月份起,纽约时报进行的《发展中的窒息》系列报道,较全面地触及了我国目前空气污染、水污染、水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高、有毒物质排放量大、公众健康状况恶化、动植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方面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7年的普利策新闻奖评选,华尔街日报一组关于中国题材的报道获得了国际报道奖,其中《“血铅事件“敲响环保警钟》、《“长江女神“芳踪已逝》、《中国赤脚医生打响环境保卫战》等几篇涉  相似文献   

10.
环境新闻学的发展及其概念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威 《新闻记者》2004,(9):18-21
21世纪伊始,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闻杂志《时代周刊》询问读者:“你在新世纪最关心什么?”结果环境问题位居榜首。其后,CNN对亚洲包括印度、韩国、日本、中国在内的27000名观众进行电话采访,发现人们关注点上升最快的是环境和健康。(JimDetjen:2002)根据《北京青年报》2001年的一次读者调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实际上,自1998年以来,该报的环境报道以30%的比例递增。而对76种中央和地方报刊的调查表明,1996年环境报道为251篇,1997年就骤增到22066篇。(陆红坚:2001:4)20世纪中后期,随着人类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渐成显学,…  相似文献   

11.
徐美娟 《大观周刊》2012,(38):117-117
《热力环境控制》是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的学位课,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秋影 《北京档案》2007,(11):18-19
一、修订原因 (一)《规定》与现在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和谐 1992年原劳动部与国家档案局颁布了《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相似文献   

13.
移动化、短视频化与社交化的传播趋势下传统电视新闻面临新的创新课题。本文通研究发现移动社交媒介环境下《新闻联播》的创新路径主要包括:通过"联播天团"打造"现象级"短视频产品《主播说联播》;通过开通新闻联播官方抖音和快手号,开启"短视频与社交化"新篇章;通过开通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平台深化传播内容与构建传播矩阵。依循《新闻联播》在移动社交环境下创新策略的初探路径,本文认为电视新闻的转型发展可以着重从"5G环境下充分利用短视频优势"、"深化传播内容、转变叙事方式,实现情感化共鸣"、"形成与用户的互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图法》和《汉语主题词表》及《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为依据,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利用已研制出的适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的搜索引擎,建构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料信息组织的球型模型。  相似文献   

15.
信息是社会现实通过媒介进行的符号化的再现,是建构社会现实的一种方式。李普曼的《公共舆论》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和阐释社会现实通过媒介进行建构的方法和路径。其笔下伪环境概念在当今社会语境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呈现出高仿真环境的态势。从李普曼《公共舆论》中相关的概念出发,探讨在新传媒生态下,媒介建构社会现实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周渝 《出版广角》2016,(11):92-94
《人的城市——安全与舒适的环境设计》一书以安全与舒适为环境设计的基本目标,从多角度、多层次指引新的城市环境设计理念的形成,对城市环境设计产生指导、明确发展方向.本文从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入手,谈城市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及走向.  相似文献   

17.
徐琦 《中国记者》2014,(2):96-97
2013年5月媒体曝光"湖南镉米事件",让百姓对食品安全的聚焦,再一次转移到农业生产领域。本刊一直持续关注"三农"方面的报道,本期特约《中国环境报》资深记者思考那些与农业相关的食品安全报道。  相似文献   

18.
郭洪连 《新闻传播》2009,(10):65-65,67
一般《新闻学》教材,都把新闻的构成分为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六个部分。什么是新闻背景呢?新闻的背景就是“与新闻事实有关的环境与历史材料。”这个“环境”“不仅指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张玉林,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主攻农业哲学-农村社会学,研究方向主要为当代中国的农村社会与农民问题、环境问题,著有《转型期中国的国家与农民(1978~1998)》一书及论文多篇,目前致力于社会问题和环  相似文献   

20.
梁锋 《新闻前哨》2014,(5):90-90
美国学者瓦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在1922年出版的《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也译作《舆论学》)一书中,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拟态环境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