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课文有两种价值:原生价值、教学价值.如果把教学着力点只放在原生价值上,忽视教学价值,就会出现常说的“教课文”弊端.有的文本具有多个教学价值,如果教学中不能结合文本特点、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年级段目标要求,确定核心教学价值,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选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双重价值,即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原生价值指文本所表达的内容,教学价值指文本是如何表现这些内容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原生价值的过程或基础上获取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文本,首先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文本存在的,具有知识传播、情意交流和消闲等价值,称之为"原生价值"。其次,作为语文教材,除了保留它的"原生价值"外,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教学价值",即"如何获取传播信息的知识"。我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获取信息,这只是语文教学一个显性的行为,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获得"如何传播信息"的言语智慧,则是一个更为本质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当一般的文本被编人教材之后,自然就承担起一定的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文本的阅读价值是显性的,课文的教学价值是隐性的。那么如何凸显课文的教学价值呢?笔者以为,其具体的步骤、策略、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远观近察。  相似文献   

5.
人有其特质,文有其特点。就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的道理一样,每一个文本都有着与其他文本不同的"这一个"。正是"这一个",决定着文本的生命,决定着文本的价值。如果我们忽视文本的独特性,就会让文本失去应有的价值而淹没在浩瀚的书海之中。为此,我们只有基于每个文本的"这一个",才能给学生创造出许多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流行"快餐式阅读"的社会!当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忽视细读文本,对待一篇课文,没细细读完三遍,就忙不迭上网查看教案、获得思路,丧失了自己的宝贵立场,滑行在文本之上,这样的课堂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韩莹 《小学语文》2010,(7):44-45
一篇没有编入教材的文章作为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的内容信息价值,可称之为“原生价值”,但文章如果成为了教材中的课文,它们的价值就发生了增值与变化。它们除了具有内容信息价值外还具有了“教学价值”——学习如何传播内容信息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课文的例文价值仅是从课文的原生价值到课文的教学价值的价值链上的一环或一个方面,课文的教学价值是建立在课文的原生价值基础上的.因此,语文教学要实现课文的某一方面的教学价值,就必须了解和把握课文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以<苏州园林>为例,通过例证说明文的释项和说明顺序的知识,以探寻由阅读指向写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教材中的每一个文本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读懂文本,理解文本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这是教材文本独有的个性。有效的语文教学要关注文本个性,并以此为依据,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品读重点语句,从而提高统编教材的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洪秀善 《学语文》2014,(4):37-38
文言文教学,无论是"言"的把握,还是"文"的探求,都有必要对文本进行微处理。文本微处理就是对文本进行微细解读,在文本的原生价值上凸显其教学价值,通过微细教学实现教学价值,再通过对各类文本的类化整合,使得每一篇的教学价值微细地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诉求,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1.
文本研读中的价值错位,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目前的文本研读中,有三种价值错位现象特别突出。 一、用“阅读价值”替代“教学价值” 每一篇课文,都有两个方面的价值:其一是课文本身的测读价值。简单地说,就是阅读了这篇课文所受到的教育、肩示等。其二是课文蕴含的教学价值。当一篇文章被选作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自然产生了语文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少华 《辽宁教育》2013,(12):41-42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往往非常丰富,既不能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或者觉得什么好教就教什么;而应该根据语文教材的原生和教学这双重价值确定一篇课文特有的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教材价值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课文的原生价值,并在原生价值获得的过程中掌握课文的教学价值,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丰富学生的言语生命。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路径须从文本解读出发,探究表达形式,最后落脚到学生的言语实践,使学生习得语文能力。这一路径完成了从文本原生价值到课文教学价值的转化,完成了从课文学习到学生发展的转化,实现了从语文知识到语文能力的转化;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符合语文学习心理规律。  相似文献   

14.
吃透文本.准确解读.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教师挖掘文本有多深.学生就能走多远。相反,如果文本没吃透.教学中就会出现一些本不应该出现的情况.致使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下面.笔者就我县小学语文第五届“十佳青年教师”初评的44节参赛课中出现的问题谈一谈该话题.所举教例的课文均出自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语义教科书.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语文教学,同样的课文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我认为这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扣住该文的本质去教学。文章的本质是什么?应该是它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这个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不以任何人的情感意志为转移,因为文本一旦产生。它就具有相对客观性、独立性,即便有两种可能性:思想等于文本和思想大于文本。教学时如果扣不住文章的本质,就把“这”上成了“那”,其错误自不待言。请看:  相似文献   

16.
所谓"主打"目标,相对于每篇课文教学目标中的"学会生字新词"等一般性的基本的目标而言,是能体现每篇课文个性特点与独特价值的主导的核心的目标."主打"目标应是教者在课堂教学中着力贯彻落实的目标,是教者针对文本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与课标要求,确定的本课"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与学习能力"的主要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与“多元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教学外,还要加强人文素养渗透,加强阅读教学中课文的思想价值取向与文本理解,本文笔者就课文教学中的"价值取向"和"多元解读"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8.
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所以每篇课文往往都包含很多的教学价值,那么,如何对文本的这些价值进行选择呢?必须从"语言积累"价值、"话语形式"价值、"语感培养"价值、"情感熏陶"价值、"引向生活"价值等方面对文本价值进行教学选择,把握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并利用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不仅仅是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隐藏在课文背后的语文学习价值,是让学生借助文本的学习,训练自己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因此,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不能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而应该认真钻研文本,找寻出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读通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底线”,那么我认为对文本中出现的词语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底线”中的“底线”,学生如果连课文中出现的词语都不能够准确理解,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也只能是浮光掠影。扎实、灵动而有效的词语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词语的含义,并能丰富文本的内涵,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让语文课有了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