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海洋知识     
海浪通常是指海洋中由风产生的波浪,包括风浪、涌浪和海洋近岸浪。风浪是在风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水面波动;涌浪是在风停后或风速风向突变区域内尚存的波浪和传出风区的波浪;近岸浪则由外海的风浪或涌浪传到海岸附近,受到地形作用而改变波动性质的海浪。在不同的风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两种计算航道风浪的计算公式。在利用实测资料验证了STWAVE模型的可行性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比较了STWAVE模型与莆田公式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与莆田公式相比,STWAVE模型较为先进合理。  相似文献   

3.
科学为什么?     
<正>为什么海上无风也起浪海上之所以无风也起浪,是因为在风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浪不仅会在原地一起一伏地波动,还会源源不断地向外传播。这就使得不受风直接吹刮的区域产生了风浪。风浪产生后,它也会向外传播,传到没有风的地方。这样一来,无风的地方也就有了波浪。这种波浪非常长,如果风停了,波浪也不会立即停止,它还要在那里波动好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众》2014,(3):9-9
海上之所以无风也起浪,是因为在风的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浪不仅会在原地一起一伏地波动,还会源源不断地向外传播。这就使得不受风直接吹刮的区域产生了风浪。风浪产生后,它也会向外传播,传到没有风的地方。这样一来,无风的地方也就有了波浪。这种波浪非常长,如果风停了,波浪也不会立即停止,它还要在那里波动好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5.
大直径圆筒式沉箱海堤采用无底、无隔墙的曲壳结构形式,质轻,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低,适用性好,施工便捷,工期短,经济环保,与传统直立墙相比,挡浪、消浪效果优异,绿色经济。通过对Goda公式进行修改和修正,得出适用于该大圆筒沉箱直立海堤的波浪力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原有的插齿刀设计齿形角必须修正,但是修正后插齿刀顶的增厚量却没有验算公式,着重推倒了齿顶增厚量的精确计算公式,和用微分计算的简化计算公式,使插齿刀更加完善细致。  相似文献   

7.
曾忠平  裴韬  彭兰霞 《资源科学》2008,30(7):1061-1067
利用1996年~2006年武汉市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结合1991年、1995年、2000年和2002年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计算1996年~2006年10年间武汉南湖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并利用边界维数对南湖各时期的岸线形态变化进行定量判断。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武汉南湖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湖泊岸线分维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湖泊岸线分维在湖泊保护、管理规划方面的应用潜力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从1996年至2006年,南湖湖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均衡度以及岸线分维均出现逐渐减少的趋势,湖区土地利用类型向建设用地不断转变与湖泊人工填占是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武汉城市化过程中人类活动大大加快了城市湖泊发展演化进程。土地利用结构熵、均衡度以及湖泊岸线分维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湖泊发展演化过程,能够为城市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为进一步利用复杂性理论开展城市湖区经济、人口、资源协调发展等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淡水湖泊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淡水资源。但随着人们对淡水湖泊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开发,我国淡水湖泊已经开始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数量迅速减少,面积减缩,水质急剧恶化。本文以湖南省的洞庭湖为例,从介绍湖区经济及自然状况出发,结合湖区面临的生态环境现状,就如何对洞庭湖为代表的淡水湖泊进行保护治理进行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吞吐型湖泊最小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徐志侠 《资源科学》2005,27(3):140-144
湖泊最小生态需水是协调社会经济用水和湖泊生态用水关系的核心.本文研究了湖泊最小生态需水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根据水文循环原理,吞吐型湖泊生态需水由入湖生态需水、湖区生态需水和出湖生态需水3部分组成.湖区最小生态需水分为湖泊最低生态水位、湖区最小生态耗水两个方面.入湖最小生态需水是为了满足湖区和出湖最小生态需水而必须对湖泊补充的水分.湖区最小生态需水是为了维持湖泊最低生态水位而必须保留和消耗的水分.出湖最小生态需水不仅要满足湖泊自身水量更新的需求,而且要满足下游河道的生态需水.根据河流连续体原理,用湖泊出口河道的最小生态需水作为湖泊出湖最小生态需水.提出湖泊最小生态需水计算模型.湖泊最小生态需水的各个部分均有其不同的生态作用,其中某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云南高原湖泊有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面对环境保护与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为引导湖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高原湖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动力降尺度法对鄱阳湖区风能资源模拟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琼  贺志明  聂秋生  桂保玉 《资源科学》2012,34(12):2337-2346
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以及Calmet模型,结合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对鄱阳湖区复杂地形条件下风能资源进行动力降尺度研究,并结合鄱阳湖区4个代表风场一年实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动力降尺度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鄱阳湖区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鄱阳湖区风功率密度高值区主要在鄱阳湖区狭长湖道南侧的水域和湖岸两侧,鄱阳湖北部狭管湖道为高值中心区。风能资源的数值模拟结果月变化特征与观测期间大风出现的时间十分吻合。各风场风向、风能方向以及风速频率分布模拟与实测结果比较一致,但在量级上有一定的偏差。各风场日平均风速模拟值与实测值年相关系数为0.647~0.780,鄱阳湖区70m高度年平均风速模拟值与测风塔实测值相对误差为6.77%。总体来说,动力降尺度方法模拟效果较好,可以作为区域风能资源评价和特性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王卫远  李睿元  杨娟  何倩倩 《科技通报》2012,28(9):47-49,53
建设近海风电场时,风机所处的海洋环境十分复杂,在复杂的气象水文条件影响下,风机基础周围会出现冲刷坑,进而影响风机基础的稳定。所以,风机基础的局部冲刷深度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采用埕岛油田海洋平台基础局部冲刷现场观测资料,对国内常用的两个计算基础局部冲刷深度的经验公式(韩海骞公式和王汝凯公式)进行验证,发现该海域波浪对泥沙的作用不可忽略。运用波流合成速度代替纯潮流速度,改进的韩海骞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最后,对与埕岛油田海域环境相似的拟建的风电场工程风机基础的局部冲刷深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区近地层风能资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鄱阳湖区4座测风塔历时1年逐10分钟梯度观测的资料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平均风特征和风能资源参数。.结果表明:鄱阳湖区风速随着高度升高而增加较为缓慢,风切变指数较平原地区明显偏小,在湖区北部的狭长地带,狭管效应对风速的增强作用较为明显;受地形的影响,鄱阳湖北部狭管内风廓线分布高度一致,狭管内外明显不同;鄱阳湖区地势低洼的地方湍流强度高于地势较高的地方的湍流强度,山脊处湍流强度随高度变化不明显,在狭管内,湍流强度较狭管外开阔湖面小;鄱阳湖区风场各高度层Weibull尺度因子值在4.92~7.49之间,各高度层Weibull形状参数值在1.49~1.84之间。观测塔位于山脊上的长岭的层形状参数和射山的尺度因子值随高度的变化趋势不同于另外两个测风塔。  相似文献   

14.
沙岭风场风速预报试验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贺志明  吴琼  陈建萍 《资源科学》2010,32(4):656-662
本文应用MM5模型对鄱阳湖区风速进行数值模拟,应用沙岭风场100m梯度测风铁塔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验证,发现观测与模拟小时和日均风速值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在峰值区一般MM5预测值比观测值小,相对观测值而言,模式模拟值变化相对平缓.MM5模型风速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小时和日均偏差分别为0.323和0.371.标准差分别为2.382和1.453.模拟风速日均值与观测日均值的相关系数为0.774.尽管不完善,数值模拟在目前的风能短期预报业务中仍起重要作用,也是未来风速预报和风力发电量预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MM5模式在风能资源普查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应用MM5模式以2001年4月辽宁省沿海及近海海域为例试验了中尺度气象模式在风能资源普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模式基本能够反映海陆分布、地势起伏等复杂地形下的风场特征,也基本能够反映风能资源参数的分布以及风速的变化情况。可以模拟出风能资源量的相对大小分布,并识别出辽宁省近海、海岛、沿海以及内陆一些地势较高的山口地带风能资源比较丰富,但模拟的风能资源量偏小,特别是对大于10m/s的较大风速模拟得明显偏低。试验表明,MM5模式对大范围区域风能资源的宏观评估以及风电场宏观选址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应用价值,但目前还不足以定点模拟和确定风电场场址位置,但数值模拟作为风能资源普查的一种新型手段有发展和研究价值,是未来风能资源普查评价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43年北大西洋海浪场与NAO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来自ECMWF的ERA-40 wavereanalysis海浪资料,分析了北大西洋海浪场与NAO(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的关系。研究发现如下主要特征:北大西洋海域的海表风场和(风浪、涌浪、混合浪)浪场与NAO(北大西洋涛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存在3.71年左右的共同周期。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湖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对于环境可持续性、人类福祉与经济发展分析、政策框架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研究选取以高寒草地为主要覆盖类型的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从植被茂盛程度和提供生态服务的有效时间两个维度修正后的EGESV模型,分别对青海湖流域2000年、2012年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青海湖流域内各覆盖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157.93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1.24亿元。2000年各覆盖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呈现水域>草地>森林>农田>荒漠>城镇,2012年荒漠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超过农田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空间格局在整体空间上决定着青海湖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的异质性。由于草地生态系统内部植被茂盛程度、生长季长度的差异,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整体呈现纬度地带性,部分区域表现出垂直地带性变化特征。受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双重干扰,流域内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呈现部分地区高生态服务价值的集聚化分布向均匀化转变,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整体升高,青海湖高生态服务价值区域范围扩张。人类活动干扰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是流域内生态服务价值总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对流域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利于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总量的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制定气候变化趋势下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闫丹  黄河清  潘理虎  刘高焕 《资源科学》2013,35(10):2041-2051
本研究选取鄱阳湖区为典型区,在多主体系统理论(multi-agent system theory)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两个子模块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系统,其中城市土地扩张子模块采用有限扩散聚合模型模拟城市主体的定居过程,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子模块则通过模拟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鉴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复杂性,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子模块包括多种类型的主体和环境层.农户主体作为土地利用决策的直接制定者,是模块中最重要的主体,其决策行为主要有两种: 耕地扩张决策和耕地位置选择决策.在整个系统中,国家政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由一个政府主体来反映.通过对模型的校准,发现本研究建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系统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相符较好,模拟精度符合要求,其中城市扩张子模块的模拟效果最佳,模拟出的城市发展规模和方向都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同时,模拟结果也表明国家政策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西藏错那湖地区基岩、第四纪沉积和风沙堆积的填图和采样,测量其化学元素成分,应用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定量化查明风沙沉积的物源组合及其贡献百分比,从而为错那湖地区更科学地进行沙漠化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指导。分析结果表明:①使用复合指纹识别技术定量查明了错那湖东侧巴索曲、龙庆南沟和桑曲3个风沙分布区的物质来源,风沙主要来源于湖的东岸和北岸;②错那湖地区风沙的物质来源差异很大,以东岸贡献为主,对3个风沙区的贡献率分别为82.3%、60.4%和10.1%,呈现出自南向北逐渐减小的趋势;③结合青藏铁路分布可知,东岸物源对铁路的威胁最大,北岸物源仅对铁路以东到山坡的狭长区域有一些影响。夏季高温多雨期,巴索曲、龙庆南沟和桑曲3条河流将中上游的冻融、风化形成的细颗粒物质通过流水作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湖滨区域,来年冬春季干燥大风期时,这些暴露的细颗粒物质被大风输送到东侧形成风沙区,基于这一作用机理的认识,认为本地区风沙对铁路的威胁是持续的、长期存在的。因此,在铁路西侧防沙措施的基础上,还应加强铁路东侧的风沙的治理,并在铁路和山坡之间的狭长地带也设置一些防沙设施。  相似文献   

20.
王瑾  蔡演军  安芷生  刘娟 《资源科学》2013,35(6):1300-1309
利用遥感影像和多源地理信息提取峻河流域高寒灌丛,分析近30年来区域高寒灌丛分布面积的变化,并与峻河流域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年蒸发量以及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比值进行对比,探讨影响高寒灌丛面积变化的气候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峻河流域高寒灌丛面积在10年尺度上具有一定的波动性,1977年-1990年高寒灌丛的面积增加14.37km2,1990年-2000年高寒灌丛面积减少了12.61km2,2000年-2009年高寒灌丛面积又增加了8.53km2;②峻河流域高寒灌丛面积变化与该区域的温度和降水变化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但与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呈反相关;③峻河流域高寒灌丛面积变化与整个青海湖流域的干旱强度变化相关,干旱强度越大,高寒灌丛分布面积减小,反之,干旱强度减小,高寒灌丛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