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雪明 《新作文》2004,(5):25-26
冰心在《我们这里没有冬天》一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南开中学一个学生写的作得了120分,怎么会有120分的呢?他在章中写道:“今天天气十分好,花儿十分香,风景十分美,心里十分高兴”一连用了十二个“十分”.老师给了他个120分。①故事很好笑也很真实。面对学生的作,语教师大都有过同样的皱眉:一个写了多年作的中学生,居然用语单调、语言粗糙。更有的学生。其写作的语言与小学时没有多大的变化和差异,章通篇都是直录口语式的话。生硬枯涩,难以卒读。  相似文献   

2.
孔子曰:言之无,行而不远.其中“”即指“采”.这句话强调的就是“采”之于章内容的重要性。对于优秀的高考作来说.它首先应该讲究语言的艺术.凭借“采”去创造章“亮点”.从而为获得高分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高三学生在备考作时如何才能做到采斐然呢?  相似文献   

3.
马岷兴 《数学教学》2005,(10):10-11,3
数学和语文一样,也是一种语言,一种表达科学的语言.但是,语文课有作文,数学课却没有.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认为数学是冰冷的,对任何人都一样的,没有个性的.笔者和四川省的一些老师,觉得数学同样有“火热的思考”,学生有自己的“数学情感”,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数学个性”.数学作文,就是让学生张扬数学个性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2006年第12期上半月“教学大参考”上黄助昌先生《作评分:到语言为止》一,表达了这样的作评分观点:“作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考查,并非对学生作政治鉴定,所以应当回归到作本体,作评分也就应当以语言能力为标准,且只能到语言为止。”接着以美国11岁男孩萨拉.邓肯的获奖章《自由的美国?》、南京金陵中学费滢滢的高考作《人情与季节》、2005年湖北考生的《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之王国维可以休矣》和美国学生的一篇主题为《邱吉尔应对二次“世界大战”负责任》的章为论据,一再表达作评分应只看语言不看其思想内容的观点。要求“我们要汲取教训并树立这样的观念:‘语言表达’高于一切”:因为黄先生认为.如果顾及作思想内容即所谓“道”时,就会钳制学生思维,“扼杀学生个性表达”,从而产生“悲剧”。笔认为这些观点有失偏颇。不是“回归到作本体”,恰恰是悖离作本体的。必须予以澄清。[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正确理解书面表达 NMET书面表达要考生根据所提供的情况和要求,写出一篇百字左右的短,平均10句话,要求考生书面形式正确,用简单的形式来表达信息。它不同于平时训练学生“作”那么复杂,既不象命题作那样可以随意发挥,又不同于我们平时训练学生改写课和自由作。书面表达评分标准分语言和内容两部分,章的内容是由语言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概论释要(二)”对教材第五章“语言的发展”、第六章“语言的分类”、第七章“文字”的一些重点、疑难问题作了一定的阐释和补充讲解,供函授学员们参考。一、语言发展的特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由事物的性质决定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一种符号系统,这就使得语言的发展具有两个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1.渐变性。事物由量变到质变,有的是采取渐变的方式,有的是采取爆发的方式。语言是人们须臾不可离的交际工具,它的发展自然不能采取爆发的方式。如果语言采取爆发的方式,一夜之间…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2006,(6):30-30
唐书杰:《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事理性说明。“克隆”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尽管作在说明过程中力求简洁明了,尽管他还力求借助“奇妙”来引人人胜,但仍难以回避其深奥的专业特性,这无形中给教学出了一道难题。面对这种专业性很强的章.梁老师采取的是避难就易的方法.以“找寻信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很快理清了章的脉络.把握了章的主旨。这一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章的第一要素,应该展现丽姿、凸现亮点,才能增加章的整体色彩。语言的出彩靠学生的内功,但掌握外部诀窍同样能收到不寻常的效果,其诀窍是: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的:“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其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知识水平相仿,教育对象相近,教学内容相同,但教学效果却迥然有异。一者情趣横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一者平板乏味,课堂气氛沉闷窒息.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效果的好坏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教师的语言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往往起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章的第一要素,语言与章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犹如“皮”与“毛”的关系,若语言不过关,其他要素的追求也就失去了依托和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纵观近年来高考作满分卷,多是在语言上颇富采,首先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高考作“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就有语言“有采”这项要求。那如何使作语言富有采呢?  相似文献   

11.
别林斯基认为,章内容再好,如果没有采,“有如一个面貌丑陋而心灵却伟大的女人,可以对她敬仰,但要喜欢她是不可能的”。何况,考场作由于篇幅所限.与其在不易打造“亮点”的内容上孤注一掷,不如在章的“外衣”——语言上精心包装。  相似文献   

12.
谈“线速度”概念的教学四川成都229信箱职业学校傅海辉力学“曲线运动”一节中,匀速圆周运动是要求着重掌握的内容.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引入了个新的量──“线速度”.线速度这一概念虽然简单,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作准确的理解.其主要原因是线速度与前面章...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快乐地作”是学生作的理想追求和上乘境界。这一“快乐”不仅要体现在结果即已成篇的作上——章字里行间跳动着欢快的音符,洋溢着欢快的笑声,使人的生命像田野的草木一般享受阳光雨露,生机勃发;更要体现在过程即搜集素材、运用素材、实施素材和思想的重组与整合、盘活库存语言、  相似文献   

14.
说话训练与作文教学中宁县教研室尹克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重“读写”轻“听说”。语文教学上的这个片面性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也同样影响了作文水平的提高。其表现:一是教师胸中没有语言训练的整体目标,虽然每周安排一节说话课,但...  相似文献   

15.
提起作,学生怕,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作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数量轻质量,重目的轻过程。没有生活经历,学生只好“闭门造车”,天下章一大抄,你抄我来我抄他,一本经典作选在手,就“打遍天下无敌手”。同一件事例,以不同的版本出现在学生不同年级的作中。这是学生的悲哀,更是语教师的失职。  相似文献   

16.
就作教学而言,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生活写真、写个性化的章。作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章,写出的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个性化的基本内涵。笔曾对此做过有益的探索,也获得了许多惊喜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学生作之“米”既指生活素材的积累,也指章技法的习得。义理、考据、辞章缺一不可。以往,我们的作辅导不是死气沉沉地写法说教,就是半死不活的要求学生分类积累一两个“舆型”材料,以不变应万变。学生则“米”不裹腹,常处于饥饿状态。其章自然也就面黄饥瘦了,这才有98年众多高考生千篇一律地在作中称自己是孤儿或单亲子女的尴尬,才有老师们呕心沥血,偶见一篇血肉丰满的章便欣喜若狂的遗憾。  相似文献   

18.
通过阅读掌握章的全部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一基本意思或中心思想,即主题。乃是阅读理解的重要标志.也是阅读主题的主要目标。一篇章作歌颂什么,揭露什么,这是章的灵魂和统帅,不同的章,主题的表达方法也不同,但只要潜心研究、分析,作表达主题的方法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把如何正确地归纳主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一旦学生掌握了这一阅读的基本功,必将提高阅读效率。指导学生归纳章主题,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去看。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数学教学首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拜读了文[1]后,感触颇深:作为课堂数学教学的主要传播媒介——数学教学语言,是让课堂焕发生命力的动脉,对辅导学生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本文就新型课堂语言设计作了一次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读悟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新大纲语)为目标,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字,在读中领悟作遣词造句的巧妙绝伦、抒发情感的恰如其分和表达方法的匠心独运;在悟后读,读出章的意、情、境。在读通、读懂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不断地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促进其语言的运用。它以“初读感悟→精读领悟→导读省悟→美读品悟”为基本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