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初步探索期、快速增长期、稳步发展期和高质量建设期四个阶段,明确了行之有效的专业硕士教育制度,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强化了服务社会的专业硕士培养导向。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规模扩张的同时面临发展定位存在偏差、培养机制整体有待完善、培养过程与学术型硕士同质化明显、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匹配不够等困境。面向未来,我国专业硕士教育亟须凸显行业导向性,科学研制并动态调整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实现能职匹配,完善专业硕士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衔接机制;强化协同效应,推动多元主体共同育人;推动产教融合,探索多元化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专业硕士培养与职业对接、大成教育以及教产学研一体化三条专业硕士培养的途径,以期对我国专业硕士培养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迫切需要大量的教育技术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提供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依据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辩证统一的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从硕士点分布和培养方向两个维度对2014年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总结和归纳了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和培养取向,不仅为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和考生报考提供现实依据,也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服务教育信息化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4.
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对我国化学工业及其相关的石油化工、生物化工、药物化工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当前我国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课程设置、论文选题和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探索了化工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期为化工类专业硕士教育良性化、特色化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改革调整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尤其是非全日制的专业硕士教育。坚持这个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关键是要准确把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实习安排、毕业论文写作答辩等环节,都要作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全面保证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这就会使专业硕士培养的路子越走越宽,并且逐步成为我国研究生发展的主流和支柱。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职教领域的硕士培养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型硕士和17个专业的教育硕士共同存在的局面。职教领域研究生教育结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之期,其专业设置在多类别的发生主体、多种类的前置专业、多模块的实施方案以及多标准的设置依据的作用下呈现多元性。针对职教教师硕士培养专业设置展开科学合理的研究,可解决专业布点不合理,专业招生规模过小、专业发生主体性质不一、专业目录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高校教育技术学硕士培养模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专业+卓越"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构想。高校教育技术学硕士"专业+卓越"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构想源于硕士研究生的根本任务、教育技术学科性质、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类型的需要,具有培养高质量的教育技术学硕士、促进教育技术学科自身的发展、宣传教育技术并扩大其影响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的专业硕士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已经不再局限于“MPA”“MBA”这两种人们较为熟悉的人们专业硕士的培养.从1991年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以来,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批准设置了38种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也是专业学位中的一种.教育硕士的培养,是我国提高基础教育的重要一步.试从教育硕士的目标定位、培养模式、美国教育硕士培养的经验借鉴等方面来探索我国教育硕士的培养路径,并且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适度规模培养具有硕士学位的小学教师是我国教育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创新机制、拓宽路径是加快小学教育硕士培养的前提.现阶段,改革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机制,拓展农村师资教育硕士培养范围,创新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可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小学和用人单位对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型、专家型、名师型小学骨干教师和教育教学研究人员的渴求.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在国际上远程教育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专业,而我国目前的远程教育仍然是教育技术专业的一个方向.本文以国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六所大学所开设的教育技术专业和远程教育专业硕士课程为样本,对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技术硕士课程和远程教育硕士课程各自有着独立的学科体系和专门课程.文章认为,面授教育、远程教育、教育技术应该是教育领域的三个分支学科,作者进而勾画了三个学科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图.最后,作者认为,我国亟待建立独立的远程教育学科专业,培养远程教育的专门人才,使我国的远程教育能在建构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是我国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和实施对教师教育技术的培养提供了指南。文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阳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类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将教育技术渗透到相关课程教学的实践过程和改变现有的教育技术课程评价方式等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养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中小学教师为主要培养对象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规格,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是培养教育硕士教育技术能力的课程,课程的设计应运用教学系统设计方法,在分析教育硕士特点和教学特殊性的基础上,依据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进行,以使教育硕士更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相对不足,不但影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如何快速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阐述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内涵、方法与措施,结合暨南大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践,从培训目标和内容的重新设置、培训的模式与评价方式的改革、培训的组织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目前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因为理论技术的不平衡性导致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质量的参差不齐,提出一些优化课程体系和人才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希望能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促使教育技术能力成为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意识要素、情感要素、意志要素、知识要素、技能要素、行为要素、道德要素。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途径:教师层面包括个体研修、群体交流方式。学校层面包括:创造良好信息文化氛围;制订相关支持保障措施;开展教育技术应用比赛;实施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  相似文献   

16.
教育技术能力是高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必需具有的一种能力.对某一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新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从责任与意识、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科研与创新和学习需求等方面收集数据,总结了新进教师的培训需求,并提出了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的建议,以期为新进教师这一群体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技术培训方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在上个世纪90年代,教育技术学专业招生就业形势良好,但近几年来,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显。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的就业情况,而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是相一致的。文章主要从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具体分析了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断层的因素,以期找到当前该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因此实验室建设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满足新时期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探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应建哪些实验室,并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一问题也引发了教育技术领域学者对人才培养的深入思考,而企业大学的快速发展给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方向。文章分析比较了中美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探讨了我国企业大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阐述了教育技术专业人才面向企业大学的三个培养方向及其在企业大学中各自的职能。  相似文献   

20.
本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专科教育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与成因,进而提出了改革我国专科教育体制、建立新型专科教育运行机制的构想与相关的政策性建议。作认为,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科教育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了重要贡献,但目前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转型期,挑战与发展的机遇关存;改革计划管理的约束的体制,寻求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专科教育体制与机制,实现教育体制与学校功能的战略性调整,是现阶段专科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