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系统,本文设计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并将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四个梯队进行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进而得出重要结论,为了解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实际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投入和产出的不平衡现状突出,产业竞争力差异性明显.本文在构建多层级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层次分析法对各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归纳了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弥补了现有研究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效率测度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我国31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链发展现状为研究样本,解构我国高技术产业链延伸效率发展的现实情况,探究我国高技术产业链延伸效率高效提升的具体路径。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高技术产业链结构延伸效率总体效率较低,东、中、西三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亟待进一步提升与平衡;同时,高技术产业链延伸水平提升与产业发展的内外部资源要素保障存在对应协同关系,单类型资源要素难以构成高技术产业链高水平延伸效率的必要条件;存在四条提升高技术产业链延伸效率的组态路径,即以市场化水平为核心要素、创新产出应用效度为辅助条件的市场主导型条件组态路径;以政府支持力度为核心要素、资本投资能力为辅的政府支持主导型条件组态路径;技术创新投入强度与资本投资能力相互配合的资金投入主导型条件组态路径;以创新产出应用效度为核心要素、资本投资能力和政府支持力度及市场化水平为辅助要素的多要素组合驱动路径。  相似文献   

4.
以“十一五”期间省级区域科技产出为研究对象,从专利、论文、技术市场、高技术产业四个方面分析科技产出的区域分布及类型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产出两极化严重,科技产出的外观设计专利的不均衡程度高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SCI收录论文数量分布趋于均衡;大部分省区的技术市场无法满足本地区的技术需求;新产品研发能力整体偏弱.省级区域科技产出划分为6类,应当根据产出类型的不同对各地区科技发展予以不同的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技术制造业的延伸和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环节,高技术服务业对于扩大内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测度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水平,本文从基础条件、产业结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个维度,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子,并利用基于加权马氏距离改进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在产业规模、基础条件与创新环境方面差异明显。据此将我国31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梯队,并分别从政府、各梯队区域内和区域间三个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尚杰  姜睿 《中国软科学》2012,(2):166-173
本文将我国经济区域划分为发达、中等、落后三个等级,选取三个区域中7个有代表性的省份,根据其环保产业相关数据,借鉴Kim-Marion模型和Moreno模型,构建环保产业竞争力模型,分析在不同经济区域内,各种要素投入,如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劳动力投入等,对环保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环保产业竞争力具有密切相关性,要素禀赋对环保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高技术产业高端化是指高技术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智力密集性等方向发展的动态过程,是突破高技术产业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高技术产业高端化概念及评价指标研究综述基础上,构建高技术产业高端化评价模型框架,建立高技术产业高端化评价指标体系,从综合评价、产业创新、产业效益、产业规模等方面对我国省区直辖市展开监测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将各省划分为不同发展类型,最后提出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技术制造业的延伸和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环节,高技术服务业对于扩大内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测度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水平,从基础条件、产业结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4个维度,构建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子,并利用基于加权马氏距离改进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在产业规模、基础条件与创新环境方面差异明显。据此,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划分为4个梯队,并分别从政府、各梯队区域内和区域间3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徐丹  于渤 《科研管理》2024,(3):113-121
高技术产业集聚是地区突破发展瓶颈,开辟创新增长赛道的关键支撑,也是赋能区域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立足创新价值链视角,基于组态思维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以我国30省份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区域创新基础及环境的协同作用下,专业化与多样化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知识生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三阶段创新绩效的复杂影响机制与差异化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驱动知识生产与技术研发绩效提升路径包括“多样化高技术产业集聚主导型”“环境支持下要素拉动型”以及“综合驱动型”三类;(2)驱动成果转化绩效提升路径包含“专业化高技术产业集聚主导型”“开放环境下专业化集聚-创新基础协同型”“环境支持下要素拉动型”以及“政府引导下研发人员弥补型”四类;(3)三阶段区域创新驱动路径的差异性在于不同高技术产业集聚类型及研发人员是否发挥核心作用;(4)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各阶段创新绩效提升路径呈现不同特点,体现为核心主导要素的差异化激励效应。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打开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过程作用机制的“黑箱”,为我国各地区寻求更适配的阶段化创新路径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技术产业是技术、人才、知识高度密集的产业,其竞争力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的经济实力.本文从产业投入等四个方面选取了产业R&D人员投入强度等共计十项指标构建了我国地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对2007年我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市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得到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因子:规模产出、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其中产出水平对竞争力影响程度最大.最后针对本文的分析结论对我国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2006-2016年我国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数据,综合应用统计分析、内容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构建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影响的模型和指标体系,以期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员区域分布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极差、标准差等六种统计学的测算方法,以四大板块为基本分析框架,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员区域分布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四大板块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员布局差异均有所减小,东部板块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员区域分布严重不均衡,其他板块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员区域分布相对较均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是高技术产业在区域之间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所提供的有效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大小。利用构建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以省区为基本单元,分析了1996-2005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并对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动因给与解析。研究表明,从1996年到2005年的10年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呈现出一定的时空演化规律:①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和地区经济实力的提高,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抬升;②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明显,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且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呈扩大趋势;③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与其驱动因素关系密切。驱动因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决定了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14.
正确判别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性,有利于促进区域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借鉴创新生态系统理论、Lotka-Volterra模型和聚类分析法,构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的分类评价体系;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7-2014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生产经营水平、研发创新活动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协同关系两方面,给出了中国大陆31省市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的分类评估结果和优化对策。 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总体态势较好,不同类型省市的创新生态系统生产经营水平差距悬殊;切实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不断提升研发创新活动效率,并促进研发创新活动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步发展,是相对落后省市改进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的主要路径。本研究为我国不同类别省市优化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5.
尹伟华 《情报杂志》2012,31(5):94-98,127
根据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分解为技术研发过程和技术转化过程,通过构建固定规模报酬的网络SBM模型对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和两个子过程效率都较低,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技术转化过程并不是导致技术创新活动相对低下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两过程效率的双重低效或一高一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16.
首先通过聚类的方法将行政区域按照它们在高技术产业技术能力的积累聚合划分为三类区域。由于三类地区的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结构之间存在相互的制约和影响,属于成分数据,本文运用偏最小二乘的方法,对这三类区域的创新人力投入结构以及资本投入结构和创新产出比例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数据表明,不同类型的区域高技术产业的要素投入对创新产出的作用各不相同。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政策制定以及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改进过的GP指标测算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结果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逐年增强。以RCA指数衡量的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基本呈上升趋势。对知识产权保护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政府的支持力度、R&D经费强度和专利密度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也呈正向关系,而R&D人力强度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呈负向关系。文章最后提出了以知识产权保护提升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科学有效地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效率进行评价,对于提升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三阶段链式关联网络DEA模型,测算了我国省级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效率及三个子阶段效率,对创新系统子阶段间的关联有效性以及区域创新过程效率的差异性进行了分类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效率及三个子阶段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总体来看创新效率值都不高,特别是整体创新效率和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较低;通过对创新效率进行分类分析,发现仅少数区域在知识生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三个阶段的效率都比较高,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创新效率不高,需要根据创新过程中的低效环节,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政府在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的作用——以深圳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筱  王铮  赵晶媛 《科研管理》2006,27(4):36-43
产业集群是最近几年学术界最为关注的科学问题,以中国深圳为例具体进行了探讨。我们发现,政府可以通过促进投资、增加资本收益率、提供和完善各种服务、建设发展环境等方面促进高技术产业集群;并不同产业集群阶段政府的作用不同,相应的其治理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混合治理型。  相似文献   

20.
为更全面了解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状况及区域差异,从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享、规模6个维度构建我国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基于2013—2020年30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别从三大经济带、七大地理区域、三大经济圈的地理划分维度,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障碍因子诊断和收敛性分析。结果发现:(1)按照2013—2020年的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均值,广东、北京、江苏、天津、上海、浙江分居前六,甘肃、宁夏、青海提升进步快速,其中一级指标指数整体呈现“规模>创新>开放>绿色>共享>协调”;(2)按照地理分区的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变化趋势,东部处于领先地位,华南、华东、西北地区和泛长三角经济圈的均值均大于全样本均值水平,2020年呈现“华东>华南>西北>全样本均值>华北>华中>西南>东北”,其中规模因素均为各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关键障碍因子;(3)2013—2020年样本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