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徐丹  于渤 《科研管理》2024,(3):113-121
高技术产业集聚是地区突破发展瓶颈,开辟创新增长赛道的关键支撑,也是赋能区域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立足创新价值链视角,基于组态思维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以我国30省份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区域创新基础及环境的协同作用下,专业化与多样化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知识生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三阶段创新绩效的复杂影响机制与差异化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驱动知识生产与技术研发绩效提升路径包括“多样化高技术产业集聚主导型”“环境支持下要素拉动型”以及“综合驱动型”三类;(2)驱动成果转化绩效提升路径包含“专业化高技术产业集聚主导型”“开放环境下专业化集聚-创新基础协同型”“环境支持下要素拉动型”以及“政府引导下研发人员弥补型”四类;(3)三阶段区域创新驱动路径的差异性在于不同高技术产业集聚类型及研发人员是否发挥核心作用;(4)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各阶段创新绩效提升路径呈现不同特点,体现为核心主导要素的差异化激励效应。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打开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过程作用机制的“黑箱”,为我国各地区寻求更适配的阶段化创新路径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既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向“中国创造”的重要战略引擎,亦是我国冲破资源束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关键要素。本文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案例,基于组态框架,运用tsQCA方法厘清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要素间的协调联动关系,剖析导致不同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多重并发因果机制与多元路径。研究表明:(1)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组态有三种,包括人力-经济资源下资金基础主导型、多元综合主导型与经济-自然资源下技术转化主导型,经济资源投入是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推动力;(2)非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组态有四种,人力资源短缺是抑制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3)高与非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存在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因素,从政府、市场和产业三个层面构建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前因要素组态,包括政府支持度、市场活跃程度、市场开放程度、内部经济状况、创新重视程度。以中国27个省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组态视角分析创新环境组态对区域高技术产业绩效的影响,得到导致区域高技术产业高绩效和低绩效的创新环境前因条件组合,以及不同创新环境要素变量间的互补性、替代性。结果发现,三条高绩效路径中,市场开放程度和创新重视程度为核心条件,并且市场活跃程度和政府支持度、政府支持度和内部经济状况之间具有互补性和替代性;三条低绩效路径中,主要是缺失核心条件市场开放程度或创新重视程度以及边缘条件市场活跃程度。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关于区域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实现路径的理论分析,构建“供给-需求-环境”分析框架,以中国31个省份为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基于组态视角分析风险资本深化、区域创新能力、政府支持力度、科技中介规模、创新环境水平以及大数据技术发展6个条件变量影响区域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联动关系及影响具体路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受多个条件因素共同作用,并无产生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必要条件,其中区域创新能力、风险资本深化、政策支持、科技中介规模及创新环境是核心条件;存在4条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实现路径,部分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其中政策、中介和创新环境支撑下供需驱动型路径包含的案例数目最多;产生非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路径有4条,且与产生高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的4条路径非简单对立关系。由此,建议各地区在发展风险投资市场时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路径,政策着力点避免单一且注意协同性。  相似文献   

5.
关注数字化情境下的组织双元问题,同时突破传统净效应和单案例研究的局限,以及拓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研究边界,结合我国“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现实背景,运用组织双元理论,从结构双元、领导双元和情境双元3个角度出发,通过理论演绎和文献梳理,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从技术、组织和环境3个层面的5个前因条件对14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双元能力提升组态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化水平、企业家精神、创新资源、政府补助和市场竞争都不是“专精特新”企业提升双元能力的必要条件,企业实现高双元能力是技术、组织和环境多层面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2)“专精特新”企业提升高双元能力的组态有3种(共4条关键路径):创新资源主导型、技术与管理协同驱动型和政府支持下的自我驱动型,其中创新资源均为核心条件、具有普适作用,同时市场竞争均为非核心条件;(3)导致“专精特新”企业非高双元能力的组态有4种(共5条关键路径),均包含创新资源缺失。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应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多层面分析自身现实基础,选取不同的等效组态路径提升双元能力,同时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  相似文献   

6.
黄钰婷 《技术与创新管理》2021,42(5):519-526,535
为加速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我国除港澳台外其余31省份的数据,对我国不同省份数字政府建设路径进行组态分析,探究了不同地区数字政府建设模式与组合路径.研究发现,目前的数字政府建设主要存在3种模式,即多管齐下引领型、核心要素主导型、优势组合推进型,对应了5种不同的组合路径.通过研究得出的不同模式和不同的组合路径,有助于各省政府根据自身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更好地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能力是加快区域经济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完善制度政策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制度基础观,应用组态思维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以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样本,选取市场化指数和传统主义文化作为正式与非正式制度要素,探索制度组态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单一制度要素无法构成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良好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构成组态能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传统主义文化可以弥补正式制度要素不足,两者构成组态也能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产生高与非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制度路径并不对称。研究揭示了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制度路径,有助于全面认识制度组态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正式制度要素和传统主义文化间的耦合关系,并为政策制定者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众创空间社会网络与合作伙伴社会网络的复杂交织关系是众创空间的突出特点,对提升众创空间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运用聚焦组态效应的定性比较分析法(QCA),探讨网络特征要素的组态效应对众创空间绩效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1)获得众创空间高绩效有赖于网络特征要素间的组态效应,并且存在3种路径均可提升众创空间绩效,即网络中心性-关系强度主导型、网络结构主导型和关系嵌入主导型;(2)众创空间不同网络特征要素之间存在相互替补效应,这有利于获得众创空间高绩效;(3)网络中心性和关系强度是影响众创空间高绩效的核心条件,二者能有效增强网络特征对提升众创空间绩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面临双重压力,亟须依托高技术集聚塑造创新优势、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这是我国区域发展有效应对挑战的关键。本文以我国30省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并结合区域创新环境要素探索了高技术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多元路径与复杂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能够通过“专业化集聚—研发资金主导型”“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下多维度协同型”“创新资源—多样化集聚/政府支持—数字经济协同型”3种路径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路径存在地区异质性;依赖于特定创新环境,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具有协同效应而非此消彼长;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创新环境之间通过等效替代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结论有效揭示了两种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环境因素联动匹配作用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复杂机理,扩展了现有研究,使理论充分对话实践,为不同省市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针对性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厘清区域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两个层面协同助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复杂作用机制,并克服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倾向于关注单个要素净效应的问题,基于组态视角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整合创新网络层面与知识流动层面的6个要素,以我国29个省份为案例样本探索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的组态构型与发展路径。结果发现,单个要素并不构成驱动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高知识扩散在解释区域创新驱动原理时扮演更为普遍的角色;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组态路径有3条,即高知识流动下的创新网络均衡型、高知识流动下的网络链接主导型和知识扩散-网络规模主导型;创新网络四要素在解释区域创新驱动机制时存在替代关系,产生非高区域创新能力的组态路径有4条,且与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的组态之间为非对称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众创空间是我国实施“双创”战略的重要载体,提高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是推进“双创”战略的现实需要。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考虑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系统的关联特征,构建了两阶段混联网络DEA模型测度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然后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寻效率提升路径。结果表明:我国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整体效率全国均值仅为0.584,且至少75%的地区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整体效率在0.7以下,我国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分阶段来看,招商引资阶段、创业团队孵化培育阶段和企业孵化培育阶段效率均值分别为0.708、0.773和0.818;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活动各阶段的效率均受政府财政补贴、市场化水平、区域众创空间规模以及创新创业运营成本这4个条件的协同影响,并且这4个条件的不同组态构成了8条效率提升路径,并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市场驱动型”和“政府驱动型”两类模式。招商引资阶段适合“市场驱动型”提升路径,创业团队培育孵化阶段适合“政府驱动型”提升路径,而企业孵化培育阶段兼顾了“市场驱动型”和“政府驱动型”两类提升路径。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我国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水平,也能够为提升我国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效率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基于WSR理论的分析框架,以我国91家产业创新实验室为样本,通过fsQCA的组态分析范式,剖析产业创新实验室高创新效率的驱动因素组态及提升路径。结果显示:(1)单一因素无法推动产业创新实验室的高创新效率;(2)存在3种能够驱动产业创新实验室高创新效率的组态路径,分别是“物理”层面的创新生态环境型组态、“事理”层面的高组织创新驱动型组态,以及“人理”层面的高层次人才引领型组态;(3)发现了1条能够产生低创新效率的组态路径。故建议相关组织为提升产业创新实验室创新效率,需审慎思考自身资源特征优势或劣势,并结合“物理-事理-人理”三个层面的因素组合,优化调整资源配置与优势能力建设,以摆脱条件劣势局限,实现创新效率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中国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提升策略,基于I-CAGE框架,以62个国家为案例国,采用NCA与fs QCA探究中国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的组态路径,剖析创新因素、文化因素、制度因素、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对中国知识产权贸易竞争力的协同效应。研究表明,不存在导致中国知识产权高出口额和高进口额的单个必要条件,但制度因素对知识产权进口和出口、创新因素对进口发挥着相对重要的作用;对于高出口,存在经济驱动下制度主导型、文化驱动下创新主导型和经典CAGE主导型3条路径;对于高进口,也存在经济驱动下制度或创新主导型、制度和创新主导型和经典CAGE主导型3条路径;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知识产权贸易,是提升中国知识产权贸易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随机前沿函数,考查了2002-2011年我国各省市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活动,分别对R&D中间产出效率和R&D最终产出效率进行衡量,进而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产出效率的具体效应.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R&D投入未形成规模经济,且R&D资本投入比R&D人员投入效率高;各省市高技术产业R&D效率差异明显,具体呈东部领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落后的现状;企业规模、政府政策影响、市场化程度、市场结构以及时间因素对高技术产业R&D中间产出效率和R&D最终产出效率的作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R&D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敏  谢富纪 《软科学》2009,23(10):1-5
运用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R&D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东部沿海、东北、中、西部四大地区R&D资源配置效率呈现明显的"阶梯递减"现象;R&D资本存量要素产出弹性,远大于R&D人力资源要素产出弹性;国际贸易强度、地方政府对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等外生性因素,都对R&D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产业转型中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问题,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例,遵循市场经济理论和问题导向法,探索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机理和实现路径,发现其决定性力量是市场。基于市场的选择,工业互联网的软件集成云架构、大数据分析能力、全覆盖智能感知功能、要素互联互通优势,可促进纺织服装产业补齐信息化短板、走向定制化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开展融通创新。针对工业互联网市场化运作量质仍待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中小企业嵌入工业互联网的意愿和动力不足以及相关人才奇缺等制约因素,提出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核心在于实现市场融通,需要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双向发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激发中小市场主体嵌入上云的内生动力;以市场化方式加强金融支持;发挥融通创新的市场促进作用;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背景,采用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09—2014年度的财务数据,从终极产权的视角考察了混合股权与企业研发投资的关系,探讨了混合股权对企业研发投资的作用机理和双重效应以及当前市场化进程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股权类型相比,混合股权有利于企业研发投资;混合股权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资本支持效应和股权治理效应,股权混合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研发投资,且对大股东资金占用与研发投资之间负向关系的治理效应越强。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高市场化水平,低市场化水平会约束混合股权的资本支持效应,但会放大其治理效应。研究结论为我国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创新成果类型视角,将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分为学术产出成果和经济产出成果,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对高校科技创新的学术产出效率、经济产出效率及其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发现有:(1)样本期内,高校的学术产出是投资驱动型的,学术产出成果的增加主要依靠RD资本经费的投入来实现;RD资本存量对高校经济产出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而适当增加RD活动人员有助于提升经济产出效率。(2)各省份高校之间的学术产出效率、经济产出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但都呈现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分布特征,表明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关联程度。(3)加强高校的科技活动交流可以显著提升高校学术产出效率和经济产出效率;高校普遍偏重"数量"的考评制度使得RD人员素质和学术产出效率显著正相关,与经济产出效率非显著负相关;样本期间,加大政府经费支持力度不能有效提升学术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9.
国际研发投资通过三个渠道影响东道国自主创新能力,即东道国研发资本边际产出能力、研发投资水平及研发人员素质、研发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同类型的东道国拥有的过程机理并不一致。基于2000—2012年跨国研发数据,利用路径收敛设计方法,实证比较了上述过程机理在不同类型国家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国际研发投资虽然有利于低收入国家RD资本的边际产出能力,但总体上降低了其自主研发的投资水平和研发效率。未来应立足于国内市场提质升级、人力资本积累及企业家精神培育,以发挥国际研发投资提升低收入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技术要素市场发展和改革的创新实践,用全景扫描方法系统梳理广东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践与成效,分析广东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存在的不足,包括技术要素市场化程度总体仍然不高,配置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技术要素市场服务体系服务能力不强,资本要素对科技成果转化配置较为薄弱。最后提出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统筹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加强技术要素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技术和资本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