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黄苗子 《收藏》2007,(6):36-38
我到西安头一次是1957年。正好30年以后,1987年,我又来了。这两次都和赵望云先生有关。我头一次来是应赵望云先生的邀请,他当时是西安美协主席,我同叶浅予先生一起来的。第二次,我却是来参加赵望云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会。我和西安的因缘,是和赵望云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翁心诚 《精武》2010,(4):26-28
一、神品太极图妙在哪里 我在傅仁东先生大名下(《精武》2010年第1期第9页)多次凝视良久,那是吴作人先生所作被编者誉为神品的太极图,我想象吴先生在太极思维状态下龙飞凤舞而成的这一幅图,简直神妙得无法言说。古往今来,多少人绘制过太极图,或刻板而拘囿其形,或循规蹈矩而少了神韵。先生此图尽显太极思维之特色,将具象与抽象完美和谐地组合一起,令人回味无穷,百看不厌。我试说一下它的神妙:  相似文献   

3.
永志 《围棋天地》2008,(1):102-102
看了贵刊2007.8期刊登的查丕栋先生的大作《江东独步王文度——谈棋盘何以称“方幅”》一文,受益匪浅。但是查先生对“王(坦之)以围棋为手谈,故其在哀制中,祥后客来,方幅会戏”中“方幅”一词的解释,我认为不尽确当。  相似文献   

4.
文钟然 《收藏》2007,(3):86-87
我的书画藏品中有一幅现代艺术大师傅抱石先生的《春光烂漫图》,一幅当代著名的中国美术史论权威、书画家王伯敏教授的《野航图》,此两幅作品都是山水人物的小立轴。这两幅小小的山水画,尽现二位艺术大师传统山水画之深厚功力,融古合今,中西一炉,将工笔和写意、水墨和色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书生 《精武》2005,(12):1-1,13
早就有采访布秉全先生的想法,具体说是在2000年,其实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布秉全先生的父亲布学宽先生留有一缕美鬓,而布秉全先生无论在何媒体亮相都戴着一幅墨镜。[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一次偶然的机遇,笔者认识了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记得那是在1974年,经吴县革委会批准,吴县体育军事接管线选择在群众体育开展比较活跃的木渎镇,将原露天灯光篮球场改建成室内体育馆,总面积达1623平方米,看台上有1200个座位,二楼为招待所,成为当时率先在苏州地区有体育馆的县。峻工前夕,经县文教局杜大鹏先生的介绍,请费新我先生书写“吴县体育馆”馆名,从多幅书稿中挑出一幅,木渎镇上的“吴县体育馆”五个大字就中出自费老之手。从此,笔者与费老有了往来,接触中他谈到书法与体育的见解,至今记忆犹新,令人回味。那是1981年,费新我先生已79…  相似文献   

7.
李烈初 《收藏》2008,(6):82-84
2007年9月,金华报社的朋友打电话来,说有位芝溪藏家要我鉴赏一幅古画,我答应了。来人叫方衡君,拿来一幅清朝邹一佳的山水大中堂《石径山图》。  相似文献   

8.
王永林 《收藏》2008,(1):106-108
少年时对黄叶村先生,这位我父亲的老友、我接触的书画第一人黄伯伯的记忆,随着时光的流逝渐已模糊,但常过眼的叶村先生书画旧作和他送我的幅幅丹青,又时常触动着我的内心情感,使我提笔写下这篇对“竹痴老人”黄叶村先生书画艺术的感悟和见解,以表达芜湖人对这位艺术前辈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9.
刘曦林 《收藏》2016,(11):136-137
我曾有幸拜观过李可染先生家中所存近干幅素描、速写及有关资料,还有一些形象笔记和学习笔记,其数量及精湛的表现令人叹为观止。1991年,我发表过一篇《从自然到艺术的跋涉——李可染素描、速写论评》,述及李可染先生五六十年代的素描、速写,以及七八十年代的速写和研究性资料。  相似文献   

10.
刘寰 《收藏》2008,(12):69-69
1972年9月,我曾到天津拜访孙奇峰先生,在那里遇到一个年龄如我大的青年,他拿来一件横幅的李苦禅所画《水墨花鸟》给孙老师看。这时,我突然想到在鞍山一藏家中曾看到过一幅李苦禅画的如八大山人一类画风的《鱼》。那时我们几个画友曾从“苦禅”二字猜想着他可能是一位性情冷漠的苦行僧式的独身老人。这时从这位青年口中我得知李苦禅先生就住在帅府园中央美院宿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