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面对危机,胡佛总统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结果使得危机有增无减。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参加竞选,以绝对的优势击败了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上台后,大刀阔斧地在金融、工业、农业等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罗斯福"新政"。在罗斯福"新政"的一系列措施中,其中对工业的调整被认为是"新政"的中心措施,这是为何呢?  相似文献   

2.
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均来自罗斯福家族。学者著述中关于二人的辈分关系一直未予厘清。从罗斯福家族的奥伊斯特湾支系和海德公园支系之沿革来看,西奥多·罗斯福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远房堂叔,而不是其堂兄。  相似文献   

3.
罗斯福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是20世纪美国最具声望和最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  相似文献   

4.
1944年3月2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先锋论坛》报的一位记者采访这位第32任总统,就他连任总统之事问他有何感想。罗斯福笑而不答,请记者吃一片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殊荣,很快就吃下去了。罗斯福请他再吃一片,记者仍觉得这是总统的恩赐,也就把它吃了。罗斯福  相似文献   

5.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妻子--安娜·埃莉诺·罗斯福是一位不同寻常的第一夫人,她不是以传统的白宫女主人的形象,而是作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外交家和作家被载入历史史册的.埃莉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关键因素之一是她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08,(Z8)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野心勃勃,是让美国变得阳刚起来的总统。他因成功调停日俄战争而获得1906年诺贝尔和平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人。西奥多·罗斯福,后人又称之为老罗斯福,1858年10月出生于纽约市,是美国第26任总  相似文献   

7.
罗斯福新政如何解决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雪梅 《历史教学》2003,79(11):67-74
1929年到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适时地推行"新政",解决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试从罗斯福新政解决失业问题时的背景、内容、特点和作用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名人幽默     
吉米 《初中生》2006,(5):92
总统保密 罗斯福任美国总统以前在海军部供职.某日,一位朋友问及海军在大西洋的一个小岛筹建基地的秘密计划.  相似文献   

9.
西奥多·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他非常重视舆论的力量,并充分利用公众舆论来推行他的进步主义改革.正是在他的"支持"和"宣传"下,出现了美国黑幕揭发运动.美国社会的一些阴暗面遭到有力的揭露,并在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支持下,得到一定程度的校正.美国社会由此顺利走上现代化轨道.西奥多@罗斯福与黑幕揭发者们的关系既有摩擦又有合作.这反映了罗斯福总统作为一名政治家的狡猾和大度.  相似文献   

10.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妻子———安娜·埃莉诺·罗斯福是一位不同寻常的第一夫人,她不是以传统的白宫女主人的形象,而是作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外交家和作家被载入历史史册的。埃莉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关键因素之一是她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11.
罗斯福新政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创新是对美国传统宪政体制的突破,它要求一次“宪法革命”。这些革旧布新是对政治权力和各种利益的再分配,利益和权力的重组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宪法危机”。在美国法治至上和程序至上的宪政体制下,以罗斯福总统为代表的行政、国会和最高法院及有第四权之称的美国新闻界在“宪法危机”之中为各自的权力和利益博弈。为解决危机,美国政府各方在宪政体制提供的“谈判”的机制下以“斗争促团结”,相互协商和妥协,为美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寻求“共识”,最后在宪政的轨道上化解了“宪法危机”,促成了“宪法革命”的实现,确立了美国现代宪政体制发展的方向,为美国找到了一条宪政体制下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反殖民主义是美国理想主义外交传统的一部分,美国的反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但其反殖政策往往取决于国家利益的需要,而非仅仅考虑到自由、民主或自决。门罗主义中的“不再殖民”原则,隐含着美国扩张商业利益和建立美洲霸权的企图;门户开放政策、威尔逊主义中的“民族自决”原则及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反殖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打破殖民制度造成的经济壁垒和改造欧洲垄断了四百余年的世界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帝国主义体系。  相似文献   

13.
"门罗主义"自1823年被美国政府提出,它是美国孤立主义对外政策传统在拉美的具体体现。美国提出"门罗主义"是想置美洲为"美洲为美国人的美洲",变拉美为其后院的扩张主义战略,力图实现从美国的"一国孤立"到美洲的"集体孤立"。美国在十九世纪不同阶段上的对拉美的外交实践是植根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等条件因素。美国与欧洲列强的争夺是导致拉美的独立与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私人企业倡议”是里根政府时期对拉美经济援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把促进拉美国家私人企业发展和鼓励拉美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的改革作为两大中心目标。这一倡议在促进拉美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同时,也给拉美带来一些社会问题。“私人企业倡议”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拉美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5.
裁减军备是20世纪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各国都把裁军,尤其是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裁军,看作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必要步骤.1932年的世界裁军会议正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召开的.美国出于维持欧洲大陆力量均衡的考虑,采取了抑制法国、部分满足德国军备要求的策略.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后,虽然对裁军会议上的政策做了有限调整,但仍继续贯彻“不承担政治义务”的行动原则,即使是先达成裁军协定、后承担有限义务的所谓“新方针”,也不过是这一原则的变种.这就决定了美国的裁军原则不可能得到各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自建国以来,在逐步摆脱追随于欧洲之后的进程中,美国对外政策中的全球扩张性也日渐显现。传统认为,“门罗主义”是美国为独霸美洲大陆而提出的,而“门户开放”政策则是美国作为姗姗来迟者为了在侵华上分得一杯羹而炮制的。文章则以“门罗主义”与“门户开放”政策为切入点,通过对19世纪美国对外政策的分析,指出美国对外政策中始终贯穿着全球扩张的影子,以期能对该时期美国对外政策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论拉丁美洲的魔幻意识及其社会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幻意识是拉丁美洲人所独具的一种深层意识和心理真实,它积淀着拉美人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审美沉思。它的产生具有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其文化的迁徙与杂交和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是形成拉美魔幻意识的主要原因,魔幻意识既是作品的内容与对象,又是一种内向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既受民族情结与历史传承因素困扰又与人类普遍情感相通相谐的独特而奇妙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美洲体系观念在美国独立前后生成,经门罗主义的出台以及门罗之后历届当政者的重申发展,成为美国政治观念中一个重要的观念。美洲体系观念以及美国文化中的“理想主义”和“天定命运”观念为美国向美洲扩张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国内舆论支持。以日渐上升的国力为后盾,经过一系列扩张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洲体系最终确立。美洲体系得以确立一定程度上是当时国际环境的产物,它确立后又对国际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此,美国开始以美洲为根据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对于关国“睦邻政策”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研究的相当深入了,而且多数是把它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拉美政策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实际上“睦邻政策”并不是从罗斯福上任时才开始的,在他之前早期“睦邻政策”就已经在酝酿之中了。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iscusses external assistance and aid in Latin America in neo-liberal times. A central component of external assistance in educational policy is the proposal for an ethos and model of privatisation in the context of a neo-liberal state though with a prominent role played by neo-liberal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The drastic changes from a liberal state to a neo-liberal state are analysed theoretically. Some of the key dilemmas and tensions of external aid are also analysed, touching on the roles of the World Bank and the key elements of its lending processes, particularly its research policies. The paper addresses in its last section key ethical and political dilemma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lanning in Latin Ameri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