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档案是人们从事地震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地震档案工作历史进程的真实轨迹。做好地震档案工作,不仅对于积累地震科学技术财富,弘扬地震工作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正确地总结过去,指导现在,规划未来,加快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信息基础架构以及美国地震信息基础架构的建设和我国地震信息基础架构的发展状况。然后根据面临的地震科学前沿问题,提出了在未来5到10年里,我国地震信息基础架构发展的战略方向。即扩展和完善地震信息网络、建立地震数字化数字体系、发展高性能计算数字模拟技术、开展信息服务和建立地震网络协同、应用信息通信新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等。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书目》2008,(11):8-8
本书分为:规避自然灾害和与人为事故两篇。内容包括地震: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地震肆虐人类家园;如何衡量地震的大小;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地震为何多发生在夜间;气象异常与地震有关吗;植物怎样预测地震;动物能预报地震吗等。本刊摘发其中关于避震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孙晓春  杜杰 《档案与建设》2007,(1):27-27,37
地震档案工作是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地震部门长久以来形成的各类档案,记录了全省防震减灾工作重大事件和重要决策的始末原委,记录了地震工作者几代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是防震减灾事业历史进程的真实记录。做好地震档案工作,不仅对积累地震科学技术财富、弘扬地震工作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地震工作者承前启后,探索地震预测预报方法,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信息基础架构以及美国地震信息基础架构的建设和我国地震信息基础架构的发展状况.然后根据面临的地震科学前沿问题,提出了在未来5到10年里,我国地震信息基础架构发展的战略方向,即扩展和完善地震信息网络、建立地震数字化数字体系、发展高性能计算数字模拟技术、开展信息服务和建立地震网络协同、应用信息通信新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等.  相似文献   

6.
地震乃自然灾害之一,是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我们所说的地震一般都指的是天然地震(非天然地震是指如矿山开采等引起的人工地震等),主要为两种。一是构造地震,一是火山地震。构造地震即由地下岩石的构造活动而产生的地震,地震若是超过了一定的临界点就会造成灾害,其破坏性强和影响范围广,往往会在瞬间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因此,在各种自然灾害中,人们最恐惧的莫过于地震了。我国是多地震国家,由地层的结构所决定。强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7.
地震科研档案是在地震科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记载和反映地震科学研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载体的科研文件材料。地震科研档案是地震科学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地震科学技术储备的一种形式.是重要的信息资源。随着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地震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趋显著,科学、合理地做好地震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确保科研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以利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地震学是一门观测科学,而地震记录图纸和业务数据是地震观测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地震科学研究的基础,对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随着我国地震事业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地震监测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从模拟时期地震监测图纸的数字化扫描,到数字时代地震监测数据的急剧增加,产生了海量的地震数据,优化地震业务数据档案的存储结构,为地震档案信息安全存储提供保障,成为地震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地震档案在地震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完善地震档案管理,切实管好、用好地震档案,为地震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和高质、有效地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地震新闻开始频繁进入受众的视野。以新闻报道的形式进行地震科普宣传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发展前景,但是,地震科普的公益性和媒介市场竞争的功利性之间存在着突出的矛盾,这就导致了地震新闻并不  相似文献   

11.
地震对档案造成的损害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便是地震造成的原生灾害,即地震本身对档案的直接损害。发生地震特别是强度和烈度比较大的地震会导致档案库房倒塌,档案装具被砸毁,纸质材料严重破损,造成重大的损失。其次,就是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它对档案带来的危害同样不可小觑。一般情况下,地震往往伴随着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12.
2月27日发生在智利的8.8级地震,是多个世纪以来最强烈的地震之一。这次地震和1906年袭击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的8.8级地震并列第五,自1900年以来,只有4场地震比它们更大。  相似文献   

13.
地震档案是科技档案的一种,通常是指在地壳活动的强度、频度、力学性质、相互关系的地震观测和预报活动中形成并归档的科学技术文件、材料.地震档案的内容包括测震活动中的地震地质、形变测量、地磁、重力、水化等的观测记录、图件及地震趋势分析材料等.本文所指的地震档案资源主要是指与某次地震相关的全部档案资源,不仅包括地震科技档案,还包括在预防、抢险以及救护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其他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14.
地震科技档案是科技人员从事地震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主要包括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地震应急与救援的科学研究、仪器研制、基本建设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图表、图纸、磁盘、光盘、录像带、照片等。对地震科技文件材料进行科学整理、排列、分类、编目,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管理。是地震科技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地震档案管理的实践经验.认为地震科技档案管理中应注意以下4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以来,地震新闻开始在各种媒介上出现。汶川地震以及其后世界上几次大地震的发生使得地震新闻开始成为受众较为关心的话题,为了适应受众需求,媒体开始对地震新闻予以特别关注。但是,地震新闻作为灾害新闻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史料记载,我国绝大部分省份都发生过六级以上的地震。明清两代是中国地震的频发期其中尤以康熙时期为重,本文将在分析康熙时期地震时空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其赈灾措施,以供借鉴。一、康熙朝地震的时空分布1.康熙时期地震发生时间分布。清代是我国地震频发的时代,发生的次数之多,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据邓云特的《中  相似文献   

17.
距离汶川地震已有两年时间,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档案部门来说,保存汶川地震相关资料对于今后的工作查考、历史研究以及经验借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务院颁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明确规定:地震部门、地震监测台网应当收集、保存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并建立完整的档案。国家档案局就汶川地震文件归档工作专门下发了《国家档案局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中国地震局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开展了汶川地震信息资料库的建设,并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思想,以多实体模型为基础,编制了一整套汶川地震信息资料库元数据规范,以确保库中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与长期可读性,为今后的利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地震数据庞大并且复杂,同时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通过对地震数据加载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大大提高地震数据加载质量和加载速度,最终形成一套数据质量良好,满足科研生产的需求地震数据.  相似文献   

19.
地震数据信息网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家地震局地震数据信息中心地震数据信息网CSDlnet于1994年成功地和全球最大科教信息网络Internet网相联,开始为我国地震系统及社会开展服务。在Internet网上地震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大地震速报;全球...  相似文献   

20.
人类历史上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地震发生在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7.5级地震,死亡人数为5000人,次此灾难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000亿美元.让中国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7.8级强烈地震导致24.2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