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平台,对6061铝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实验,研究了该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50~500℃和应变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的高温流变行为并建立了6061铝合金的Arrhenius本构方程,应用于Deform软件进行热压缩实验模拟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和Murty准则,建立了6061铝合金在不同应变下的加工图,结合显微组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合金材料的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增大,随变形温度降低而增大建立的本构方程能较好描述该合金的高温流变行为变形温度为460~500℃,应变速率为0.1~0.5s-1的区域是该合金最佳工艺参数范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Al-1Mn-1Mg合金不同变形下的流变应力曲线和微观结构特征,探讨了该铝材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软化行为.结果表明,应变速率为0.1 s-1时,若变形温度较低,则发生了动态回复;若变形温度高于723 K,产生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变形温度为673 K时,在低应变速率条件下,产生动态再结晶,应变速率高于0.1s-1,软化过程具有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的混合特征.当应变速率高于5.0s-1时,产生几何动态再结晶.  相似文献   

3.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实验机,在应变速率在0.001 s~(-1)~1 s~(-1)以及变形温度在750℃~950℃范围内对Ti555211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系统研究了Ti555211合金热加工过程中流变应力行为.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对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形状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在高温低应变速率的加工条件下,由于动态软化过程的加强,流变应力曲线较为平缓.在高应变速率下合金呈现出不连续屈服现象,且在变形温度较高时更加明显,采用动态理论解释了该现象,为新型近β钛合金Ti555211热加工工艺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高效熔体处理的易拉罐用铝材的高温流变应力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动态热模拟试验技术探讨了经高效熔体综合处理和均匀化退火后的易拉罐用铝材在高温压缩变形过程中,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其稳态流变应力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材料在高温变形时的稳态流变应力与应变速率、变形温度均满足Arrhenius方程,其中更满足双曲正弦函数关系;该材料的热变形是受热激活控制的塑性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实验机,研究TC4-DT钛合金在温度930℃~1020℃,应变速率0.001~10s~(-1),变形程度为40%~7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分析TC4-DT钛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并通过对其流变应力的分析绘制TC4-DT钛合金热加工图.  相似文献   

6.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采用单道次压缩变形,研究了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对贝氏体非调质钢奥氏体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根据所得不同条件下的真应力 真应变曲线可知,动态再结晶发生在较高的变形温度和较低的应变速率下.  相似文献   

7.
运用G1eeb1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柱状硼铜(USIBOR1500P)进行热拉伸试验,研究高温下热成形硼钢的变形抗力。首先将试件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再以40℃/s冷却速率降到950~550℃,分别以应变速率为0.01、0.1、1/s进行热拉伸试验,获得应力一应变曲线。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成形温度、变形程度和应变速率对高温成形件的影响,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高温下的本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成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变形抗力的影响较为敏感,变形抗力随着成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变形抗力随着变形程度、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Cu-Zn合金动态应变时效的现象,发现在4.76×10-4s-1的应变速率下,H68黄铜和H58黄铜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均会出现锯齿屈服现象;随着Zn含量的增加,锯齿屈服的温区向低温方向移动。在出现动态应变时效的温区形变时,两种合金的屈服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表现为应力平台。对于H68黄铜,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出现锯齿屈服的临界应变量增大,锯齿波的最大应力振幅减小。  相似文献   

9.
用动态热模拟试验技术,对经高效熔体综合处理的高成形性易拉罐用铝材进行高温等温压缩变形试验,并用OM、TEM观察分析了该材料在热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该铝材微观组织特征均有显著影响。变形温度低时,仅发生动态曰复,而当变形温度高于400℃时,发生了完全动态再结晶,可获得等轴均匀的晶粒;在较低和高的应变速率条件下。均发生了完全动态再结晶,但这两种条件下存在不同的再结晶机理,而应变速率为1.0s^-1和5.0s^-1时,仅发生动态回复;变形量较小时,显微组织变化不明显,变形量增大后,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若继续增大变形量,则晶粒组织将被拉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SHPB)和扫描电镜(SEM)技术研究了不同高应变率下Zr基非晶合金样品(Zr55Cu30Al10Ni5)的变形行为和断口形貌。研究发现与准静态压缩形变相比,高应变率水平(3400 s-1和1900 s-1)下,非晶合金样品断裂应力显著降低,最大降低约达40%。扫描电镜形貌观察表明,非晶合金的高速断裂发生在一条主剪切带上,主剪切面偏离45°最大切应力面。同时断口形貌为明显的脉络花样,并覆盖有大量液滴状和不规则形状熔融物,表明高应变率下断裂表面温升较准晶态断裂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以2A11铝合金材料为例,采用美国MTS公司生产的MTS810 Material Test system对棒材试样作简单拉伸试验。运用Matlab的多项式运算函数对拉伸试验真应力.自然应变曲线非线性均匀变形阶段进行拟舍,建立了真应力一自然应变本构方程;误差分析表明,精度较高。研究结果为铝舍金材料真应力一自然应变本构方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方法,对工程实际应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45钢绝热剪切变形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nsys/Lsdyna对SHPB加载条件下不同热处理状态的45钢进行了2D数值模拟,数值重现了帽型试样高应变条件下的绝热剪切变形历程。计算中采用二维轴对称应变条件下的两种网格模型,材料本构方程采用热粘塑性Johnson-Cook本构关系,基于应力塌陷绝热剪切形成判据和等效应力-时间曲线分析了绝热剪切变形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绝热剪切敏感性与加载速率和材料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HPS485wf钢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变行为,在不同的单道次热压缩变形条件下,进行了该钢动态再结晶过程的CA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升高,动态再结晶的孕育期缩短、速度加快,平均晶粒尺寸增加;随着应变速率加快,动态再结晶的孕育期延长、速度减慢,平均晶粒尺寸减小.  相似文献   

14.
冲击碰撞试验台在中应变率压缩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以脉冲加速度作为激励的垂直冲击碰撞试验台进行中应变率压缩试验。针对缓冲材料在中应变率1~500 s-1的应力-应变曲线,介绍了垂直冲击碰撞试验台的工作原理,推导了缓冲材料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输入脉冲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常见的蜂窝纸板的动态压缩试验作为例子。试验表明,蜂窝纸板在动态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明显不同于在准静态压缩时的结果,同时证实了利用垂直冲击碰撞测试缓冲材料的中应变率压缩试验时,具有操作简单与易控制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环氧树脂在高应变率下的热粘弹性本构方程和时温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100℃的温度范围内用SHPB实验技术研究了环氧树脂在高应变率(10~2~10~3s~(-1))和直到7.5%大应变下的粘弹性力学行为。提出了一个简单实用的非线性热粘弹性本构方程,并发现存在一种时温等效性。在加卸载全过程中,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相当符合。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低温DSC测试仪、金相显微镜和拉伸试验机,研究Ni Ti形状记忆合金冷轧变形量对马氏体相变行为和形状恢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变形生成的应力诱发马氏体和取向不同的丝织构及高密度位错,使得马氏体相变时界面迁移的阻碍作用增加,抑制了相变的发生;随冷轧变形量的增大合金的形状恢复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带永久正电荷的Mg-Al-Fe类水滑石(Mg-Al-Fe-HTlc)和带永久负电荷的钠质蒙脱土(MT)组成的悬浮体的流变性,考察了Mg-Al-Fe-HTlc/MT质量比(R)对表观粘度(ηA)、Bingham屈服值(τB)和E-B系数(K值)3个流变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T含量≥3%的纯MT体系和Mg-Al-Fe-HTlc/MT体系为塑性流体.纯MT体系符合Bingham流变方程;Mg-Al-Fe-HTlc/MT体系在低剪切速率(D,0~300s-1)区不符合Bingham流变方程;纯MT体系和Mg-Al-Fe-HTlc/MT体系在研究的范围内均符合Brinkman粘度方程.ηA、τB和K值随R的增大均呈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在R=0.15附近出现最大值.对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和表征参数进行了探讨,认为Brinkman粘度方程的E-B系数K值是能表征体系粒子间内在相互作用的"本征流变参数".  相似文献   

18.
PdSi合金与金属Cr膜压痕蠕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蠕变变形是薄膜和微机电系统应用中普遍存在的可靠性问题,因此有必要考察薄膜材料和小体积材料的蠕变行为。采用深度敏感纳米压痕方法对单晶PdSi合金和金属Ni基体上沉积Cr膜进行了室温压痕蠕变研究,分析蠕变应力指数和蠕变机制。结果表明:随硬度减小,蠕变深度增大,在不同应变率下计算得出应力指数PdSi合金在26.3~47.1之间;金属Cr膜在4.1~22.5之间。蠕变变形机制是位错的滑动和攀移,在高应变率下保载阶段瞬时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对脱毒裂萼草莓的叶绿素含量、生长温度、光强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毒裂萼草莓叶绿素含量为2.885 mg/g.fw,较病叶提高了21.58%;在光强为0~2000μmolm-2s-1范围内,净光合速率(Pn)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直到光饱和点,最大值为10.5μmol CO2m-2s-1;在温度为0~17℃时,Pn随温度增加而升高,17~40℃时,Pn随温度增加而下降,测出其最适生长温度为17℃左右;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循环荷载历史对饱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φ150×300mm的圆柱体试件,对饱和混凝土试件在不同荷载循环次数(0次、25次、50次、100次)与不同应变速率(10-5/s、10-4/s、10-3/s、10-2/s)作用下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荷载循环次数以及应变速率对饱和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经历循环荷载历史后的饱和混凝土峰值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随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饱和混凝土的峰值应变先增大后减小,随应变速率的增大总体呈增大的趋势;随应变速率的增加,饱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整体上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