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历来被认为是汉代抒情议理散文的代表作,后人评价说:慷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又直与《离骚》对垒。对这封书信体散文的主旨,历来也一直认为是司马迁写给他的朋友  相似文献   

2.
郭莎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3):138-139
司马迁《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介绍了《史记》写作的缘起和主要内容。《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二者历来是研究《史记》、司马迁生平、思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拟从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主客观原因来探寻司马迁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3.
在汉代散文中,有两封书信值得一提,这就是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与杨恽的《报孙会宗书》。两位作者是外祖父与外孙的关系;两封书信都写得情怀勃郁,锋芒毕露,桀骜不驯。清人余诚评《报孙会宗书》一文:“行文之法,字字翻腾,段段收束,平直处皆曲折,疏散处皆紧炼,则酷肖其外祖。”其实不只是行文之法,两封书信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4.
《报任少卿书》释义补正易健贤司马迁留给后世的自传体文章,现在能见到的只有两篇。一篇是列于《史记》全书之后的《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序》),另一篇是载于《汉书·司马迁传》中他写给任安(字少卿)的一封书信。《汉书·司马迁传》其实是这两篇文字的拼接组合,...  相似文献   

5.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他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有人称之为“雄伟奇崛”的名文,人教社把它节选入高中第六册教材。在教学此文时,我们师生对课文的注释一起作了探究,今写出疑问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91年,司马迁的好友任安因“戾太子事件”受到牵连.蒙冤人狱.待死之际。写信给司马迁.请他在汉武帝面前为自己明冤辩屈。司马迁后来给任安写了一封长信回复,即《报任安书》。此封长信经删节选人了高中语文教材。按常理。司马迁在回信中,对任安的求助该有一个明确的答复:是去汉武帝面前帮他明冤呢.还是不帮?但司马迁在信中却以极委婉含蓄的方式.回避了对任安求助的直接答复.而是详细地述说了自己六年前因替李陵辩诬而触怒汉武帝。下狱获死罪.而后自乞宫刑.在屈辱中隐忍苟活的处境。  相似文献   

7.
《报任安书》一文历来被当成研究《史记》与司马迁的重要文献,选入中学课本后,一直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可学生对本文行文思路和感情脉络的理解历来不那么清楚,时代、人生经历甚至“节选”等诸多原因都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困难,我曾尝试将《太史公自序》(以下统称《序》)与《报任安书》(以下统称《书》)比较阅读,发现有些难以理解之处会处理得很好,学生对司马迁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8.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字少卿)的一封信,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之外的一篇不可多得的“雄伟奇谲”的名文,历代评论家对它推崇备至,称之为“天下奇文”、“百代伟作”,认为它可与《离骚》“抗衡千古”。一篇书信,赢得如此高的赞誉,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司马迁的那种激扬喷薄的思想感情,是“为情而造文”的典范。通观全篇,作者把满腔复杂的思想感情宣泄得淋漓尽致,其高超的抒情艺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9.
<正>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见于他写给友人的回信即《报任安书》中,同时也出现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报任安书》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经典之作,作者发语酸楚沉痛,将叙事与说理融为一体,语言上交错使用长短句,并以排比、对偶句穿插其间,使文章更富于感情色彩。其中表达“发愤著书”说的一段文字,历来为后人所称道,为下文论述方便,此处不妨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10.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晚年答复任安的一封书信。由信大致可见司马迁生死观的特色;承认生死是客观自然的现象,不反对全身避祸,自我维护,强调人格的独立和人的自身尊严;肯定有价值的从容赴死;歌颂“虽被万戮”而无悔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1.
“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这两司马之一就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汉武帝时太史令,其著作《史记》代表了汉代散文最高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2.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这是司马迁精心构思、尽坦心扉、一吐胸中块垒的杰出作品,它旨在不仅给任安一个交代,而且也是给不理解他、瞧不起他的人一个"说法"。感情复杂、真挚,悲痛、沉郁与慷慨激烈相交织, 言语饱含深情,读后动人心魄。  相似文献   

13.
有消息称,这几年一直很畅销的作品《狼图腾》其实是作者姜戎精心炮制的文化假象。在《狼图腾》成书的几年时间里,姜戒一直十分低调,几乎没有接受任何媒体采访,而这次他在接受了《南方周末》的采访,被见报后,有网友在网上留言称姜戒在接受采访时很多叙述失真。除了这个留言人,一位网名为逍遥的人,还在自己的博客上贴出了一封写给《南方周末》总编的信,称自己和姜戎一起曾在内蒙古满都宝力格牧场插队。  相似文献   

14.
朋友的孙子上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上有篇课文叫《秋姑娘的信》。课文大意是:秋天来了,秋姑娘摘下枫叶给朋友写信。一封写给了南飞的大雁,让它一路上要小心;一封写给了冬眠的青蛙,让它要盖好被子;一封写给了顽皮的松鼠,让它多准备一些过冬的食物;一封写给了山村的小孩,让他们给小树穿上“冬衣”。  相似文献   

15.
李俊 《集宁师专学报》2006,28(2):16-18,52
《报任少卿书》是司马迁给其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此书中,司马迁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极大的痛苦,表现出了他为理想而忍辱负重的不屈意志,阅读《报任少卿书》,似在阅读司马迁饱含血泪的人生之路,从中可感受到司马迁高尚而独立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谢红英 《现代语文》2008,(9):122-123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朋友任安的一封信,见于《汉书·司马迁传》及《文选》卷四十一。在这封信里,司马迁用无比激愤的语言,表达了自己遭受宫刑后极端痛苦的心情,说明了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在情感上激愤沉郁,意志上坚定不屈。语言上将叙事、议论、抒情交融为一体,修辞手法运用浑然天成,辞气沉雄,磅礴激越,感人之至。虽然《报任安书》末收入《史记》,但却是学习、研读《史记》必不可缺的一篇文章,具有宝贵的思想价值和语言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91年,司马迁的好友任安因"戾太子事件"受到牵连,蒙冤入狱,待死之际,写信给司马迁,请他在汉武帝面前为自己明冤辩屈。司马迁后来给任安写了一封长信回复,即《报任安书》。此封长信经删节选入了高中语文教材。按常理,司马迁在回信中,对任安的求助该有一个明确的答复:是去汉武帝面前帮他明冤呢,  相似文献   

18.
“发愤著书”历来被视为司马迁创作思想的核心.且多据此认为史迁将自己的愤懑与不平发泄于《史记》之中。究其实.“发愤著书”乃是挫辱之下的发奋振作.是士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19.
《史记索隐》所引张华《博物志》佚文是考证司马迁生年最重要的史料。它的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学界的肯定。有证据表明,施丁先生误读了这条史料。正确的解读应该是:"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十八。【元封】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据此,司马迁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节选)一文,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叙述了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了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了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他“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