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水环境保护体系的重要角色,人工湿地在我国发展迅速,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类型污染水体治理。本文系统总结了人工湿地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在人工湿地方向的研究进展、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发展趋势。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挑战聚焦在复杂环境下净化能力提升、水—气污染协同调控、生态服务价值提升,以及运行与管理优化等方面。结合国际学术前沿与热点,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际履约能力提升等重大战略需求,提出未来应聚焦人工湿地植物与微生物功能群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关键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与价值估算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强化多学科交叉,利用多种手段开展系统性研究,为我国人工湿地领域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由于其高效、易管理和低运行费用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生活污水处理。植物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综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植物的作用及选择原则,以期为人工湿地的植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人工湿地技术的分类、作用机理及国外湿地技术的发展,通过分析松花江地区的水体污染情况,结合黑龙江省的自然、经济条件,技术实力和污染特征,阐明了利用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进行松花江污水处理的可行性及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久和  徐彩娣 《科技通报》2006,22(5):714-718
目前,中国湿地资源受到了广泛的、较为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特别是城市边缘湿地,由于本身存在系统的生态脆弱性,加上受城市化、工业化影响,几乎消失殆尽。本文通过剖析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探讨了城市边缘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1,(3)
人工湿地(CWs)作为一种绿色又环保的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已经有几十年了。通过从人工湿地类型及其去除各类污染物的机理进行分析和讨论,人工湿地作为一种处理污水的有效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流入受纳水体的污染负荷,提升受纳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6.
针对初期雨水污染负荷高,对环境影响大,选择在浦东科技创新园区构建由调蓄池、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以及生态稳定塘组成的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人工湿地系统对初期雨水氮、磷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效果及机理。通过对系统运行期间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初期雨水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对总磷、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1%、78.7%、93.6%和89.7%,最高分别可达97.3%、86.3%、98.9%和98.1%;初期雨水经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出水的总磷、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分别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Ⅲ类、Ⅱ类、Ⅲ类水标准;系统中应用的硅酸盐陶粒是一种具有对TP、TN、NH_4~+-N和COD_(Cr),具有高效去除效果的一种新型材料。温度是影响人工湿地系统对TP、TN、NH_4~+-N和COD_(Cr)的去除效果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湖沼湿地生态环境特征及退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湖沼湿地广泛发育,以浅积水的内陆淡水湿地为主.天然湖泊湿地向人工、半人工湿地演变明显,沼泽湿地均属于富营养型.湿地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种群结构具有趋同性.由于自然与人为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湖沼湿地的生态环境呈现了明显的退化趋势:湿地水量减少,面积逐渐萎缩;湿地水体普遍受到污染,污染程度从南向北加剧;湖泊湿地水体普遍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生物资源呈现衰减趋势;湿地调蓄功能逐渐下降.文中对湖沼湿地退化的形成原因、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自然过程是退化的前提、基础,人为过程是退化的主要驱动力.本文为进一步研究东线工程对湖沼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城市边缘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陈久和 《科技通报》2003,19(5):395-398,402
目前,中国湿地资源受到了广泛的、较为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特别是城市边缘湿地,由于本身存在系统的生态脆弱性,加上受城市化、工业化影响,几乎消失殆尽。本文通过剖析杭州西溪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度,探讨了城市边缘湿地脆弱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系统在我国河流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当前的河流治理中,主要以建立人工湿地为主。因为湿地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在过去环境的发展过程中,自然湿地的数量已经逐渐减少,为了发展生态环境,国家开始建立人工湿地,以平衡自然界中的生物链。湿地中包含了较为丰富的水文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当前河流污染的问题,并且从经济、生态以及社会中带来了不同的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湿地如何治理我国河流流域,希望为相关人士的研究起到启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是一项新兴的污水净化技术。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在净化污水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主要总结了灯心草人工湿地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彰武县为了城区污水治理工作,实施人工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包括生态滞留塘、河道走廊人工湿地工程、无动力潜流人工湿地工程、潜坝等。预计排放水体的污染物年削减量CODCr为150吨、BOD5为210吨、氨氮为75吨。削减入辽河污染负荷,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流水质。对于环境质量改善和流域水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重庆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宜居重庆建设面临生态环境的挑战。人工湿地系统不仅可进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本文通过分析人工湿地公园的综合效益,提出人工湿地公园是重庆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保护有效模式,应大力发挥人工湿地公园在重庆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及其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杰  罗安程  方照平  吕庭君  林敏抒 《科技通报》2009,25(6):848-853,859
通过室内小型人工湿地装置,研究了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及氮、磷元素在系统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植物系统对NH+4-N、TN、TP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55.02%、45.44%、98.52%,无植物系统为38.08%、33.63%、91.37%,植物系统对氮和磷的去除效率均高于无植物系统。在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生物量及氮、磷积累量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基质中磷浓度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这种变化规律表明可以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来提高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分析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途径表明: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和基质对磷的吸附沉淀是人工湿地系统去除氮、磷的主要方式;植物吸收去除的氮、磷量分别占氮、磷投配总量的9.38%和12.77%,表明植物吸收也是人工湿地去除氮、磷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和现有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阐述了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机理,结合农村污水的特点和人工湿地的运行机理,分析了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农村污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娇 《科技风》2013,(7):245
人工湿地作为卫生设施的一种处理方法,建造和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建造的人工湿地运行情况进行分析,阐述了氮、磷、病原体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情况,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湿地系统处理养殖废水提出问题及展望,以期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茫  李云  张亚培  王虹 《中国科技纵横》2010,(23):288-289,291
长江口湿地是我国淤涨速度最快,最重要的滩涂湿地。由于河口湿地位于淡咸水交界处,整个生态系统处于发育和不稳定状态,系统相对脆弱,外部的不良扰动均有可能打破该湿地系统的生态平衡,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对受损湿地的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湿地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长江口滩涂湿地的主要受损现状如外种入侵、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等,并综述了对其生境进行修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级串联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本文以沈阳建筑大学校园内多级串联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试验研究,主要考察了温度、植物、这两个影响因素对多级串联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变水力负荷和排水高度,系统考查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以及去除有机物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出水TP、COD浓度受排水高度影响不大,NH4-N去除率略受排水高度影响,且随着水力负荷增加而减小。而反硝化作用受排水高度影响,随排水高度增加,反硝化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再生水景观水体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其出水COD、NH4+-N、TN、TP均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中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标准。影响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植物、水力负荷以及温度。  相似文献   

20.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逐步成为流域水体污染的原因之一,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人工湿地技术、生态补偿机制和发展有机农业措施控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减轻水体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