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今天,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迎来了三周岁生日。 从2009年盛夏飘出第一张散发着油墨香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到如今数十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各界读者品读珍藏、高度重视,1000多个日夜的披星戴月、辛勤耕耘,《中国社会科学报》这份学术理论专业报纸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成立于1979年,其前身为1954年创建的《历史研究》编辑部。目前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一报六刊",为中国学术研究、学术报刊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是本刊记者对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进行的专访,在本刊20周年刊庆刊发,以飨读者,以表祝贺!  相似文献   

3.
《东南传播》2022,(6):143-145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作用,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更好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更好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中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4.
蔡斐 《青年记者》2021,(22):15-1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其中,学科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我今天也把学科作为讨论新闻学的逻辑起点。那么,中国的新闻学学科应该怎么走?第一,顺应跨学科化。  相似文献   

5.
<正> 2004年6月21-22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是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为适应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发展的需要,推进科研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而成立的指导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  相似文献   

6.
约稿启事     
《今传媒》2012,(7):4
正《封面人物》:主要专访对象是知名主持人、传媒知名人物以及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建树颇丰、影响较大的博导级学者。已经荣登本刊的封面人物有:学界知名专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总编辑高翔、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广西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吕余生等;中央电视台著名  相似文献   

7.
王悦 《新闻传播》2024,(3):15-17
作为中国音乐院校最早的学报,《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承担着助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该刊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专栏”以“专栏—专题”为形式反映音乐历史变迁、关注“典型音乐人物”、体现上海的本土特性、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品格。为更好实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功能,地方音乐学院学报可尝试从捕捉前沿热点,紧跟时代需求;立足优势学科,把捉内部脉络;观照本土特色,梳理民族文脉;做强品牌栏目,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音乐艺术》为音乐期刊探索和实践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现代出版》2007,(4):23
继2005、2006之后,《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7》于2007年10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关于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的第三部年度发展报告。  相似文献   

9.
张治宇 《出版广角》2021,(20):75-77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栏目设置中,展现了独立性与整体性结合、主题特色与地方特色交融、学科交叉性的特点.文章对该刊依托学科优势,创新主题设置、重构内容布局、打造《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栏目的经验进行阐述,剖析地方工科大学社科学报特色栏目的设置思路,以期为地方工科大学社科学报更好地探寻学科融合路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2004年6月21-22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是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为适应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发展的需要,推进科研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而  相似文献   

11.
<正>热点一:中国特色图情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入选理由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是搜集、整理图书和文献,传播、交流信息和知识,保护、传承文化和记忆的学科,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中国的图情档学研究,挖掘历史、把握当代、面向未来,立足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体现中国特色,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2.
张洁 《报刊之友》2002,(1):36-3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社科版》)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人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2001年1月创刊。2001年6月在首届全国理工科院校社会科学学报评比中,《学报社科版》以封面设计富有特色、编辑编排规范、学术质量较高被评为优秀社会科学学报;12月又入围赴台参展优秀期刊。创刊伊始就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对现行的《本科生专业目录》、《研究生专业目录》、《学科分类代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及《社科院目录》的学科分类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照国外主要的学科分类体系的设置情况,找出国内现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阐明目前采用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目录及其分类标准亟待修正与调整。  相似文献   

14.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23(3):90-90
2005年4月6-8日,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办的“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规范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国内的29个省、市、自治区的187个期刊社的24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期刊社113家。会议的宗旨是贯彻落实2004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代表:我受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委托,对过去四年来学会的工作情况做一汇报.请各位代表审议.一、重视社团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自2007年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来,我国社会科学图书情报领域无论是科研教学还是工作实践,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得益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功,得益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得益于广大社会科学文献信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工作.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放在党和国家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上,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在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提出,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在今年通过的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里,更加明确地提出了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正在迎来大繁荣大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报告是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苏新宁教授带领其团队,历经十数年研究,继《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2007年出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报告》(2009年  相似文献   

17.
哲学社会科学图书的出版,占了我国图书出版中的绝大部分。据《中国出版年鉴》(1998)统计,1997年一年全国出版各类图书12万种,而哲学社科类图书竟有9万种之多!因此,如何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图书的发行工作,对整个图书发行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哲学...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由国家教委委托上海高等教育局、上海师范大学主办,是国内唯一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大型文摘刊物。它介绍全国高校400余种文科学报和刊物中具有新观点、新资料、新研究方法的文章。因此,我们认为,通过《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文献源的分析,以评鉴我国高校文科学报的质量,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1具体做法及统计结果《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为双月刊,每期篇数较少,我们特意选择了1989—1993年共29期(缺90年第一期)作为统计样本,选定的文献包括单篇摘编、观点综述、专题论文库…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由李学勤、顾海良、张文显、金灿荣、丁帆、孙正聿、童兵、吴康宁等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著名专家学者领衔主编的《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  相似文献   

20.
约稿启事     
《报刊之友》2013,(3):4-4
《封面人物》:主要专访对象是知名主持人、传媒知名人物以及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建树颇丰、影响较大的博导级学者。已经荣登本刊的封面人物有:学界知名专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总编辑高翔、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广西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吕余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等;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鲁健、阿丘、王筱磊、陈伟鸿等;全国金话筒奖获得者、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卢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