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初二语文教材上有一个单元,四篇课文皆为游记。单元习作则要求同学们根据游记的特点,写一篇游记。写游记于同学们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学校组织的"春游"、"乡情一游"等活动后,同学们都  相似文献   

2.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代山水游记,诸如《小石潭记》、《石钟山记》、《醉翁亭记》、《游褒禅山记》、《岳阳楼记》等等。现在我们来看看《虎丘记》(见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它是一篇山水游记,但与其他游记相比,不仅在文风上充分体现了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特点,而且在写景,尤其是人景的描写方面更有独到之处。这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要求同学们“着重体会写景的妙处”。那么,怎样体会呢?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涵泳。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了解作者表达的主观感受。二、教学过程1.知识链接:在第三册教材中,我们学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回顾这篇课文的内容,背诵这篇课文,与《始得西山宴游记》对接。2.投影显示与本文有关的写作背景资料:柳宗元在永贞元年(805年)因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而获罪,被贬为永州司马。遂与永州山水结缘,孕育出许多优美的游记篇章,借以抒发被贬后的情怀。《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于元和四年(809年),为“永州八记”中的第一篇,篇幅比其他七篇都长,思想内涵也要丰富一些,可以看作是“永州八记”这组游记的开宗明…  相似文献   

4.
一、教好课文 启迪思维每一篇课文 ,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这些都可能成为启迪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作文灵感的钥匙。因此 ,紧扣每篇课文的特点 ,深入剖析课文 ,适时、适度地指导学生照“样”作文 ,可以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思索 ,受到启迪 ,练好作文基本功。这样做具有直观形象和知识迁移快的特点。如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一文是一篇参观记 ,教学这篇课文时 ,应抓住课文按参观顺序有重点地介绍所见所闻的特点 ,使学生在写参观记、游记方面得到启示。随即指导学生“照样子”写《参观×××》《游×××》,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5.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游记.课文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语言朴实、简洁、明快;二是层次结构非常清楚.  相似文献   

6.
<正>《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是由著名作家巴金的同名散文改编而成的。作为一篇游记之作,课文叙述了作者两次游"鸟的天堂"的见闻和感受,赞美了美丽而富有生气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两天的游记,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  相似文献   

7.
《蓝蓝的威尼斯》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江山多娇"主题单元的最后一篇自读课文。作为一篇游记,文章语言优美,语意颇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着力通过游记散文文本赏析方法的介绍,辅以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文字背后的情  相似文献   

8.
本单元五篇课文除《诗词五首》外,其余各篇都是历代著名的山水游记。学习本单元课文,重在阅读与积累。具体目标有三:一是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二是加强文言词汇的积累;三是通过几篇课文的比较阅读,体会各自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而体会山水游记的一般写法。  相似文献   

9.
《一滴水经过丽江》选自人教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游记单元,是第一次进入初中语文教材。本单元收录的四篇课文为风格、写法各异的游记。本文出自名作家阿来之手,亦为游记中的"异类",不写人的"游览"而写水的"经历",构思与视角,新颖独特,语言饱含深情。新教材新课文给了教师们很多的发挥空间,为了教出单篇特色,笔者从"体验"角度组织教学,以"一滴水"作为切入点,从"循水之途",到"明水之感",最后是"悟水之妙",层层深入,使语文课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游记,也是一篇自读课文。经过丽江的这"一滴水",自带神奇的特质,让这篇文章充满了童趣与诗意。赵富良老师执教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一课是别具一格的:教学设计,运用神来之笔——穿梭时光;教学起点,在于贴近学生——阅读体验;教学策略,帮助搭建支架——比较阅读。  相似文献   

11.
参加一次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听了两节作文课,想到了作文教学中写作知识的开发问题。一节是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执教的示范课《学写一篇游记》。这节课,余老师首先结合教材中的课文对如何进行游记写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炼出了游记写作的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12.
一、让课文撞击课文教学单篇课文时,利用撞击效应就是有意把同一册教材或不同册教材中的某一篇甚至几篇同该课文结合起来,就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分析、比较、辨识,从而得出更深、更全面的认识。例如,我在教高一课文《石钟山记》时,就注意把该篇同本册教材的另一篇课文《游褒禅山记》结合在一起“撞击”。两篇课文,虽然同属于游记,但是它们在  相似文献   

13.
景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象有真魂张小静《雨中登泰山》是李健吾写的一篇游记。我认为结合旅游职业教育专业课《导游业务》,探索《雨中登泰山》课文的教学思想是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课文中,对泰山自然景物的观察是多侧面、多角度的。这种敏锐的洞察力正是旅游专业学生所必须...  相似文献   

14.
在理清课文条理的基础上编写提纲——《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广东顺德市教师进修学校宋家东张滴珍《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第十册第三组教材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是1957年叶圣陶先生游金华的双龙洞后写下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文中记叙了作者游览金...  相似文献   

15.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著名作家茨威格先生 192 8年俄国旅行的一篇游记 ,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要求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一、重难点的确立和突破高一的学生面对突然加深的课程大都会有一种惊慌之感 ,新的语文教材又打破了传统的“三大文体”的编排体系 ,学生面对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些茫然 ,但是高一的学生对文字的浅表信息一般还是能把握的。教学重点定在“列夫·托尔斯泰墓的特点”上就是尊重了这一事实。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 ,定向提取精要 ,抽取重要信息 ,从中感受到阅读成功后的喜悦 ;然后进一步要求学生概…  相似文献   

16.
《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古代山水游记作品.对于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教学,许多教师却难以抓住其独特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无法实现其教学价值.现以余映潮和王君两位名师执教的课为例,对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小石潭记》和其所属的山水游记类文言文的教学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林海》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美文,选自老舍访问内蒙古时写下的游记《内蒙风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并由景物展开联想,揭示了大兴安岭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抒发了对大兴安岭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此文在我走上工作岗位时就已经选编进了教材中,近二十年过去了,这篇经典课文依然散发着经久不息的魅力。我曾听过很多教师教学这篇课文,不少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上,教学时设计了许多问题,如,课文描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都是游记散文。但是,这两篇山水游记与一般的山水游记不同,它们不侧重写景抒情,而是借记游寓理言志,别具一格。《游褒禅山记》精辟地论述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作者指出:要知难而进,才能极尽"非常之观";还指出求学时"深思而慎取"的重要性。《石钟山记》是一篇带有考辩性质的游记,强调对任何事物做判断,必须"目见耳闻",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主题内的一篇讲读课文。无独有偶,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童年"中有一篇略读课文,题目叫《祖父的园子》。这两篇课文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第三章。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它独特的魅力。文章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正>《荷花》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课文是围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行组织编排的,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有四个模块29篇文章。《荷花》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