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晚清军事近代化进程的发展,清军武器装备样式驳杂、型号各异的弊端开始凸显,并逐步演变为晚清一大顽症。清政府曾多次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武器装备的生产和进口不能统一、军工技术以及装备建设思想的滞后等。  相似文献   

2.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在洋务运动背景下,清政府开始整饬营伍、变革兵制,希图通过简器练兵以自强,其中,裁军是变革兵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清政府的裁军对于减轻其财政负担,促进军事改革、提高清军战斗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裁军也成为造成晚清会党蔓延,土匪猖獗,社会动荡不安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丰富学员的军械装备管理知识,增强对军械装备管理活动的了解,提高综合素质,开设"军械装备管理"课程,作为学历教育合训类本科学员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希望通过该课程,使学员了解军械装备全系统、全寿命、全要素管理的工作特点和规律,掌握现代化管理理念、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从事军械装备管理工作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适应新型复合军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和俄国争夺中亚加剧。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乘新疆农民起义混乱之机,入侵中国新疆。清政府经过了激烈的海防、塞防之争,决定进军新疆,驱逐阿古柏并收复新疆,英国在外交上不断派其使节百般阻挠清军收复新疆,军事上援助阿古柏武器等对抗清军,妄图使阿古柏政权存在下去。但其阴谋最终被左宗棠的迅速进军粉碎。本文探讨了清政府收复新疆的过程,从而为当今新疆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保持新疆的稳定和快速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咸同时期,清军与太平军竞相购买西洋新式武器,以取得作战上的军事技术优势。太平军购买西洋武器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洋人或中间商从洋行购得,清政府为堵塞太平军的外购西洋武器渠道,采取了严厉的稽查措施,但成效并不均衡。直至同治初年,清政府“借师助剿”措施的出台,才基本切断了太平军外购西洋武器的来源,从而严重影响了太平军后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6.
正明清之际的傅山,一生大都生活在困苦、悲壮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艺术风格。1644年,清军入关,傅家世代积淀的社会地位和优裕的经济生活在新形势下化为泡影。傅山不得不以行医、卖字、开药店为生,甚至曾有计划酿酒、卖酒,却因清政府的严格  相似文献   

7.
左宝贵从事开办经营企业之活动势必影响军事工作。左宝贵所谓的"兵力太单"之说和装备不如日军之说不能成立。进攻平壤的日军兵力与守卫平壤的清军兵力是基本上相当的。在战前没有抢占制高点是左宝贵在平壤之战前的失误。左宝贵以无知之勇和匹夫之勇轻死阵前,导致诸军皆溃。清政府借助表彰左宝贵的所谓忠壮以维护其腐败统治、掩盖其在甲午战争中的腐败无能。  相似文献   

8.
介绍国内外军械装备包装发展现状,阐述了军械装备包装改革综合技术研究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军械装备包装技术改进的方法和军械装备包装管理改革的措施,探讨了军械装备包装改革今后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采取一系列“自强”“求富”措施,虽然目的是为了帮助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其封建统治,但客观上却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进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促进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0.
咸、同时期,正当太平军与清军逐鹿江南、胜负未卜之际,清政府的一些地方官吏奏准朝廷,先后在湘、鄂、赣、皖、苏、浙六省,分别情形,裁减钱漕浮收与正额。为什么戎马倥偬之际,清政府会出此一招?其目的何在?有学者认为,清政府六省裁漕,在于设法“调动六省地主阶级的财力,达到军事上镇压革命的目的”;认为裁漕是“地主阶级政权向农民政权反攻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意见虽不无道理,但却有些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裁汰绿营一直是清政府军政当局颇为措意的整军行为。在不同历史时段,绿营裁军的动机、手段、措施大不相同,由此而引起的裁军数量、裁军效果大相径庭,呈现出一种多质并存的状态。晚清裁军作为战略调整行为,总体而言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归化城在清准战争中处于一种极为微妙的地位。清军将归化城作为防备准噶尔的前哨,军需粮饷、驼马的购置地,准噶尔降人的安置地,出征兵丁的临时驻防地,同时还是清准双方军事情报的哨探地。清在归化城附近设置了军事驻防绥远城,据有交通便利的归化城要地,避免了劳师袭远的被动局面,取得了对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塞防海防与清朝财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70年代以后,清政府面临着严惩的边疆危机,清政府首先把财政支出重点用于支持西征军费和塞防,至1875-1884年十年间,西征和塞防军事支出达8000万两,占十年间整个国家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一。1875-1894年20年间,海防经费总共筹款约4200万两,其中一半以及用于北洋海军建设,约1000万两为宫廷所挪用,主要用于修建颐和园,而中法战争的军费支出总数约在3000万两以上,在西征军费和中法战争军费中,债务收占到三分之一,反映了这一时期清朝战时财政对于内外债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4.
清末西藏新政改革是清中央政府在内忧外患、统治基础摇摇欲坠的情况下,为巩固其在西藏的统治和主权、抵制英帝国进一步入侵西藏,而开展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其力图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等层面对西藏社会进行改革。本文将从社会背景、改革的内容措施及改革失败的主客观原因来对此次新政改革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晚清军工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洋务运动开展的优先军工战略.首先,晚清中国军事工业的创建,奠定了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促进了晚清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其次,现代海军的建立,以及新建陆军、自强军的新式陆军的编练,大大改变晚清中国的军事体制,揭开了近代中国军队编制现代化的序幕.再次,晚清军事思想、教育的现代化,则为近代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6.
捻军失败后,因直隶善后问题而在清政府高层中引发了淮军等勇营武装能否留防直隶的论争,最后以“直隶附近京畿并两陵重地,宜用兵而不宜用勇”而否决了淮军等勇营武装留防畿辅之议。然而,以天津教案为肇端,随着外来侵略势力对畿辅地区一波又一波的武力威胁,清政府迅速对淮军开启了大门,随后淮军等勇营武装开进直隶,并落地生根,成为宿卫雄师。直隶地区不同武装力量的迅速转换,标志着在国际风云的冲击下,清政府不得不进行被动的因应和调整。  相似文献   

17.
清末大规模编练新军,需要大批掌握现代军事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军官队伍,因此建立各种类型的军事学堂,培养和轮训各级新军军官,就成为清末新军编练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云南陆军讲武堂就是这样一所培养和轮训新军军官的军事学堂.不仅如此,该学堂还是一所存在时间较长(1909年9月28日至1928年)、规模较大、成效显著、影响远播海内外的军事学堂,不仅在中国近代军事学校教育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8.
清朝前期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对海外华人采取敌视、迫害政策,主要表现在:限制华人出国、迫害归国华侨和对待华侨社会的敌视态度。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广大华侨在海外遭受许多非人之难,而且也使海外华侨与中国社会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产生了巨大隔膜,从而也为近代中国华侨政策的转变设置了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9.
清朝初年,为了加强对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统治,抵御沙俄的侵略,清朝在宁古塔设立总管,康熙元年(1662)改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宁古塔将军是清代黑龙江流域最早设立的军政长官。负责辖区的政治、军事经济、边防等各项事宜。宁古塔将军的设立,是黑龙江地方政权建设的重要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