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构建新能源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利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新能源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较强,其次为太阳能产业和风能产业,最后是生物质能产业。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判断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强弱的重要依据和依托手段,指标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客观性、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区域竞争力研究建立在区域经济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综述,探寻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指标体系的不足之处,为构建我国更加完善的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是决定城市群在发展区域经济中作用的关键,本文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概念、内涵以及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群资源聚集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以及综合经济实力竞争力四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城市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产业规模、发展环境、产业业绩与成长能力。文章在对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的构建路径进行分析,并运用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出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及指标层所组成的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得出了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公式,以衡量城市会展业竞争力大小,并根据竞争力得分进行竞争力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5.
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我国汽车行业1990-2004年的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规模经济、产业集中度、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对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检验前者是否为后者的格兰杰原因。结果发现除劳动生产率对汽车产业竞争力的作用不明显外,其他三个因素都与汽车产业竞争力有显著的正相关;规模经济,产业集中度是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格兰杰原因而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则不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城市竞争力的内涵,构建了由基础竞争力与延展竞争力指标构成的完整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文章基于该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浙江省11个城市的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进行实证研究及比较分析.发现杭州和宁波在基本竞争力与延展竞争力方面都具有比较大的优势,同时运用聚类分析法将11个城市分别分为3类和7类进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7.
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反映的是一地区高等教育在质量和规模两方面的综合水平和实力。在吴玉鸣等人提出的我国区域教育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就其中反映高等教育竞争力的7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将我国的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划分为五个层次。通过区域间的相互比较,得出了几点结论,最后针对结论提出了几条旨在提高高等教育竞争力、缩小区域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提升长三角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可以优化该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构建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长三角服务外包产业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及评价体系,构造判断矩阵,确定指标因子权重,通过二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及实证分析,得出长三角服务外包的人才资源、交通与通讯设施、经济环境的评价结果,给出提升长三角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区域物流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维度构建了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物流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竞争力差异评价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的级差收益不仅在城市内部有所反映,而且在城市之间也存在差别.本文是在研究国内城市土地分等和分析四川省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18个城市影响城市土地收益存在地区差异的主要因子.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项进行求取与调整,最终建立四川省城市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四川省18个地级市进行土地等别的划分,把四川省的城市分为五个等级.  相似文献   

11.
Standard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enterprises and society through the encouragement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distribution. Based on the survey of 30 typical enterprises in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in Shanghai, this paper make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comprehensive contribution of standard to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accomplishes the demonstration of standar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standardization makes obvious contribution to Shanghai automobile industry.  相似文献   

12.
简要分析了在汽车行业中对CAD/CAM/CAE技术和软件的应用,从汽车的不同位置、不同机构和性能要求等方面介绍了在汽车模具的不同技术指标上的应用特点,还分析了汽车行业应用CAD/CAM/CAE软件,有助于设计、分析、生产和数据管理,才能使本企业处于汽车行业的前列。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人才需求的分析,得到我国汽车行业人才岗位主要分布情况。针对我国目前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指出高职汽车维修专业应培养从事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汽车性能检测、汽车维修业务接待与管理等岗位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备的知识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4.
电子信息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深度应用,促进了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国内多个城市将汽车电子产业作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之一。为了评价汽车电子产业的竞争力,学者刘友金建立了竞争力评价模型——GEMN模型,构建汽车电子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实证分析了国家(芜湖)汽车电子产业基地的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汽车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各种设计、仿真软件所需的计算量也成倍增长。为给用户提供按需使用高性能服务并解决用户应用部署的依赖性问题,提升行业整体计算能力,结合汽车行业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面向汽车工业、基于分布式架构的高性能仿真云平台。该平台在充分利用硬件资源的基础上,通过集成各项业务所需的仿真软件,为用户提供云化的高性能租用服务,解决了高性能计算资源建设周期长、成本高以及资源闲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甘剑和 《高教论坛》2011,(8):129-131
本文通过校企研讨和实地走访的形式对区内外汽车维修服务行业和汽车电子产品生产厂家进行了调查,着重了解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定位和专业建设是否还与现在的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以便确定今后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为教学改革和课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汽修专业课程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准确分析汽修行业特点的前提下,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汽修专业课程模式的构建应坚持课程设置服务于培养目标、坚持体现职业教育特征以及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原则,并且依照上述原则将课程按照综合基础课、汽修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进行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8.
居住权在我国已有相关立法,人们已经认识到居住权的占有和使用两个权能,但对认知居住权的收益权能仍然不明晰,这种状况导致现实中诸多相关纠纷适法不能。因此,提高对居住权的收益权能的认识,完善居住权的收益权能立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居住权的收益权能,应从五个方面去认识:首先,它是开创者就已经赋予了的权能;第二,居住权的收益权能制度在国外立法中体呈现出日益完善的趋势;第三,居住权自身的性质就是一种用益物权;第四,居住权的收益权能有利于弹性解决适用主体的现实纠纷;第五,居住权的收益性权能也是为市场所认可的。  相似文献   

19.
国际大学创新力客观评价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研究”通过设计具有特色的大学创新力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对世界高层次大学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该研究的基本方法为指标体系法,指标体系的设计根据社会的需要,坚持科学性、客观性、可比性、创新性、可获取性、合理性的原则,并围绕创新实力、创新活力和创新影响力等一级指标展开。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汽车广泛应用了电子技术,电子技术使汽车更加安全、舒适、经济、环保。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工业技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着重阐述了电子智能化在汽车中的应用,微处理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CAN总线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及汽车的研发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