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以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的留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在华留学生身上出现的"文化休克"现象的共性和个性,并提出有助于留学生克服"文化休克"现象的建议和有益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法、越两国留学生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文化休克”现象作为案例,说明“文化休克”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并对如何解决留学生在文化适应中的“文化休克”问题寻找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因不熟悉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在中国学习和生活期间会遇到"文化休克",并由此产生不良情绪。通过加强语言培训,实行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尊重和包容留学生的文化习惯,同时潜移默化地灌输中国文化,及时疏导留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制度和规范化引导,是帮助留学生克服文化休克,尽快适应异域文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化休克现象是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影响着留学生的学习。随着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留学生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留学生中的文化休克现象日益受到重视。基于此,以长沙理工大学安哥拉留学生为例,分析文化休克对土木专业留学生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为解决文化休克问题,提高管理和教学效果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化休克是留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使留学生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从留学生这个主体出发探讨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通过发挥留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去蔽"能力,重视位育和危机教育,从而整体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治愈文化休克。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国力提升,来长留学生与日俱增,为长沙经济发展和长沙地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重要契机,传播长沙地域文化也显得更为重要.长沙地名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作为传播地域文化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来长留学生汉语习得能力,推动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让留学生更加迅速地融入当地生活,减少文化休克现象...  相似文献   

7.
文化休克是在来华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使留学生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本文从语言、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学习环境及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讨来华留学生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并从学校的教学者和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根据上述原因,从汉语教学、文化背景、管理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文化休克的对策,以此来帮助来华留学生实现他们的来华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参考前人的各种文化适应分期假说的基础上 ,通过实验调查的手段 ,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 ,把这个过程分为“观光心理阶段” ,“严重文化休克阶段”和“文化基本适应阶段” ,从生活适应情况、学习情况、课外交际情况和思维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写与比较深入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教学和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亚来疆的留学生逐渐增多,留学生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留学生来到中国这个陌生的语言文化环境会出现“文化休克”现象,学生会感到茫然无助,失去学习汉语的兴趣,严重影响了留学生学习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造成中亚来疆留学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不断对外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把中国作为留学的目的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成了我们必须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广东省是中国第六大来华留学生选取的目的地,本文通过了解广东来华留学生文化休克的现状,提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应对文化休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适应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信息技术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之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网络文化。探究网络文化的内涵,借鉴跨文化研究的成果,理清影响网络文化适应性的因素,阐明其研究意义和方法,这是保证网络教育教学顺利开展,促进个体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寻求自身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国内外关于网络文化及其适应性的研究进行述评,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西方的交流日益频繁。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当两种异类的文化形态撞到一起,彼此没有退让的余地,就会出现"文化休克"现象。试就"文化休克"的引发原因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展开分析与讨论,以找到解决"文化休克"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The translation of an instrument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is a challenging yet useful procedure, especially for constructs not widely studie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shock is one such construct. The Culture Shock Questionnaire (CSQ) developed in England was translated to Turkish. Translation/back translation with 12 translators, the committee approach, and empirical testing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opulation were the techniques employed. The results support CSQ as a potential instrument in the Turkish language as well as suggest that challeng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a research instrument, like challeng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other texts, involve serious dilemmas about the extent of loyalty to the original instrument. The current study recommends the use of multiple techniques in translation and reports on committee decisions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4.
高校英语语法课教学中内容陈旧老化和缺乏活力是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文化移入对高校英语语法课堂教学具有促进功能,通过文化移入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仅可以使原本沉闷单调的语法课堂教学变得活泼,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以积极的心态去掌握知识,既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李思远 《海外英语》2014,(13):265-266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because no language can leave its culture contexts.Therefore,if one wants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well,the acculturation is very important.But in the Chinese EFL classroom,for kinds of reasons,teachers ofte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xplanation of grammatical rules and ignored the culture input which makes many Chinese students lack of 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can not use English in a proper way.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current culture teaching in our college English class and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相似文献   

16.
区域文化的差异导致现阶段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自发异地择校,客观上造成了从社会文化和学校课程这两个方面对文化进行选择。这种选择一方面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易出现"文化休克"现象,影响学生发展。教育管理部门应重视对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加强同主要生源流入地的教育管理部门的合作,从而避免自发异地择校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孝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认为是道德修养的基点,无论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都有深刻的影响。在古代,中原的孝文化就以其强大的影响力以各种形式传播到周边少数民族,并被涵化成为其文化的有机部分,在本民族中产生着一种"文化力"的作用。《彝族传统孝文化载体〈赛特阿育〉研究》一书在这个方面视角独特,向学界展示了以董永传说为载体的孝文化,以及在历史上彝区的传播情形。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基础课程,长久以来,学生认为这是一门很容易掌握的课程,但实践证明,学生并未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已经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实例介绍项目教学在该课程中的教学过程,以期为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化休克是人们迁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产生的心理上的不适应,它是跨文化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高校新生入学后的适应过程,是典型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必然遭遇“文化休克”。从关注大学生因为异源文化而引起的“文化休克”现象入手,对文化休克进行了心理学解释,探讨了它的症状及负面影响,并提出高校重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是走出休克、走向良好社会适应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公共选修课《汽车文化》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文化》是近年来为适应汽车普及化而出现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主要目的是在大学生中普及汽车文化知识,但该课程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该文阐述开设公共选修课《汽车文化》的目的和任务.讨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安排,介绍课程的教学方法,用以推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