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随着新闻写作形式的不断创新,有一种新闻不时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尽管它也是以目击形式出现的,但它选择的不是已发生了的新闻事实,而是没有发生的,即“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从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本身理解,它似乎并不构成新闻;但如果将“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作为新闻事实,它又确确实实是已经存在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可算作是新闻。也许因为这种形式在新闻作品中所占比例较小,也许因它本身就是某种分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目前的各类新闻教科书尚无有关的专门分类与介绍。但从新闻采写实践的角度讲,这种新闻形式因其视角独特,在一些新…  相似文献   

2.
细节决定成败。小到一件产品,大到一场战争,它的正确性已经被反复证明。那么,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这句话又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它意味着新闻报道的优劣,意味着新闻质量的高低。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一个记者把握新闻的能力,报道新闻的水平。很多年轻的记者,往往在采制新闻过程中,大刀阔斧,粗枝大叶,新闻的基本事实和主要轮廓都有,新闻的"骨架"也非常得体,但是报道出来却总让人感觉不过瘾,有缺陷,有遗憾。其实仔细品味一下,缺乏的正是那  相似文献   

3.
大家知道,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及其变动状况和过程的报道。在现实的新闻传播中,这种报道是有选择性的。选择性的存在意味着选择标准的存在。选择标准的存在,则意味着人们在性质上至少会把新闻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合理的新闻和不合理的新闻(后者在一定的选择标准规范与限制下,往往不会成为现实传播开来的新闻)。本文试图从原则表面上探讨一下我们应当采取的合理新闻的标准。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导语的类型有许多种分法。从大的方面讲,有以下几种分类。如同新闻有硬软之分,导语也可以分为硬软两大类。硬导语适用于动态新闻,它一般概括介绍稿件中最为重要的事实。硬导语必须精练,因为松散、臃肿的导语难以吸引读者。软导语适用于特写类稿件,它通常运用别出心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策划是指通过对新闻手段的优选,对新闻事实的报道进行谋划,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揭示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新闻策划是提高新闻报道水平的有力举措,任何一家新闻媒体都重视新闻策划,离开新闻策划,新闻报道就成一盘散沙,难以把握正确导向,形成宣传强势。然而新闻策划的前提是新闻事实,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而  相似文献   

9.
试论新闻事实认证的方法与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理论研究中,"什么是新闻"是最基本的问题;而新闻又是对事实的报道,因而"什么是事实或新闻事实"就成了更基本的问题.如果说"新闻"是新闻学大厦的基石,那么,"事实"就是新闻学大厦的地基.陆定一晚年还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性问题."①而真实性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准确把握事实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事实,尤其是新闻事实,在理论新闻学建设上,应该是具有奠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罗华山 《新闻窗》2013,(3):32-33
政法新闻是报纸版面上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以特有的宽泛性和强大的社会关联性而受到读者关注;政法新闻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敏感性,关系到社会稳定、社会影响和民众情绪。许多新闻记者都十分乐意到出新闻的政法战线采写新闻,因为这个领域的稿件读者众多,也容易出名,但如果把握不好,也会带来方方面面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因此,如何把握好政法新闻的"度",便显得十分重要。总的来说,新闻价值是报道选题的标准。判断政法新闻的价值高低,不仅要看新闻事实的重要性、显著性、鲜活性、贴近性和可读性,还要看新闻事实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11.
张宝琴 《今传媒》2004,(4):52-52
新闻求新求变,角度的选择至关重要,不仅体现着编采人员对新闻事实的把握是否准确,还体现着编采人员对新闻价值的把握是否得当。  相似文献   

12.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在各种新闻媒体上的再现。但新闻事实,不就等于新闻。为什么有的新闻事实能够成为新闻,能够成为好新闻,而有的新闻事实,却不能成为新闻,至少不能成为有影响、即有相当价值的新闻。这里除了新闻事实本身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外,在大多场合,取决于新闻工作者是否发掘和把握了该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换句话说,我们的编辑记者是否具备识宝的慧眼。  相似文献   

13.
邢宇  王莹 《新闻前哨》2007,(4):63-63
一、基于事实1.把握典型瞬间。一幅成功的新闻作品,很大程度上在于记者对瞬间抓拍的掌握。瞬间形象选择得好,便可以发挥新闻摄影的独家优势,达到一图胜千言的传播效果。恩格斯指出,应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新闻摄影不同于其它,它的典型性主要是通过典型瞬间来表现的。因为具有典型性的新闻摄影可以反映新闻事实的本质特征;而典型瞬间的准确表现,是反映新闻事实本质最具代表性和鲜明特点的基本要素。缺少这种基本要素,新闻的典型性就难以准确地体现,从而使新闻摄影流于平常化和一般化,缺少个性,没有感染力与冲击力。  相似文献   

14.
从新闻作品内容构成探析新闻的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真实性是个老话题,但也是个难以说清的话题,为此人们总想作出自己的努力,试图说清它。本文试从对新闻作品内容构成的分析入手,力求对新闻真实性的探讨实在一些。新闻作品是作者对新闻事实认知结果的陈述,在这种陈述中,往往或明或暗地表达着作者对新闻事实的评价意见。可见,新闻作品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对新闻事实认知结果的陈述;新闻作者对新闻事实的评价意见。显然,后一部分并不是新闻事实本身具有的信息,它不是新闻,因为学界普遍认为,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而非对事实的评价。前一部分是对新闻事实的陈述,符合我们对新闻…  相似文献   

15.
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看似平凡,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却是新闻之源。因为新闻的丰富素材蕴藏于群众之中,大量的信息来源于群众之中,典型的事例深埋于群众之中,生动的事实展示于群众之中。所以我们要从认识事实入手,在比较中鉴别,利用自身对政策的把握程度、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识能力,从“一般”里找“特殊”,在“平凡”中抓“新奇”。  相似文献   

16.
一、确保新闻采写工作新发展新闻价值是由事实的重要性和社会的关注程度决定的。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法制新闻、科技新闻等的区别,只是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为便于研究和区别而对新闻所做的分类,并不是根据分类的前后排序确定某种新闻的价值。笔墨当随时代。决定新闻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文章主题,不  相似文献   

17.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揭示其本质,把握其趋势的报道方式。它的本质特征是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揭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表象后面的真相,把握被局部掩盖着的全局,跨越时空,由表及里,由内到外。因此,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实真相的追问,是对新闻事实发生发展原因的提示,是对新闻意义的探寻和挖掘。  相似文献   

18.
时间要素是影响新闻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条新闻事实,往往因为其时效性而影响报道的"鲜"度。在新闻采访中,一名记者、编辑要学会灵活巧妙地运用时间要素,以提升新闻的新鲜程度。强调新闻事件的时间要素,就是强调新闻事件"闻"到的时间。新闻事实不能只限于最近发生。如果是一万年前发生,但只要是刚刚"闻"到,就应该是新闻。许多天体研究、考古发掘,其发现活动和研究内容都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的"是"与  相似文献   

19.
王文 《新闻知识》2003,(10):46-47
新闻评论就是“具有新闻性的评论文章”,具有新闻性就是要与新闻有密切关系。既然与新闻有密切关系,那么肯定就与事实密不可分,因为事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新闻评论是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20.
把握新闻构成的两个原则——新闻的本体与根据,是新闻工作“入门”的钥匙。因为,无论采访、编辑,都必须清楚地了解什么样的事实可以成为新闻和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新闻,以便准确地选择新闻事实和不失时机地把新闻发布出去,争取新闻的最佳社会效果。但是,对于新闻的这两个原则应该由哪些因素或条件构成的,却众说不一,引起了争论。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始于八十年代初期。当时的新闻报道存在两个弊病,一是有的新闻价值不高,二是有的新闻时效性不强,因而得不到受众的欢迎,新闻的社会效果不佳。原因何在?讨论中,大家追根溯源,涉及到了新闻本体与根据两原则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