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自成体系的传统绘画,原作重画是中国画创作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我们在一些中国画作品的题款中。经常看到有“重写”字样,有的还把“重写”具体到“第几次写之”或“写某年旧稿”。中国画的肖像画称写真。  相似文献   

2.
王雄伟 《收藏界》2014,(7):91-93
去年过年前的某一天,我接到大理州美术馆筹建人高为华的电话。说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有个公益项目,准备邀请一批美术家画文化名人。其中梁启超和宋美龄肖像画让我两个选一个。思考了两天我答应画梁启超。  相似文献   

3.
吴恭让 《收藏》2007,(5):85-85
这两帧清朝宫廷一品王爷夫妇及侍仆的肖像画,长26厘米,宽16.8厘米。画种属没骨重彩,画工非常精细。一帧绘王爷坐椅读书,男仆捧茶。王爷头上顶带花翎,身穿官服,表情凝重,若有所思,男仆双手奉茶,神态谦恭,一脸稚气。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6,(7)
正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肖像画,在中国古代称为写真或者写照。关于肖像画,中西方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中国东晋画家顾恺之曾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透过眼睛能够感受到人物的灵魂,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对此也深有感触,他笔下的人物肖像几乎都有一双冷峻而锐利的眼神,《侏儒》画中人物赛巴斯蒂安的眼神,冷峻犀利而又充满哀怨。尽管认识到这一点,中国的画家比西方足足早了1000年,  相似文献   

5.
正有人戏言:"没参加过BP肖像画大奖赛,怎么还好意思说自己是肖像画家?"的确,当下欧美艺术家见面时的问候语似乎也已变成了——"今年参加BP了吗?"英国国家肖像画廊前馆长桑迪·奈恩与彼得·马瑟合著的《500肖像:BP肖像奖》一书中指出: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有超过500位全球最为活跃的艺术家参加了BP肖像竞赛选拔。由伦敦国家肖像画廊(又称"英国国家肖像馆")主办的"BP肖像画大奖赛"是全球最负盛名的肖像绘画竞赛,在业界素有"肖像画的奥斯卡"之称(英国《星期日邮报》)。BP肖像画大奖赛在伦敦国家肖像画廊举办了39届,自1990年  相似文献   

6.
潘惠民 《收藏》2006,(8):70-71
肖像画面我国传统绘画中称“写真”“传真”“传影”或“传神”,是一种以具体人物形象为对象的人物画,瓷上肖像画,俗称“瓷板画”“瓷像”,是一种直接在瓷板(器)上绘画的瓷制艺术器,瓷上肖像画是在中国传统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照相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结合的产物,源于清末景德镇,创始人为邓碧珊(1874-1930年)。文革瓷绘肖像是指“文革”期间制作,以描绘毛泽东等各种形象为主的瓷上肖像作品,是行泽东时代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刘曦林 《收藏》2006,(2):33-33
余多年研究画学,那“画”字是疏忽不得的。除此而外则重一个“文”字,文指文思、文心、文化。宋代邓椿将“画”与“文”衔接起来,有“画者,文之极也”之概,此说成为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画美学思想之核心。  相似文献   

8.
孟浩然、王维山水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浩然和王维山水诗的共同点是写自己亲身经历有感而发的事物;语言清新,不事雕琢,看似平常,寓意深远。其差异是:1.孟以儒意写诗与王以禅趣写诗;2.孟诗有我之境与王诗无我之境;3.孟诗无画之境与王诗有画之境。  相似文献   

9.
正BP肖像奖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肖像画竞赛,它代表了当代肖像画界的最高水准。英国第二大畅销日报、创刊于1896年的《每日邮报》把"BP肖像奖"称之为"肖像画的奥斯卡"。此奖创立于1980年,每年一届,在英国国家肖像画廊举办。英国石油公司(BP pic)自1989年以来一直赞助这个肖像画竞赛,为此,它又被称为"BP肖像奖"。"BP肖像奖"设立的奖金总额高达7.4万英镑(约计70多万元人民币)。"BP肖像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7,(11)
正在北京画院的"笔砚写成七尺躯—一明清人物画"展中,有一幅非常特殊的肖像画——无款《张林宗肖像》(上海博物馆藏)(见图1)。2017年9月23日,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凌利中先生受邀在北京画院年会上做了"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以无款《张林宗肖像》作者考为例析清初遗民书画特点"的主题发言(见图2),讲述了肖像画背后的张林宗及肖像画作者赵雪江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20,(10)
正2020年7月15日开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数量浩大、题材丰富、形式各异的明清肖像画作品。本展共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50余件(套)肖像画及其辅助展品,全部是深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库房沉睡多年的作品,从不同方面展现明清肖像画的历史、文献与美学价值。展览主要以四个单元来展示明清肖像画的概貌,借此,既可体味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肖像画的特色,亦可了解明清时期肖像画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将围棋比作绘画,棋盘就像是一块白色的画布,随着对局双方的出招而被涂上各种各样的颜色。尽管有好画与坏画之分,但是绝对不可能有“正确的画”与“不正确的画”之分。但大多数业余爱好者,不是将围棋当作绘画,而是将围棋看成了智力拼图,其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就变成了“寻找安装在这里正确的碎片”,其正解与非正解十分明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力拼图不可能成为画。  相似文献   

13.
段天禄 《收藏》2006,(4):50-50
铁聋,名王琤(1883-1947年),晚年因耳背而自号铁聋。原籍四川,后随史移居云南鹤庆县,1913年曾鬻画于昆明。铁聋的画深得恽南田没骨画之精义,对没骨画法有很高的造诣。抗战时期,他在昆明、大理先后拜访国画大师张大千、徐悲鸿,画艺大进。所画之虎、鹰,特别是鸡,呼之欲出,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4.
余岢 《上海集邮》2009,(6):32-33
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方寸《丽江古城》(2002—9),它既是画,风景画、风情画,观赏之间,又可作为诗,可击节咏叹、低声吟唱:小桥—月牙—人家!  相似文献   

15.
董凡 《收藏界》2011,(4):141-141
与当代画坛流行的那些大写意画家相比,孟喜元在人物画上精雕细琢,是一种很不讨巧的做法。我记得苏东坡论画,曾说:"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盗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由此可见,孟喜元在人物画上的功夫是一种笨功夫,也是一种真功夫。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著名诗人沃特·惠特曼曾把美国国家肖像画廊称之为"华盛顿最高贵的建筑"。2013年,美国国家肖像画廊迎来了其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馆长金萨·赫特。金萨·赫特出生于尼日利亚,在澳大利亚长大,现为荷兰籍美国人。金萨·赫特拥有艺术史硕士学位、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墨尔本大学的艺术学士学位、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博物馆研究学位。金萨·赫特在担任美国国家肖像画廊馆长之前,是宾夕法尼亚州历史学会的总裁兼首席  相似文献   

17.
王洪续 《收藏》2006,(2):39-39
随着画轴徐徐展开,只见1米见方的赭色布质画面上,一位左手握长枪、右手持马鞭的武将戏装画像呈现在人们面前。据画上落款推算,画像已有160岁。 此画发现时,题款处有两个黄豆大小窟窿,画左侧有三四处纵向裂纹。画主金先生送到装裱店进行了修复揭裱,才显出它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8.
朱浩云 《收藏》2007,(2):66-69
整个元代尽管不到百年,但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注重笔墨情趣,融书法入画,强调文学修养和诗、书、画的统一,开创了文人绘画的新纪元。钱钟书先生曾说:“元人之画,最重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主,元人之诗,却多描头画角,以细润是归,转类画中之工笔。”  相似文献   

19.
张今我 《收藏界》2014,(7):108-109
这次潘皓老师推荐我画梁启超,内心诚惶诚恐。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如何用肖像画的形式表现成了我最大的难题。网上关于梁启超先生的图像资料甚少,而且图片很模糊。大家可能最常见的梁先生的肖像就是高中历史课本里的那张,那时正是戊戌变法时期,梁先生26岁。我和多数人对梁先生的认知差不多就停留在这个时期。又搜寻了大量关于梁先生的视频资料,看看戊戌变法后到他去世期间他的境况。  相似文献   

20.
张永芳 《收藏》2009,(12):60-60
国画大师张大千画《番女掣庞图》,据统计约有六七件之多,其中题跋300多字者共有3幅,分别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