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朝鲜新罗时期的乡歌,是朝鲜国语诗歌真正开始的标志。由于它产自于本乡本土,是原汁原味的,所以能够最为鲜明地展示出朝鲜文学及文化的民族个性;同时,乡歌又是最早出现的朝鲜国语诗歌样式,其中寓涵着朝鲜文学及文化的许多根源性的因子,留下了原始朝鲜人的生命痕迹,成为古代朝鲜人集体无意识的象征性表现。所以,新罗乡歌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呈示出朝鲜传统文学及传统历史文化的独特韵味。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其审美诉求才得以呈现于我们面前的。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人们情感升华的结晶,是一种短小精悍,内涵丰富的文学形式。学会鉴赏诗歌,对学生的情感世界可以起到丰富充实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作为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在我国的文学史中占据了绝对的核心位置。而且诗歌鉴赏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面临高考的学生怎样去读懂诗歌呢?第一步:读题目诗词的标题,具有"眼睛"的功能,是"心灵的窗户"。如果能透过这个"眼睛"去分析理解它所告诉我们的  相似文献   

3.
诗歌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搞好诗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文学趣味,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可见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一环,笔者认为诗歌教学最好的方式就是读诗。美学家朱光潜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的从读诗入手。"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一种简练的文学体裁。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同时,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即所谓诗言志。《论语·阳货》中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我们可以从诗歌中得到熏陶,得到教益,也可以从不同的诗歌中,体味到作者的心灵和脉搏,直至产生深深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奥秘历来为人所乐道。古代诗歌是古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源远流长,是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古代诗歌内涵丰富,存留着我们先人的情怀和希望,记录着他们的人格操守和志趣追求,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和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并没有因为距离今日社会的日渐遥远,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今天阅读《诗经》,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它是活着的。一直以来,它不仅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而且构建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首诗歌的理解往往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必然含有能将帮助我们去理解全文的不变的一,我们将其称为诗眼。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它清澈或浑浊都表现着一个人心灵与生命的状态,诗歌是诗人心中的所情所想。不管是诗还是词都可以将其中的核心词以"诗眼"代称,或概括或启迪诗眼起到的是能将诗歌的精气神传递给读者,让人豁然开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因此,诗歌是一种极具欣赏学习意义的体裁。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指导学生如何去品味诗歌中的情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所以,诗歌语言凝练、精辟,表达含蓄,内容丰富。当我们徜徉在诗歌的海洋里,不仅为它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所感染,更为它丰富的内涵所震慑。可以这么说,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万事万物,皆入诗词,美丽的景色,做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审美的趣味,应有尽有,对情感的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诗歌"是中国当代诗坛特有的文学现象.通过对其思想意义、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三方面的探讨,可以看出80年代"大学生诗歌"作为特定时空背景下出现的诗歌群体,它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丰富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以为要讲文学的力量发生,应先讲文学的本身。文学的作品如诗歌小说之类,和"等因奉此"的公文,"天地元黄、宇宙洪荒"的千字文性质不同。文学的特性第一是"具象"。我们平常说话不一定是文学的,但如果用文学的方法来说,便成为文学的了。譬如我们说:"日子过得很快。"这句话语不足称为文学。如果我们要使它文学化,第一就应当使其能够使人感觉到,也就是使其具象化。于是我们便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样便成为文学的说法了。为什么?因为后边的一句是具象化的:  相似文献   

12.
伍建平 《成才之路》2012,(10):35-35
正诗歌是文学的骄子,是文学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它以独特的文学形态和强烈的美学魅力——融音韵美、意境美、思想美于一炉,引导着人类走向崇高的精神境界。"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亦如此。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细节的探险     
简平 《新读写》2014,(12):16-16
在我看来,即便是浩繁长卷,其完胜之处还在于细节的力量,因为只有细节才是最为打动人、感染人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文学的写作与阅读,都是一次“细节的探险”,而这真是一件富有乐趣、引人入胜的事情。那些有趣、令人感动、回味无穷的细节,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对白、一个情节、一个描写,它们总是躲藏在我们脑子里或者书中的某个角落,你不去找它,它就躲得远远的,藏得深深的因此。  相似文献   

14.
《高二语文》(上册)学习的重点是诗词,课本有三个诗歌单元,占1/2的比重。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文学种类"。荷尔德林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从本质上讲,每一个人都是诗人——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还有人说: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她从来就代表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一个远离诗歌的民族,算不上是文明的民族。  相似文献   

15.
要知晓诗歌鉴赏五步骤,考场上面对这类题才不至于空手而归。一看题目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化而用之,题目乃诗文之精髓。"诗言志。"诗歌的题目往往是全诗内容的体现,尤其是题眼,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比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围绕诗歌的题眼"归",我们设  相似文献   

16.
洛夫的《边界望乡》是台湾"乡愁文学"中可以和余光中的《乡愁》并驾齐驱的诗歌名作。它忠实地记录了"我"在落马洲边界登高远眺故国山水时产生的情感波澜,淋漓尽致地渲染了对故国可望而不可即的哀痛,寄寓着整整一代人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同时诗歌在艺术上积极探索,既有现代诗新颖奇妙的意象美,又有古典诗歌传统的意境美,堪称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文质兼美"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姚永红 《现代语文》2009,(10):71-73
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痛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艾略特说过,诗歌代表着一个民族最精细的感受与智慧。诗歌往往以短小凝练的形式、形象含蓄的语言,表达出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文学之母。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  相似文献   

18.
甘肃是西部文学生成的重镇,甘肃的诗歌不仅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带一路"上的文学风景线。尤其是扎西才让诗集《大夏河畔》获得"海子诗歌主奖"之后,引起了读书界对甘肃诗歌的青睐。扎西才让、刚杰·索木东、离离、唐亚琼这四位诗人是甘肃典型的"70后"诗人。在新时代里,他们的诗歌呈现出了西部诗歌的独特意蕴与抒情方式:扎西才让的神性表达,刚杰·索木东的"根"文化情结,离离的西部女性性情,唐亚琼的西部都市写真等都无疑凸显了西部诗歌在"丝绸文化"地带的发展与路向。对此的阐释论述,必将见证历史、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和导向。  相似文献   

19.
崔清霞 《快乐阅读》2011,(13):120-121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国文学中的奇葩。一首首闪耀着智慧、散发着美丽光辉的诗歌,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滋润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李元洛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诗人之诗,可以养心。"  相似文献   

20.
黄晓君 《语文天地》2013,(10):47-48
爱默生说:"语言是诗歌的化石",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语言是诗歌存在的论证,如果将诗歌比作人,那么我们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它的灵魂内涵,而是它的皮囊表象,所以对诗歌的理解应该是由外向内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品味阅读的时候,要将一些平常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