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丰丰满满的骈句骈句,讲究句式整齐,声韵和谐,辞藻华丽。骈句的这些特点,方便从多角度辗转抒写,能很好地渲染气势,表情达意。《阿》文成功地运用了骈句。一写阿房宫来历,“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可谓横空出世,应势而生,倾天下之财而就,作者把它作为秦王生活与秦历史的一个缩影来隆重推出。二写楼阁的构筑,“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钩心斗角”,说不尽的繁丽,道不尽的精巧;“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问中带喻,问出多少神仙幻景,喻出多少天上人间!“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  相似文献   

2.
对称,是指两个以上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诸方面在数量上相等或相当,在内涵上相近或相对。对称美是形式美的法则之一。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和谐与比例”。达·芬奇也说:“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对称美即是“和谐与比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建筑、工艺、人体诸方面都广泛存在着对称美,在高中语文的课文中,对称美也不鲜见。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  相似文献   

3.
易萌 《中文自修》2005,(1):40-40
“长桥卧波,不霁何虹?”这本是描述阿房宫的,但用来形容十七孔桥也再恰当不过。这句话道出了中国桥普遍的秀美。十七孔桥便是秀的凝结。  相似文献   

4.
对《阿房宫赋》中的“钩心斗角”一词做“屋角相向、向心,像钩、像兵戈相斗”或“廊腰钩连”、“檐牙斗角”等解释,都未免失于偏颇,甚或失于真实。这种“工笔”式解释,实际上削弱了文章早已创设渲染的气势。“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文章一开篇,就先势夺人,给人横空一出、气势磅礴之感。“覆压三百余里”极言其广,“隔离天日”极言其高,“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的“矗”又写尽了宫室建筑的雄宏,像巨龙腾跃的“长桥”,像彩虹穹起的“复道”竟凌空而行,几高与天齐,何况是矗起无比高插  相似文献   

5.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每当我读到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的这两句,便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我们家乡的少云桥。那是七十年代初为纪念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烈士而修建的钢筋馄凝土拱桥。中间一个大拱,两边各一个小拱,大小拱之间各有三个更小的拱,桥头各有一对石雕狮子和石雕熊猫。这座大桥,象长龙一般高高地横卧在关溅河上,是英雄故乡最壮观的建筑。我从小就与少云大桥结下了不解之缘。七岁那年,我背上小  相似文献   

6.
象:我姓“象”. 像:我姓“像”. 象:我念“xiàng”. 像:我念“xiàng”. 象:你怎么跟我学?我没有单人旁啊! 像:我有单人旁怎么啦? 象:你有单人旁,意思就和我不一样了. 像:怎么不一样? 象:我的用法有许多.  相似文献   

7.
一 、 阅 读 下 面 一 首 诗 , 然 后回 答 问 题 。 送 别 王 维 下 马 饮 君 酒 , 问 君 何 所 之 ? 君 言 不 得 意 , 归 卧 南 山 陲 。 但 去 莫 复 问 , 白 云 无 尽 时 。 1.下 马 饮 君 酒 一 句 中 的 “ 饮 ”是 什 么 用 法 ? 如 何 解 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 何 理 解 “ 君 言 不 得 意 ”中 的 “ 不 得 意 ” 三 个 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但 去 莫 复 问 , 白 云 无 尽时 ” 两 句 表 达 了 诗 人 怎 样 的 思 想感 情 ? 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8.
对于“钩心斗角”词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如近代比较普及的本子《古文观止》注为:“或楼或阁,备因地势而环抱其间,屋心聚处如钩,屋角相凑若斗。”而《古文释义》上则注为:“廊腰之联属则纡曲如钩,檐牙之凑合则相向若斗。”与前者截然不同,“钩心斗角”在这里被理解为重复描画“廊”和“檐”的了。现行高中四册语文《阿房宫赋》一课中的注释取的是《古文释义》上的解法:“廊腰连结,纡曲如钩;檐牙对凑,状如相斗。钩心,指廊腰。斗角,指檐牙。”  相似文献   

9.
在执教北师大版“新世纪”教材《美丽的彩虹》一课时,我遇到了一个困惑,“虹”是本课的第一个生字,在出示题目时就要认读———对于易混易错的字,一般来说,在建立第一印象时我比较注意区分,“红”已学过,怎样区分“虹”与“红”呢?“虹”为什么用“虫字旁”而不用“绞丝旁”?怎么解释更利于一年级的小朋友理解?我想了一些方法,比如“海虹”是海底的一种贝壳,跟虫有关———可还是觉得不理想。快上课了,我还是没有找到最佳方案。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我走进了教室。我把题目写在黑板上,然后又在“虹”的上面写上“红”,接着把我心中没底的问题抛…  相似文献   

10.
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4.古之学者必有师,,。(《韩愈.师说》)5.,,如是而已。(《韩愈.师说》)6.,?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杜牧.阿房宫赋》)8.,;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9.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10.惟草木之零落兮,。(屈原《离骚》)11.袅袅兮秋风,。(屈原《湘水》)12.,吾将上…  相似文献   

11.
一、语文知识及其运用 (一)填空。 1。取义成仁今日事,2.日唤荔棣三百颗,___. 3。生于忧庸,_____。 4。好风凭借力,______ 5____,未云何龙?复遣行空,—一一一? (二)将下列成语故事和它的出处,用线条联起。 门庭若市《淮南子》 塞翁失马《战国策》 指鹿为马《庄子》 溢竿弃数《吕氏春秋》 刻舟求剑心炜非子》 图穷匕见《史记》-—一一州巾.翻卜“用卜今,一一一—(三)多项选择。(对的在O内打“斌”,每题里少选三项) 1,“差竺字是多音字,它的读音有: ①chao②chao’,③“了O ④chalo⑤比ao⑥cba补O2.选出下列注音正确的组①弥(。至)高雏(eh血…  相似文献   

12.
网友     
晚自习,停电了,我点上蜡烛看我的小说,陈刚——我同桌则在紧张地准备着什么,课桌上一团糟:?喱水、梳子、镜子……我抬起头来夸张地看着他,说道:“喂,陈刚,你要干嘛呢?打扮得这么‘靓’。”“不要开玩笑!”陈刚转过头来,神神秘秘地对我说道,“我去见一个鬼,一个漂亮的女鬼——网友,女的,漂亮呀!”“你陪我一起去吧,”陈刚提议道,“不去!”我的回答很干脆。“你知道我们在哪见面吗?”陈刚故作神秘,“哪?”我漫不经心,随意问道,“长桥,”“长桥?!”我惊呼,“嘘——”陈刚,望了望四周投过来的疑惑的目光,低声说道:“嚷什么嚷?不就是长桥吗?”“…  相似文献   

13.
象:我姓“象”。像:我姓“像”。象:我念“xiang”。像:我念“xiang”。象:你怎么跟我学?我没有单人旁啊!像:我有单人旁怎么啦?象:你有单人旁,意思就和我不一样了。像:怎么不一样?象:我的用法有许多。像:我的用法也有许多。象:我具体有以下几种用法。像:我的具体用法也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刘娟娟 《师道》2003,(10):29-29
在执教北师大版“新世纪”教材《美丽的彩虹》一课时,我遇到了一个困惑,“虹”是本课的第一个生字,在出示题目时就要认读。对于易混易错的字,一般来说,在建立第一印象时我比较注意区分,“红”已学过,怎样区分“虹”与“红”呢?“彩虹”为什么用“虹”而不用“红”?怎样解释更利于一年级的小朋友理解?我想了一些方法,比如“海虹”是海底的一种贝壳,跟虫有关,可是又觉得不理想。即将上课了,我还没有找到最佳方案。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我走进了教室。我把题目写在黑板上,然后又在“虹”的上面写上“红”,接着把我心中没底的“红绣球”抛给可爱的…  相似文献   

15.
肚子说话     
米开乐老师一点也不像何马老师。如果说何马老师批评人叫“狂风暴雨”;那么米开乐老师批评人,充其量只能叫“和风细雨”。好在何马老师的“狂风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米开乐老师就不一样了,她的“和风细雨”总是那么绵绵长长、嘀嘀嗒嗒、没完没了。这不,今天早上,安米因为起床起晚了,匆忙中忘了带语文书。上课时,正好米老师点安米起来朗读课文,安米张口结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你怎么了?”米老师问。“书、书没带来。”安米小声地说。“你说什么?书没带来?”米老师的“和风细雨”开始了,“我说安米啊,……”“和风”吹在身上有点冷,“细…  相似文献   

16.
灵珠传奇     
(十)逼近的危险两个身穿异服的人站在离白俊和何灵珠不远的地方,斜着眼睛看着他们。白俊猛地刹住脚,警惕地看着那两个人。“喂,怎么不走了?”何灵珠扭过头来问,“你们认识吗?过去打个招呼啊!”白俊拽着何灵珠,继续往前走。那两个人突然转过头,朝另一个方向离去。“不会吧,熟人见面都不打招呼?”何灵珠好奇地看着白俊。“到家了,快回去吧!”白俊猛地松开灵珠的书包带,何灵珠踉跄地蹿了好几步,险些摔倒。  相似文献   

17.
“生”的含义是什么?课文没有注释,或只有笼统的注释。其实“生”是古文里对某些人的特殊称呼,特殊之处就在于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用“生”意义不一样。  相似文献   

18.
大家正在聊天.突然小李同学“哎哟”一声叫了起来.大家问他:“怎么了?”他说:“有一个水牛一样大的蚂蚁停在我的大腿上,把我咬了一口……”,话未说完,大家就“哈……”地笑起来了.我作为一个“语文病院”的医生,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对症下药、医治语病的好机会,便趁机问:“大家笑什么呀?”这一问,大家便七咀八舌地说开了:“世界上哪有象水牛一样大的蚂蚁呢?太夸张了.”  相似文献   

19.
从一个开始     
著名的德兰修女,以仁爱之心闻名于世。在德兰修女生前建立临终关怀院的初期,曾有位官员专门对德兰修女的行为提出质疑。官员问:“你这么做,难道是为了让贫民窟更适合人居住吗?”德兰修女回答道“:不,只是为了让死者死得更有尊严。”官员又问:“你打算帮助加尔各答数以百万的病患伤残吗?你帮得过来吗?”德兰修女没有回答官员,而是惊奇地问道“:数以百万?你怎么数出是100万的?”官员不耐烦地回答道:“这不是我的重点,我的意思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你都是救不完的,穷人太多了,你明白吗?”德兰修女笑了笑,盯着他问道:“100万?你从哪里开始数起的?”…  相似文献   

20.
(一)《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句中的“不期修古”,课本注释为:“期,希求。修,远。修古,远古。”“法常可”,注释为:“效法可常行之道。常可,指旧制度。”此注首先令人生疑的是语意晦涩、逻辑欠通:“修古”一词,释之为“远古”,而“远古”何指?如单指上文的“上古之世”,则有乖原意;如兼指上文的“中古之世”与“近古之世”,则称名不当。再者,释“修”为“远”,而“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商君书·开塞》)中的“修今”一词则无法讲解。“常可”一词,释之为“可常行之道”也不确切,难道“可常行之道”还不值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