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播效果是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受传者、信息、受众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受众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传播效果最终只能通过受众的心理接受进而转化成行动才能实现。然而,在新闻实践中,受众并不总是与传播者的意愿相一致.传播内容也未必总会得到受众的接受和喜欢,相反,有时甚至会出现相互对立、相互背逆的现象.致使新闻传播的效果无法实现、目的无法达到。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受众的逆反心理无疑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像其他信息传播活动一样,新闻传播活动主要由信源、传播者、信息、传播渠道和受众五个要素构成.其核心内容是新闻传播者向广大受众传播新闻信息. 要想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我们需要从不同受众的心理需求去定位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和新闻监督,能否有机地统一?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深化新闻改革,促进民主政治的建设颇有益处。一、新闻传播是新闻监督的前提条件新闻传播,就是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传播新闻信息的活动。从传播服务对象看,新闻传播拥有最广泛的受众,有利于多数人实行监督;从传播内容看,新闻传播是通过传播有特点的新闻信息为社会服务,其中包括传播各种信息来实行监督。新闻传播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舆论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可以产生有力的影响。新闻传播活动的实质是传播信息,它包含着揭  相似文献   

4.
王燕 《河北广播》2009,(5):70-72
新闻受众心理是泛报刊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在接收新闻信息时的心理活动。新闻信息传播出去能否使受众接受,得到受众的认同和赞赏,可以说是检验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传播学上讲,新闻是一种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之外,还必须遵循客观的新闻传播心理规律。作为新闻从业者,认真研究受众的接受心理对采写优秀的稿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靳军 《记者摇篮》2005,(8):51-51
新闻图片作为新闻传媒手段之一.以其所具有的可视形象传播信息而受到受众的青睐。新闻图片有着“新闻”和“形象”的双重属性。要让一幅(组)新闻图片使读者从中获取一种信息.同时又得到某种程度的审美享受,需要研究以下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新闻必须“动”起来新闻作品首先是给读者看的,其最终目的是为读者传递信息,通过一定的形式把事实介绍给读者。不能想象,一个语言枯燥乏味、内容呆板沉闷的作品,能够吸引并打动读者,使读者得到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信息。部分人的新闻观片面强调作者的主体地位,认为新闻作品是作者的产品,写什么、怎么写,作者有很大的主动权,读者只是处在被动地位。但是从大众传播的观点来分析,不难发现,传播的受众对传播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才能真正达到传播效果。所以,新闻作品只有“动”起来,调动起受众全部的感官神经,全方位的传递信息,引发受从接受渴望,才能真正达到传播效果。同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效果主要是指新闻传播者将新闻信息传播给受众群体后,对其情感和思想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进而产生社会作用。本文从新闻播音的角度对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归纳为情感把握、播音速度、规整性、播音员素养和个体风格五个方面,在分析的同时提出促进新闻传播效果的方法,以期更好地推动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8.
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信息活动,是人们主动地对事实进行的非盈利再现和传播.是人类社会特有信息传播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所以不能从新闻的形式来简单地看待新闻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家恕 《新闻界》2006,(6):73-74
新闻写作/传播策略指的是为实观新闻写作/传播目的、目标而采用的对策或方案。由于新闻写作/传播的根本目的和目标,是实现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新闻写作/传播策略,主要是针对受众的接受而言,即探讨为了达到让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目的而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语言,是新闻信息的载体,对新闻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考解决军事新闻语言枯燥乏味的问题,对军队媒体来说,应该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新闻语言对报道致效有着特殊意义语言是思想的翅膀,决定思想传播的效果和范围。对新闻而言,其语言的优劣,直接决定新闻宣传目的能否达成。  相似文献   

11.
新闻策划是新闻工作者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并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修改。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取得最佳社会效益、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论新闻信源     
本文试从新闻信源与新闻事实、不确定性的产生和消除、新闻信源的参与和信息的获得等三个方面来探讨新闻信源几个带规律性的问题。新闻信源与新闻事实一、新闻信源顾名思义,信源,即信息的来源;同样,新闻信源,即新闻信息的来源,也就是新闻信息是从哪里发出来的。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从新闻信源开始。只有信源发出了信息,才能投入传播,开始它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新闻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矛盾产物,它作为一个新闻现象和心理现象,广泛而长久、渐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效果。它可使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值为零或负值,即产生零效果和负效果。作为传播者都在努力避免受众产生逆反心理,克服这两种效果的产生,但还是避而难免。原因何在?本文试从新闻传播学、心理学和信息学角度予以分析,并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 受众逆反心理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逆反心理属于态度范畴,是个体对外界态度的一种持相反方向的反应,是受众在接触、接受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产生与传播者…  相似文献   

14.
新闻策划是新闻媒体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有意识地选择报道主题,对已占有的信息和材料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围绕一定目标,制订实施相应的步骤和方法,并合理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以期达到预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新闻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何做好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15.
新闻的根本职能是传播公众欲知、应知的信息,它的其他职能包括政治宣传的职能都是通过信息传播实现的。要想通过新闻传播达到宣传目的,记者就要尽可能增强新闻的信息性。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外新闻界恐怕没有争议。 问题在于怎样加强新闻的信息性。美联社一篇新闻,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新闻信息属于大众传播范畴,大众传播有别于专业信息传播,前者的传播对象是一般公众,后者的传播对象是专家。因此,加强新闻的信息性,首要的一条是要读者读得懂。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名美国作家、记者、语言专家爱波斯坦说过这样的话:“在你(记者…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媒介与新闻融合正当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融合媒介与融合新闻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我们可以更多更方便地根据信息内容传播的需要来选择和决定使用什么样的媒介,内容产品的生产进一步与传播的载体分离,载体的使用将完全服务和服从于内容。这样,它能够使信息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交换和共享.减少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城,提高传播的整体效果.从而达到信息优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1、新闻选择是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从广义上讲,新闻选择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对新闻传播者或“把关人”的选择。选择什么样的“把关人”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是由某种意识形态或新闻制度决定的。毛泽东所说的“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就是选择“把关人”的一种原则。二是新闻机构通过“把关人”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更准确地说,是对自然状态中的新闻信息的选择。选择新闻事实(信息)是新闻机构的直接功能和责任。对事实(信息)的选择方式,反映着每一新闻机构的新闻方针、新闻倾向和新闻传播目的。三是受众对新闻产品的选择,这是一种具有一定自由度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受众的新闻需要、新闻趣味和他们对待新闻机构的态度。对“把关人”的选择,对新闻事实(信息)的选择,对新闻产品的选择,三者共同构成了新闻选择的整体图景,也反映着新闻传播的整体状况。 2、现今新闻界所说的新闻选择主要是狭义上的新闻选择,即“把关人”对新闻事实(信息)的选择。这是选择的中心环节。这种选择包括两个大的基本环节或阶段,首先是记者进行采写时对原始新闻事实(信息)和  相似文献   

18.
新闻互动是对传统新闻传播过程的丰富和发展,是新形势下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它不同于以往“我播报你接受”.板着面孔说教灌输的形式,囿于“传播者(记者)→信息→媒体(编者)→受众(这里仅指报纸读者)”的单向传播路径。而着眼于记者、编者、读者间构成回环链路.以期达到良好的宣传报道效果。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只能有所选择地发布部分新闻信息。这就使传播过程中的新闻信息,随着传播节点的步步前移,会出现新闻信息依次递减的趋向。这种递减,会对传播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研究传播环节的信息递减现象,对于我们更好地整合新闻资源、选择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进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闻究竟要如何呈现一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发现、选择、编辑到传播,不同的呈现会影响到新闻的效果。新闻呈现要遵循一些要素,如真实性、客观性,还有人文关怀等等,它们都是制作新闻的技巧,而这些技巧又都可以总结为艺术。本文将采用个案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探究新闻艺术的奥秘何在,又如何来提升新闻艺术,以达到让新闻成功呈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