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铁威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X):194-194,201
根据伽迭默尔的诠释学原则,从视界融合与文化过滤,文本的空白,诠释的历史性与误读三方面,来看古诗翻译的多元化。认为译者视界和作者视界无法完全融合,因此古诗翻译的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2.
赵瑛瑛 《科教文汇》2008,(29):252-253
本文论述了汉语古诗翻译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文章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一是传统翻译法强调翻译格式化,二是论述了要以符号学的观点来审视汉语古诗翻译。  相似文献   

3.
胡海燕 《科教文汇》2008,(29):254-254
在中国几千年辉煌的文化遗产中,古诗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部分。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让更多的外国读者了解古诗,了解中国文化,中外翻译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古诗英译工作。本文试对古诗英译中的人名翻译作一浅探。  相似文献   

4.
廖顺珠 《科教文汇》2007,(8X):171-172
意象是中国古诗的重要元素,是中诗英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Gutt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翻译,认为翻译是一种言语间的阐释行为,追求最佳关联原则,即译文必须确保读者花费适当的努力可以获得原文作者的隐含意义。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古诗意象翻译过程的本质,提出译者应比较原文与译文读者的语境差异,遵循最佳关联,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尽量保持意象意义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原则,从视界融合与文化过滤,文本的空白,诠释的历史性与误读三方面,来看古诗翻译的多元化.认为译者视界和作者视界无法完全融合,因此古诗翻译的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中国古诗的重要元素,是中诗英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Gutt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翻译,认为翻译是一种言语间的阐释行为,追求最佳关联原则,即译文必须确保读者花费适当的努力可以获得原文作者的隐含意义.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古诗意象翻译过程的本质,提出译者应比较原文与译文读者的语境差异,遵循最佳关联,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尽量保持意象意义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石磊 《科教文汇》2008,(35):46-47
关联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兴起的认知语言学理论,自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于1986年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系统地提出以来,因其庞大的理论框架和极强的解释力,被广泛应用于其它研究领域。随后,Gutt于1991年在《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首次将关联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中,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打破了翻译界长期以来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支撑的尴尬局面。文章将基于中国古诗的特点,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古诗英译这一研究领域尝试性地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开秀玲 《科教文汇》2008,(27):236-237
接受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召唤结构”,中间充满了空白或未定点,需要读者对此做填补。古诗的作者们在作品中精心设置了许多不同特点的“空白”,以诱发读者的审美兴趣。在翻译古诗时,译者们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填补这些空白。  相似文献   

9.
谢春香 《科教文汇》2008,(32):245-245
古诗英译渐渐得到了诸多人士的关注,古诗英译作者们有的注重音意结合,有的注重形意结合,还有的作者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来把握古诗的翻译。在诸多的译作中,我们会发现其中既有中国译者的贡献,也有外国译者的努力。这使我们有机会从中比较诸多译者的所长所短,从而发现古诗英译的经典译作以及推动古诗英译这一事业的发展。以下选取了《枫桥夜泊》的两个译本,将从题目和内容两个大方面来探讨其中的璀璨与暗淡。  相似文献   

10.
黄萍 《科教文汇》2009,(29):252-252,275
许渊冲教授是著名的诗歌翻译家和理论家,他提出了诗体译诗的“三美”论标准,主张译诗在意、音、形三个层面上尽量传递和保存原诗的神韵。本文首先简述许渊冲教授古诗英译“三美”论,进而对许教授古诗英译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最终对许教授的翻译理论予以肯定,同时指出“三美”论的局限性,主张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1.
李晶 《科教文汇》2008,(6):171-172
本文通过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的三个译本从作者背景、社会背景、人物背景和地理背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在翻译中文古诗时,需要充分考虑诗歌所涉及的各种背景。  相似文献   

12.
阅读能力是学生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赏析古诗是学习传统文化和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古诗阅读教学在高中阅读教学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新课改的贯彻实施,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阅读教学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思路和方法。本文从古诗的地位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通过意象、意境的文化解读来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内化教学。  相似文献   

13.
阎琦  宋倩 《科教文汇》2007,(3X):195-195,197
翻译是译者以两种文化为背景诠释原著的过程,这实质上也是文化的转换和传播过程。本文从文化差异和交流的角度探讨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并指出归化与异化是个动态的问题,具体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任玉青 《知识窗》2014,(20):44-44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古诗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然而,目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现状不甚理想,探寻行之有效的古诗教学策略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刘晓 《科教文汇》2008,(3):140-140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意象传递着诗歌的信息,是构成意境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手段和途径。古典诗歌里有众多的意象,如果想要深入地体会作品的意境,那就离不开对意象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因此,在翻译古诗的过程中,尽量完美地再现乃至深化意象才能保证译作的忠实性,进而起到烘托和渲染意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鉴赏是一种审美的活动,一个读者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发现和审视古诗的魅力,通过对于古诗的理解从而去对于古人的想要表达的感情和所表现的意境进行了解和体会。我们可以通过古诗去了解古人的生活,听取他们的心声,用我们的心灵去了解他们的过去,去和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鉴赏是必须的课程。  相似文献   

17.
程珊珊 《科教文汇》2007,(10S):88-88
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为英语专业研究生开设了翻译课程,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翻译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这不仅是做好翻译研究的需要,也是做好英语专业其它科研工作的需要。本文指出,为英语专业研究生开设翻译课应把握三点:课程要素的合理化,课程构建的和谐性及课程发展的多元化,并详细论述翻译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学资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何春梅 《科教文汇》2007,(8S):53-53
学生在翻译简单句时,往往得心应手,可换成语篇翻译,却问题多多。通过对具体段落翻译的分析,不难发现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的基本功差,而且习惯汉语思维,译出的句子常常是汉化英语。  相似文献   

19.
马东敏 《内江科技》2007,28(9):62-62,113
“等值”是翻译标准之一,本文从节奏和押韵两方面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音律翻译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古典诗歌音律的不可译性问题,并进一步论证“等值翻译”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刘彩霞 《知识窗》2011,(8X):33-33
<正>《望庐山瀑布》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的一首古诗,诗中描绘的是江西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古诗的特点,总结出古诗教学的一种综合性的方法,就是"解字词——明诗意——赏意境——诵诗句"。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欣赏古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时,笔者通过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