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在文言文阅读题中,几乎都有检测朗读节奏的试题。我们在批阅试卷中常常发现不少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缺少方法,因而失分严重。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同学亦感到困难。那么,如何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呢?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该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例如:“其一犬坐于前”,有的同…  相似文献   

2.
在读句、读段、读篇的过程中,都要有一定的间歇,这个间歇就叫停顿。恰当地运用停顿,读的人可以从容不迫地把句子或段篇的意思表达清楚、正确;听的人可以边听边想,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段篇的意思。这样朗读会收到表情达意的效果。怎么掌握好朗读中的停顿呢?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掌握好三种停顿:句中停顿、句间停顿、段间停顿。句中停顿,要按句子的基本结构,也就是把句子中表示谁或什么的,做什么或怎么样的词、词组间适当停顿开。最初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把词语或词组之间划上停顿符号“/”,朗读时指导学生在停顿符号处音断气不断,读得语气自然、连贯。句间停顿,每个句子后面的标点符号就是朗读时的停顿符  相似文献   

3.
第一,朗读。熟读成诵,是前人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每教新课,我们首先要学生以散读形式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念破句;再以抽读形式检查效果。朗读的难点是碰到一些长句或者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成了一个双音词的情况,必须注意句中音节停顿。如果误读,对释词译句就带来了困难。例如“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引文见《赤壁之战》,下同。)“此所谓”后可以停顿,以示下面是引文;而引文中要停顿,只能在“末”后,决不能在“势”后。又如“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地方”在古代是  相似文献   

4.
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意。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我们在读古诗文是时,要结合课文注释,结合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文意,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一个长句中哪个词与哪  相似文献   

5.
学习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需要,它对我们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强调多形式诵读,反复诵读,读懂文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现在文言文中有大量的文字障碍,如多音字、多义字、通假字、异体字等,要求首先把字音读正确,其次还要读准句子的朗读停顿,尤其要读一些比较长的句子时,往往要在一句之中表达一个概念或意思的地方,有一些小的停顿,停顿读得正确与否,对句意理解至关重要。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随意、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本文将就此进行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 )在“教学要求”、“阅读能力”一栏中要求初中学生“阅读文言文 ,要了解内容 ,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其中的主要精神是顺畅朗读文言文。1.要重视朗读与背诵古人云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可见朗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会读 ,教师首先必须范读 ,并在范读时提醒学生不读破句子。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 ,结合注释 ,借助工具书 ,弄清一句话应该怎样停顿 ,也就是对文章内容有个朦胧的认识。这时 ,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翻译 ,要让他们多读、熟读 ,可采取多种形式读法 ,如自读、默读、…  相似文献   

7.
学生文言文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初中文言文教学采用"读、说、点、练"的教学方式,即读,教师范读引路,学生自读跟进;说,译说课文内容、概说课文中心、疑说课文难题;点,点拨字音、字词义、句子、内容;练,练字词的释义、活用、句子翻译、精彩句、段的背诵及写作、延伸读文。  相似文献   

8.
李平 《考试周刊》2010,(24):53-54
我们平时朗读文言文时,常常会因为一个句子太长,或句子读不顺畅而难以理解整体的内容。因此在朗读时,我们要准确把握句读(judou),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适当停顿,这样才能达到正确理解文章的目的。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解原意。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在朗读时的唱读现象在农村学校常有所见。不少家长也反映,学生读书,他们听不懂。为此,我们对学生“唱读”的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终于找出“病因”并“对症下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唱读有如下特征: 一、爱拉长音。这是因为初入学的儿童,在学汉语拼音时,教师习惯于拉长音教学拼读,学生跟着模仿,从读拼音到读汉字和课文都形成了拉长音朗读的习惯。二、按词停顿。儿童初学字词时,朗读总是一字或一词一停顿,待到学句、学文时,教师又往往忽视关于如何停顿的具体指导。因此,他们在读句子时就形成了按词停顿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朗读技巧呢 ?所谓朗读技巧,那就是语调,即句子里声音的高低变化和轻重快慢。一篇文章的朗读基调是什么,一个句子读什么样的语调,一个句子中哪个词读重一些,哪个词读轻一些,哪里该停顿,停多长时间等等都属朗读技巧。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应有所准备。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宜用较慢的速度、低沉的语调来渲染一种沉重缅怀悼念的气氛,表现出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除了注重朗读技巧,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在朗读时还须给予声音化妆,使我们用声音塑造的形象更符合作品中的角色。如:《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如…  相似文献   

11.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只有设计科学的训练程序,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我爱家乡的翠竹》的阅读训练程序可这样设计:第一步,初读课文。学生读课文前先看题目,就可以初步了解课文讲的是作者家乡的翠竹。再通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读不准音的字,应查阅工具书。尔后,让学生谈谈初步得到的印象,从而整体感知课文。第二步,细读课文。细读课文时,要一句~句地读,要读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对个别较难理解的字词要放到句子里理解,也就是通过“语境”,对含有这个词…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阅读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是必考题。能否顺畅地朗读文言文是理解文章思想观点和感情的前提。句读练习是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常用题型之一,曾在许多省市中考题中出现,例如: l、诵读文言文,要注意句中的停顿,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相似文献   

13.
谈“朗读”     
提到“朗读”,很多教师自然想到“朗读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品味”、“读写结合”等等。这些的确都是“朗读”的重要内容,但“朗读”还有一些重要内涵常常被教师忽略。一、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朗读要求见下表:二、“正确”、“流利”、“有感情”(一)“正确”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指坚持用普遍话朗读,读准每一个音节的音、韵、调;注意轻声、儿化、语流音变,做到发音清晰、响亮;不唱读,不错读,不添读,不重复读,不跳读,不破读;读出长句中词语之间的停顿、句子之间的停顿以及段落之间的停顿。教师…  相似文献   

14.
要重视能为的培养成佳音(山西新绛中学): “学贵知疑”,教也“贵在知疑”。我以为,让学生预习课文,则是使师生双方“知疑”的一种好方法。现代语体文教学需要这样,文言文教学也需要这样。文言文的预习,要提出具体要求,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自己阅读,查字典,看注释,掌握注音释意,圈圈点点,然后自己先朗读。教师则要搞一些调查研究,如听听学生有无读错字音,句读停顿是否恰当,句子的重音、语气是否准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中指出:“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放在了解文言文的内容大意上。要通过了解大意,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还要注意文中的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等特殊句式。在了解内容大意的过程中,应把主要力量放在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精辟句、段上,以领略前人  相似文献   

16.
有的同学在学习文言文时,把“其一犬坐于前”理解成“其中一只狗坐在(屠户)面前”,文中的“狼”变成了狗。究其原因,一是没理解文意,二是没能正确朗读。就朗读而言,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结合课文谈谈文言文朗读停顿中应注意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7.
对于低年级学生,学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这就需要教师正确、耐心地去指导、范读,教给他们读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为其进入中高年级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范读课文,首先,注意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多音字及变调、轻音、儿化音;其次,要注意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让同学们在教师的范读中,体会到逗号停一停,句号换口气的停顿方法。例如,在教学《东方明珠》一课时,有的句子比较长,教师在范读中就要有意识地朗读出词与词之间的自然停顿。如,上海/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时间长了,学生很快就会掌握朗读停顿的方法,正确地朗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读出文章的感情色彩。要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神态,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如在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时,读到:“北风气极了,猛吹一口气,鹅毛大雪飘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北风鲜明的个性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了指导朗读与理解课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文言文的准确朗读,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出节奏,三要读出重音和语气语调。其中,准确地读出节奏,有助于同学们准确把握文言文的意思。与此相对应的中考考题即准确标注文言句子内部的朗读停顿,这是较常见的一种题型。例如,2011年南通市中考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1)使人过涧%%%(2)盖夕虹也(句子出自《虹》,选自沈括《梦溪笔谈》)第一句"使人过涧"就是"派人过山涧",根据现  相似文献   

19.
所谓停顿,就是说话时语音上的间歇。学习文言文,要求“能顺畅地朗读”,做到节奏合理,停顿正确。但不少同学不能达到这一要求,认为朗读停顿无规律可循。实则不然,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是有规律的。这里结合课文介绍判断停顿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善书 《湖南教育》2002,(13):51-51
注重诵读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诵读。我在指导学生诵读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句中停顿,在此基础上再体会感情,有表情朗读。慎用串讲法。串讲法,其具体做法是读一句,讲一句,串一句。我以为除低年级外,一般不宜逐字逐句讲解,因为这样做,不易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好是师生共同探讨,以培养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不难理解的句段由学生串讲,重点语段或句子再由教师串讲。除了落实字词句外,还应当结合句子,介绍词义的比较、有关文学知识等,挖掘词句的思想内涵,讲解与分析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