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沪深两市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数据,研究了企业决策权配置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从终极产权视角考察了不同性质实际控制人下混合股权对决策权配置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及不同决策权配置方式下混合股权对技术创新经济后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决策控制权与决策制定权分离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股权混合度越高,对两者的正向调节效应越明显;得益于混合股权的治理作用,决策权合一时混合股权对技术创新与企业价值正向关系的促进作用比决策权分离时更大.研究结论为企业基于技术创新的价值创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11-2015年度的制造业和信息软件行业作为样本,讨论混合所有制企业控制权特征因素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影响。本文利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发现:混合所有制企业中非国有资本董监事分享控制权会抑制了企业研发创新。同时,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制度环境深刻的影响,与制度薄弱地区相比,制度完善地区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特征更有利于激发企业的研发创新,并抑制了堑壕效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企业改革不断推进,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2011—2018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为样本,研究股权结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股权多样性和股权融合度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不显著,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于非国有企业,股权多样性和股权融合度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叶松勤  凌方  廖飞梅 《科研管理》2006,41(1):202-210
以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背景,基于沪、深两市2009-2016年间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实证考察了政府控制层级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央企的费用粘性比地方政府控制企业的费用粘性要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不同政府控制层级下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地方政府控制企业的费用粘性抑制作用更强。此外,对于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央企而言,在其内外治理机制较差的情况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费用粘性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而在内外治理机制较好的情况下抑制效果则不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拓宽了费用粘性的研究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我国国有企业费用粘性居高不下的情况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对市场化进程推进与高管持股比例提升在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所引发的经济后果的认知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后建  张宗益 《科学学研究》2014,(5):744-753,755,757
利用大样本微观企业数据,从官员激励视角研究了现行官员任期制度安排下,地方官员任期、腐败对辖区内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从而为地方官员治理、腐败治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来自转型国家的微观证据。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地方官员任期和腐败分别与企业研发投入呈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即适当延长官员任期和适度的腐败水平皆有利于促进辖区企业研发投入,而过长的任期和过高水平的腐败则会抑制辖区内企业研发投入,特别地,官员任期会负向调节腐败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官员任期、腐败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会随着市场化进程、产业性质和所有制类型的差异而发生显著变化。本文的结论对于促进地方官员治理、腐败治理和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有文献还未就国有股权对企业“研发视野”的影响开展研究。本文以2010 —2015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国有股权对研发投入和研发视野(广度和深度)的直接作用,以及研发投入在国有股权与研发视野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国有股权对研发投入、研发广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对研发广度和研发深度存在显著正向作用;研发投入在国有股权与研发广度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最后,从“现阶段权衡国有股权在创新中的利弊”和“长远重塑国有股权在创新中的角色”两方面对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考察股权激励对企业研发投资影响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检验了关键契约条款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资水平;激励模式存在异质性影响,相较于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对企业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强;激励力度与研发投资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只有适度的激励水平才有利于驱动企业的研发投资;长期的激励契约能对研发投资产生促进作用,而短期契约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是通过利益协同效应和风险承担效应两个可能的渠道驱动企业研发投资的,但两类中介传导机制因激励模式、激励力度和激励期限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2—2014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高管持股和现金流量对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高管持股与研发投资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企业自由现金流与研发投资正相关。因此,对企业高管进行适当的股权激励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研发投资,但持股比例需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会产生壕沟防守效应,保持充足的自由现金流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2009—2016年在我国深市创业板上市的153家企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风险投资对企业研发国际化战略的影响以及这种关系对于风险投资机构特质的状态依存性。结果发现:(1)风险投资支持不仅能够加强企业研发国际化深度,还能拓展研发国际化广度,风险投资支持对企业实施研发国际化战略具有积极影响;(2)风险投资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对风险投资股权背景、声誉背景、投资期限、是否实行联合投资策略以及是否参与公司治理存在显著的状态依存性。当民营背景、高声誉背景风险投资介入、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期限越长、采取联合投资策略以及能够参与公司治理时,其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企业研发投资水平的高低会决定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与融资优序理论,构建“会计稳健性-融资约束-企业研发投资”的概念模型,并以股权结构作为调节变量,研究会计稳健性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正向影响;融资约束在会计稳健性与企业研发投资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会计稳健性通过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进而影响企业研发投资;股权结构在会计稳健性影响企业研发投资的过程中能够部分起到调节作用,具体来说,股权性质与股权制衡度能够调节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而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试图从新的视角考察混合所有制企业在不同研发投入规模下的创新差异,从而剖析股权制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最优方向选择问题.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基于2005—2018年A股部分上市企业数据分析当前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着重分析混改政策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路径.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显著提升国企生产率水平,总体呈现递增的动态影响,并且对大规模研发企业、垄断性行业企业的政策效果尤为明显;规模化研发投入是国企混改提升企业生产率的重要路径,国有资本大规模研发企业比重处于50%~75%时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生产率,小规模研发企业比重小于25%时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对促进国企混改提出促进股权多元化、保持较高国有股比重、优化激励考核制度、采取差异化混改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韩先锋  惠宁 《软科学》2016,(4):56-59
基于所有制差异视角,采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2014年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技术考察了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强度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三门槛效应;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表现出明显的所有制差异;企业规模、金融支持、资本结构等因素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的影响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控制权-股东结构-管理层持股”的模型,采用fs QCA法,探索提高半导体企业创新绩效的股权配置的方式。研究发现,存在“国企主导-混合制衡”“非国企主导-多元股权-股权激励”“多元股权-混合制衡-战略资本引领”“多元股权-混合制衡-股权激励”四种产生高创新绩效的混合股权配置组合;高混合股权制衡度是半导体企业获得高创新绩效的重要条件;战略资本与管理层股权激励之间有一定的替代关系。研究结论为推进半导体企业的双向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4.
以深圳证券交易市场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股权结构和公司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的提高降低了公司的研发投资,而股权制衡则促进了公司的研发投资。进一步,在区分公司类型和市场化指数的情况下,研究表明,相比较非制造业的上市公司,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研发投资之间显著负相关;相比较市场化程度低地区的上市公司,市场化程度高地区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研发投资之间显著负相关。提出要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需完善大股东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一方面私募股权投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研发带来企业可持续创新,在这两个方面的综合影响下,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企业中,什么样的支持企业能力特征会带来企业的高研发投入,进而带来企业的可持续创新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以43家创业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2007—2012年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企业制造能力、人力资源能力、盈利能力及企业综合能力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而企业成长能力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翟淑萍  毕晓方 《科学学研究》2016,34(9):1371-1380
以2010-2014年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持股的利益趋同效应和管理防御效应如何作用于政府资助对研发投资的影响,以及股权治理机制能否对高管防御效应产生治理效果。研究发现:(1)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2)高管持股比例适中时,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较强的激励效应;高管持股过高或过低时会产生管理防御效应,从而抑制了政府资助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的激励效应;(3)股权制衡度和基金持股比例的提高能够抑制管理防御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强政府资助对研发投资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7.
基于管理者权力理论,以2002—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公司高管利用权力影响股权激励对研发投资的效应.研究发现,相对于非经理控制型公司,经理控制型公司中高管的权力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在经理控制型公司,高管可以通过权力影响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之间的相关性,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将减少研发投资的力度,即权力越大,股权激励对研发投资的激励作用越小.研究结论为公司有效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也为深入探究公司治理和管理者权力效应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证据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已被确定为推动和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随着混改的推进,国企股权结构的变化势必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以2013—2017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混改国企的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且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加对企业绩效有积极作用。混改国企中第二大股东是非国有股东,前两大股东性质不一致,则制衡有效。鉴于我国目前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制衡水平较低的现实,应适当提高除第一大股东外其他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并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和增加非国有资本和不同背景的战略投资者的比例,促进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制度环境与企业投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静  陈晓 《科研管理》2016,37(9):123-135
基于我国企业投资的配置结构的视角,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阐释了制度环境如何影响宏观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紧缩货币政策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抑制作用却不明显。同时,针对多个不同制度环境因素,政府干预水平与过度投资呈正相关关系,而金融发展水平和法制化水平与过度投资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越高企业越容易出现过度投资的行为,而地方的金融发展水平和法制化水平越高能有效的抑制企业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20.
私募股权投资时机的选择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私募股权投资时机对被投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选取深圳中小板的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私募股权投资选择不同的时机进入,会对被投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同影响。初创期进入与企业盈利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扩张期进入则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成熟期却与企业盈利能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入时机越早,对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越明显,企业的资金和资本越能够得到迅速增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