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带着遗憾离世的钱学森老人六问总理“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遗言使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再次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国人关注的重点。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打造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所在,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得更为生动形象:“发明千下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T,只在每事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足进行创新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黄良灿 《中学文科》2009,(15):23-24
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苏格拉底曾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陶行知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在政治课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胡召玮 《考试周刊》2010,(57):119-119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学习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而言,我认为,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呢?下面我谈谈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5.
李梅 《考试周刊》2011,(77):185-185
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本文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策略: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愿问;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  相似文献   

6.
毕秀梅 《新疆教育》2012,(8):106-106
“提出问题是创造发明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更要鼓励学生、促使学生发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提出问题,尤其是从低年级学生开始培养,积极探索如何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目标结构。首先,教师在确定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就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核心来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明确“培养创新精神”是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念等为基础的,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指导,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理清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育目标,并有意识地强化能力目标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教学的灵魂是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取决于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激发、培养。为此。我们必须放开手脚,给学生“松绑”。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讲的就是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中学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传授知识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尤其是在《新课标》实施以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驱使人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就很难进行思维,更谈不上创新。陶行知先生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对于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觉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2.
王峥 《湖北教育》2005,(10):45-46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能解惑.问能知新,任何科学的发现无不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而且要满腔热情地促使学生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咏梅 《班主任》2002,(2):42-43
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精神的起点,也是造就创造人才的关键。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建设班集体时,以创设“问题袋”作为切入口,在班上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创新氛围,创建开放、自由、宽松、民主的思维空间,提倡“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追问精神,在唤起和培养问题意识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陈年媛 《广西教育》2012,(29):82-83
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俗话说:“因疑而问,因问而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索,有探索才有创新。培养学生自觉的、敏锐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之一,也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带着遗憾离世的钱学森老人六问总理"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遗言使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再次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国人关注的重点。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打造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所在,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等方面任重道远。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使学生生动、活动、主动地学习。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创造教育,这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中学生物教学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应选择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因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为重要。而创新精神需要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与问题情境是分不开的。另,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重机械的灌输,轻教学情境的设置;学习中问题的拥有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问题的解决主要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种“去情境”、“去问题”教学.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问题意识薄弱、难以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进而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对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租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对此进行了实验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巧利 《考试周刊》2012,(72):50-50
什么是质疑精神呢?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这种现象,讲授之后教师问学生:“对刚刚讲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通常都没什么问题,这里的“问”纯粹是走过场。没任何意义。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我们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互问、生生互问,让学生在质疑、交流、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学问、学问,学中有问、问中有学。”“问”即是提出问题,也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而,在教育教学中,挖掘和培养学生敢问、善问的意识,乃至于行动,就成为当代教育教学工作者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