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试对以王朔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和以张承志为精英文化展开对比论述,分别阐述了这两种文化的特点及其显示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文学的两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 2 0世纪 30年代小品文与杂感在指向立意、意义、美学风格、创作心态上存在很大区别。作为同一历史背景下的两种不同文化产物 ,它们代表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两个类型。对于二者 ,我们就怀着一种宽容的艺术态度 ,客观公允地去衡量它们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文化碰撞、对峙和冲突中 ,2 0世纪 30年代乡土小说的文化取向呈多元化态势。对国民劣根性的理性批判精神仍有所延续 ,左翼作家又着力发掘、张扬了农民身上的反抗、革命等肯定性因素 ,以废名、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作家则表现出对淳朴宁静的传统乡村文化的认同和皈依  相似文献   

4.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 ,国际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两种典型的路向 :内源型发展路向和外源型发展路向。当前 ,这两种路向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其实质是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自觉 ,表现为教帅专业发展学校的兴起和“自我更新”专业发展新取向的逐步确立。  相似文献   

5.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曾经一度是彼此对立与分离的两种课程形态 ,但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经过两次国际课程改革运动和课程理论的发展 ,这两种课程形态由截然分开和彼此对立走向相互融合和趋向统一 ,熔于一炉 ,从而形成了以建构主义课程观为基础的“学生本位课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经历了四个时期 :世纪初 :传统写作理论的集大成时期 ;2 0年代至 40年代末 :白话“文章作法”时期 ;50年代至 70年代末 :“写作知识”时期 ;80年代至 2 0 0 0年 :现代写作学的勃兴时期。其理论高潮有两次 :一次出现在本世纪初 ;一次出现在 80年代后期。从逻辑角度看 ,2 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有古代形态、近代形态和现代形态。它是沿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轨迹演变、推进的  相似文献   

7.
怎样计算年代 ?课本第 5~ 6页说 :“每 10年 ,称为一个‘年代’ ,每 10 0年 ,称为一个‘世纪’。”第 6页下注道 :“一般说 ,每个世纪的前 2 0年不具体称×年代 ,通常称为×世纪初 ;习惯上 ,每世纪 2 0年代指 2 0— 2 9年 ,3 0年代指 3 0—3 9年 ,等等 ;另一说 ,2 0年代指 2 1— 3 0年 ,3 0年代指 3 1— 40年 ,等等。但是 ,一般都采用习惯用法。按习惯用法 ,1世纪指公元元年到 99年。”课本正文与注 ,有相悖之处。以我之见 ,如果将每个世纪的前 10年 (即第一个“年代”)称为×世纪初 ,那么 2 0年代 (第二个“年代” ,余类推 )指 11~ 2 0年…  相似文献   

8.
对 2 0世纪 90年代湖南洪灾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强调了湖南省的自然地理特性及复杂多变的气候是形成 2 0世纪 90年代特大洪涝灾害的诸多重要自然原因中的两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C.P.斯诺两种文化分裂命题的现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世纪 5 0年代 ,英国学者C .P .斯诺在《两种文化》的演讲中指出 ,科技与人文正被割裂为两种文化 ,科技和人文知识分子正在分化为两个言语不通、社会关怀和价值判断迥异的群体 ,这必然会妨碍社会和个人的进步和发展。当前 ,两种文化的分裂非但没有缓解 ,反有愈演愈裂之势 ,主要表现为“科学主义”的盛行。要促成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首先应给科技一个准确的人文定位 ,破除对科技的盲目崇拜。在此基础上 ,对教育的重新审视是二者融合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0.
史识 ,应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一种品格。论文意在对 80年代以来关于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性”的研究作一次全面的省思与梳理 ,并在此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作为一种文学观念 ,“2 0世纪中国文学”并不是一种近、现、当代文学时间形式上的简单整合 ,而是个文化与艺术审美意义上的完整体。这种“整体观”,同时亦应体现在对这百年文学发展的内在关联与脉络的探赜索隐上。由于受制于各自的历史观 ,80年代以来不少论者关于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性”的研究 ,都难免其缺漏与偏颇。科学的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 ,既应看到本民族几千年历史传统的潜在制约与 2 0世纪渐进西学的外来影响 ,同时 ,亦应看到 2 0世纪中国社会具体的历史情境 ,尤其是政权的交替与政体的转型对这百年中国文学的政治主导作用 ,看到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的文学内在规律在这百年中国文学中的衍化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 ,纵观 80年代以来的研究 ,理想的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 ,或许应是对有关个体化的“整体观”的扬弃与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高度理论自觉和化自觉的党,在领导中国化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指导我国化建设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这些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与化发展规律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是对化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结果,是化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和具体运用,因而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化建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杨竹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6):79-82,128
语言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承载和传承文化最重要的工具。民族的文化特征无不通过民族语言体现出来。数字词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词类之一,不同的民族对数字的选择与偏爱,都深深地烙上本民族文化的印迹。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通过分析英汉语言中数字的文化内涵,探讨有关数字的翻译,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3.
古都文化是前代、国内、域外文化相互融通而形成的,它有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次的内容,人们常常误解其是国内外文化的大杂烩,是地方文化的代表,是浅层面物质文化的内容。避免这些认识的误区,发挥古都文化在现代旅游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古都文化特色,正确处理古都旅游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谨防重塑人造景观,避免低层次重复等破坏古都文化的行为,在古都旅游中,真正发挥古都文化这一永恒不变而又绚丽多彩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先秦诸子散文中存在着两种文化差异。儒家文化孕育于史官文化的土壤,道家文化成长在巫卜文化的沃野,由于这两种文化所处地域各部落原始崇拜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环境,加之学术承传的相异,个体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这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日用家当>,在成功描写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黑人所面临的情感和价值困惑的同时,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作者的民族文化身份意识作了深刻而令人信服的诠释:美国黑人的民族文化身份具有二重性特征,美国黑人文化既有非洲特性又有美国特性,将二者纯粹割裂开来或者采取厚此薄彼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美国黑人只有将自己文化中的非洲特性和美国特性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最终确立和维护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产物,它作为网络文化的镜像折射着网络时代的文化现象。网络语言对共同语的冲击和变异已经突破了互联网的界域,其带来的不仅是深刻的语言文化冲突,也促成着语言文化的融合,并引起文化的变迁。应以平和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规范和引导网络语言,淘去其中的糟粕。  相似文献   

17.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是 2 0世纪 2 0年代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建立起来的一个民间文教机构。基金会董事会的中方成员大都是中国科教界的杰出人物 ,他们利用稳定的基金来源 ,投资发展中国的科教事业 ,加快了中国科教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台湾地区人才外流与回归成因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地区经历了20世纪50—70年代人才大量外流和80年代以来的回归增长两个时期。在两个显著不同的时期中,台湾地区的经济、政治、高等教育、留学教育、科技、社会文化及美国的移民政策、就业状况等因素发生了显著变化,且这些因素的变化在人才外流与回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大陆)正面临着人才大量外流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借鉴其经验、教训,从根本上消除造成人才外流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安徽贵池族傩文化的物质载体分为可移动的各色道具和不可移动的祠堂庙宇两大类,它们是古傩文化的物化形态,体现了传统宗族社会与地域文化的内在关联:即宗族重教是地域文化产生形成的人文基础,宗族社会的需要和着力营建,为地域文化产生并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宗族社会所创造出来的极具特色的文化物质载体,当是地域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20.
平民主义和精英主义在消费时代凸显成为文化意义上的概念。对其进行简单、合理、有效的梳理和阐释,分析二者的关系,进而探讨在当今社会中平民主义和精英主义的关系问题,以及精英主义在当下消费文化和大众传媒的双重夹击中如何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及其对大众文化、平民文化的领导权地位,是当前理论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