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复习引入教师:初二我们学习了对称的有关概念,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两个问题:第一,如何证明点A与点B关于直线CD对称?(电脑显示图1)学生:连结AB,只需证明直线CD垂直平分线段AB.(电脑显示连AB,并闪烁直角及所平分的两条线段)教师:第二,什么叫轴对称图形?(电脑显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老师用等腰三角形演示)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而言的.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后,大家观察图2并思考两个问题:(1)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2)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电脑显示圆沿直径所在直线的折叠动画)学生: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教师:对…  相似文献   

2.
数学题的解法并非一成不变 ,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就可能找到不同的解题思路。如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几何第二册第 2 6 4页 2 0题 (如图 1 ) ,BD =CE ,求证 :AC·EF =AB·DF。其证明方法就有几种。[证明 1 ] 过点D作DG∥AC交BC于G(图 2 ) ,则ACAB=DGBD,DFEF=DGCE。因为BD =CE ,所以 ACAB=DFEF,即AC·EF =AB·DF。[证明 2 ] 过点D作DG∥BF交AC于G(图 3) ,则 ADAB=AGAC,所以AB -ADAB =AC -AGAC ,BDAB=CGAC,ACAB=CGBD (1 )又…  相似文献   

3.
题目 已知A、B、C、D顺次在圆O上 ,AB =BD ,BM垂直于AC ,垂足为M .证明 :AM =DC +CM .(第十二届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题 )图 1分析 本题图形简单(见图 1) ,仅有一个圆和几条线段 ,若不仔细分析其中的关系 ,不易找出解题思路 .本文将采用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的和的常规方法 ,即截长法和补短法 ,以及由垂径定理得出的对称法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证得结论 .证法一 (截长法 )如图 2 ,截取AE =CD ,连结BE交AM于F ,连结BC、AE、AB .∵ ∠ACB =∠E =m 12 AB =12 BD =12 (AE +BC) =m ∠F…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材 (人教版 )《几何》第二册 193页 18题 :已知 :AD是△ABC的中线 ,E是AD的中点 ,F是BE的延长线与AC的交点 .求证 :AF =12 FC .这是一道看似平常 ,却回味无穷的问题 ,在教与学中可从不同角度探究其解法 .简证 1 过D作DG∥BF交AC于G点 ,(如图1) ,则 CDDB=CGGF,AEED =AFFG,结合AE =ED ,BD =DC ,可证得AF =12 FC .图 1         图 2  简证 2 过D作DG∥AC交BF于G(如图2 ) ,则 BDBC=GDFC,AEED=AFGD,结合AE =ED ,BD =DC ,可证得AF =1…  相似文献   

5.
圆锥曲线中与对称轴不垂直的焦点弦两端点为A、B(当曲线是双曲线时 ,A、B在双曲线的同一支上 ) ,其在对应的准线上的射影分别是D、C ,四点A、B、C、D所围成的四边形称之为圆锥曲线的焦直角梯形 ,简称为焦直角梯形 .如图 1,焦直角梯形ABCD中 ,显然有|AF| =e|AD| ,|BF|=e|BC| ,其中e为离心率 .     图 1性质 1 焦直角梯形ABCD中 ,F为焦点 ,EF ⊥CD于E ,P为EF的中点 ,则A、P、C ,B、P、D三点共线 .证明 连结AC交EF于P′(如图 1) ,设|AD|=m ,|BC| =n ,则|AF| =…  相似文献   

6.
在解决一些不规则图形问题时 ,往往需要把不规则图形通过分割、补全的方法 ,使其转化为特殊图形 ,如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等 ,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这一过程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 .下面用不同的割补方法解一道中考数学题 .图 1例 某片绿地的形状如图 1所示 ,∠A =6 0°,AB⊥BC ,AD⊥CD ,AB =2 0 0m ,CD =1 0 0m .求 :AD、BC的长 .( 2 0 0 2 ,天津市中考题 )( 1 )分割图形图 2分析一 :如图 2 ,作矩形BCEF ,解Rt△CDE ,求出CE、DE .由CE =BF ,有AF =AB -BF =AB…  相似文献   

7.
几何“a2 =bc”型的命题 ,综合性强 ,证法灵活 ,是训练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题型 ,也一直是中考的“热点” .本文举例说明此类题型常用的证明方法利用共边相似三角形证明     图 1例 1 如图 1,已知⊙O与⊙A相交于B、C两点 ,经过点A ,过A作⊙O的弦AF交⊙A于E ,交BC于D .求证 :AB2 =AD·AF .证明 连结BF ,AC ,∵AB =AC ,∴∠ABC =∠AFB .又∵∠BAD =∠FAB ,∴△ABD∽△AFB ,有   ABAF =ADAB,故  AB2 =AD·AF .2 利用等高相似三角形证明     图 2例 2  …  相似文献   

8.
1 分析法分析法就是从题目的结论出发 ,逐步找出使结论成立的原因 ,直到找出所用的原因恰好是题目的已知条件或所学过的定理 ,再按分析的思路从后往前把证题过程写出来 .图 1例 1 如图 1 ,△ABC中 ,∠A的平分线AD交BC于D ,⊙O过点A且与BC相切于D ,与AB、AC分别相交于E、F ,AD与EF相交于G .求证 :AF·FC =GF·DC .( 2 0 0 1 ,河南省中考题 )证题思路 :AF·FC =GF·DC AFDC=GFFC △DCF∽AFG(连结DF) ∠CDF =∠FAD∠C =∠AFG EF∥BC ∠EFD =∠CDF ∠EFD =…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各地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一类矩形折叠问题 .由于折叠后重合的两部分关于折痕对称 ,因此 ,对于此类问题 ,需注意轴对称的性质的应用 ,同时结合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方程思想来求解 .一、折叠后求线段的长例 1 如图 1 ,在矩形ABCD中 ,AB =8,BC =6,将矩形沿AC折叠后 ,点D落在点E处 ,且CE与AB交于点F ,那么AF的长是.( 2 0 0 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题 )解 由题意可得∠ 1 =∠ 2 ,CE =CD =AB=8,AE =AD =BC =6,AC =AB2 +BC2 =1 0 .由AB∥CD ,得∠ 1 =∠ 3 .∴ ∠ 2 =∠ 3 .∴ AF…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安徽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有如下一道选择题 :如图 1 ,在矩形ABCD中 ,AB=3 ,AD =4,P是AD上的动点 ,PE⊥AC于E ,PF⊥BD于F,则PE PF的值为 (   )A .1 25   B .2  C .52   D .1 35该动点题出得灵巧 ,虽以选择题出现 ,但其解题的思维空间十分广阔 ,是培养和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道好题 .本文现提供四种不同的解法 ,供读者参考 .1 特殊法(1 )如图 1 ,令动点P与A重合 ,则有PE =0 ,PE PF =PF ,因为AB =3 ,AD =4,所以BD =AB2 AD2 =5 ,而S△ABD =12 AB·AD =12 BD·PF…  相似文献   

11.
所谓旋转变换是指图形绕一定点 (旋转中心 )按一定方向旋转一个角度 (旋转角 ) ,得到与原图形全等的图形 .旋转变换是平面几何解题中常用的手段 ,它不仅能使一些几何解题化难为易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变换能力大有好处 .现就旋转变换在平面几何解题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1 解决有关线段关系问题图  1例 1 如图 1,已知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 ,且∠DAF=∠EAF .求证 :BE DF =AE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 ,题设和结论是分散的 ,需要集中 .如何集中呢 ?想办法把△ADF与△ABE连在一块就行了 .于是考虑将△…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第二试第二题 :AD是△ABC的高 ,以D为圆心 ,AD为半径作⊙D交AB于E ,交AC于F ,AB =5,AE =2 ,AF =3 .求AC的长 .本文对该题做如下几方面的思考和探讨 .一、一题多解解法 1.如图 1,过D分别作DP⊥AB ,垂足为P ,DQ⊥AC ,垂足为Q ,由垂径定理得AP =1,AQ= 32 .易得△ADP∽△ABD ADAB= APAD AD =5.同样有△ADQ∽△ACD ADAC =AQAD AC =103 .解法 2 .如图 1,延长AD交⊙D于M ,连结ME及MF ,可得AD =5 AM =2 5,易得Rt△AMF∽Rt…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 999年第 1 2期第 1 8页之例 3,是一道几何证明题范例 ,但原文是利用很复杂的三角恒等式来解决的 .下面给出该例题之简短几何证明 ,供读者参考 .原题 已知ABCD是正方形(图 1 ) ,在BC边上任取一点E ,又AF平分∠DAE交CD于F .求证 :AE =BE DF .几何证法 :以A为轴心 ,将△ADF旋转 90°到△ABG的位置(图 2 ) .显然 ,G点在CB的延长线上 .设∠DAF =α ,则∠DFA =90° -α ,且∠FAE=α .但∠FAG =90°,故∠EAG=90° -α .而∠BGA =∠DFA ,因此∠BGA =∠EAG ,所以…  相似文献   

14.
题  (2 0 0 2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一 ,3 ) 点E、F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AB、BC的中点 ,连AF、CE ,设AF、CE交于点G ,则 S四边形AGCDS矩形ABCD等于 (   )。(A) 56  (B) 45   (C) 34  (D) 23本文给出该试题的两个推广。定理 1 点E、F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AB、BC上的内点 ,且 AEEB=CFFB=k(k >0且k∈R) ,连AF、CE相交于点G ,则S四边形AGCDS矩形ABCD=k 1k 2 。证明 设AB =a ,BC =b ,连结AC、EF ,如下图。∵ AEEB=CFFB=k ,∴EF∥AC ,A…  相似文献   

15.
在处理有关两圆相交、相切等问题时 ,常常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 ,将较为分散的条件和图形相对集中 ,从而使问题能简捷获解 .这时 ,公切线或公共弦是重要的辅助线 ,它可以使弦切角与圆周角、圆内接四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等得以沟通 .一、当两圆相交时 ,通常需要作出公共弦例 1 如图 1,⊙O1 和⊙O2 相交于A、B两点 ,过B点作⊙O1 的切线交⊙O2 于D点 ,连结DA并延长 ,与⊙O1 相交于C点 ,连结BC ,过A点作AE∥BC ,与⊙O2 相交于E点 ,与BD相交于F点 .(1)求证 :EF·BC =DE·AC .(2 )若AD =3 ,AC =1,AF =3 ,求EF…  相似文献   

16.
定理 如果△ABC的面积为S ,点D、E、F依次分△ABC三边所成的比分别为λ1、λ2 、λ3 ,那么S△DEF =1 λ1λ2 λ3 (1 λ1) (1 λ2 ) (1 λ3 ) S .  证明 先看点D、E、F均在三边上 ,由已知得  AD∶DB =λ1,BE∶EC =λ2 ,CF∶FA =λ3 ,于是有AD =λ11 λ1AB ,BD =11 λ1AB ,BE =λ21 λ2BC , EC =11 λ2BC ,CF =λ3 1 λ3 CA , FA =11 λ3 CA .∴S△ADF =12 AD·AFsinA=12 · λ11 λ1AB· 11 λ3CA·sinA= λ1(1 λ1) (1 λ3 ) · 12 AB·AC·sin…  相似文献   

17.
定理 1 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 ,且 ADDB =x ,AEEC =y(x、y∈R+ ) ,BE、DC交于点G ,连结AG交BC于点F .则(1) BFFC =yx ;  (2 ) AGGF =x +y ;(3)S△DEF =2xy(1+x) (1+y) (x +y) S△ABC.证明  (1) BFFC =S△ABGS△ACG =S△ABGS△GBCS△ACGS△GBC =AEECADDB=yx .(2 ) AGGF =S△ABGS△GBF =S△AGCS△GFC =S△ABG+S△AGCS△GBC =S△ABGS△GBC +S△AGCS△GBC =x +y .(3)∵ …  相似文献   

18.
全等三角形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它们的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巧用这两个相等 ,可顺利地解答一些几何求值和证明问题 .例 1 如图 1 ,在△ABC中 ,∠ACB =90° ,AC=BC ,AE是BC边上的中线 ,过C作CF⊥AE ,垂足是F ,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 ,AC =1 2 .求BD的长 . ( 1 997年浙江省中考题 ) 解 ∵ ∠ACB =90°,CF⊥AE于F ,∴ ∠ 1 =90° -∠ 3=∠ 2 .在△DBC和△ECA中 ,∵ ∠DBC =∠ECA =90° ,BC =AC ,∠ 1 =∠ 2 ,∴ △DBC≌△ECA .∴ BD =CE .∵ C…  相似文献   

19.
一、设凸四边形ABCD的两组对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于E、F两点 ,两对角线的交点为P ,过P作PO⊥EF于O .求证 :∠BOC =∠AOD .图 1解 :如图 1,只需证明OP既是∠AOC的平分线 ,也是∠DOB的平分线即可 .不妨设AC交EF于Q ,考虑△AEC和点F ,由塞瓦定理可得EBBA·AQQC·CDDE=1.①  再考虑△AEC与截线BPD ,由梅涅劳斯定理有EDDC·CPPA·ABBE=1.②  比较①、②两式可得APAQ=PCQC.③过P作EF的平行线分别交OA、OC于I、J ,则有PIQO=APAQ,JPQO=PCQC…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在初中《几何》第二册第三章中已学习过有关轴对称的概念和一些性质.其实利用轴对称也是一种重要而基本的解题方法、有些几何证明问题,若能借助轴对称方法求解,常常可化难为易,简捷求解.例1如图1,∠ABD=∠ACD=60°,∠ADB=90°-1/2∠BDC.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分析欲在△ABC中直接证得AB=AC,显然有困难.若将面△BD以AD为轴翻折过去,得△AB’D,并能证得CDB’为直线段,则问题便可获证.证明以AD为轴作△ABD的对称图形凸AB’D,则LADB‘一LADB.C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