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上最多的矿物是什么?石英、长石、云母?答案全都错误,地球上最多的矿物,并不是我们能在地球表面看到的,它深藏在地球深处。这种一直无名的矿物处于670~2900千米的地下,即在地球内部的下地幔中。它是一种硅酸盐,属于钙钛矿家族,70%的下地幔都由它组成,但是它长期没有一个名字。那么,为什么科学家不给它起个名字呢?科学家也有自己的"难处"。要命名一种矿物,根据国际矿物学  相似文献   

2.
地球内部水的分布与循环对了解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性质、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的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地球内部水含量的探索方法、存在状态、地球各个层圈水的储存能力、高温高压下矿物中的溶解度以及地球物理观测(大地电磁和地震波)结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地球内部储存的水可能超过了地球表面大洋水的数倍.微量的水能够引起地震波速度的降低和电导率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铀、钍是人类寻找的宝贵燃料,在地球表面上找起来很费劲,人们也没有想过要到地球深处找。如今法国科学家通过分析地球内部的温度、压力和物质分布的关系后认为,地球内部很可能是蕴藏着各种宝贵元素的宝库。  相似文献   

4.
下游矿物流窜到上游 南美洲著名的亚马孙河发源于西太平洋沿岸的安第斯山脉,浩浩荡荡绵延6500千米,在东部的大西洋海岸注入大海,沿途不断扩展着自己的地盘,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河流湖泊,滋润着大面积的丛林和平原,繁衍着地球上最多的物种,这就是著名的亚马孙流域.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13,(23):174-174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指河岸两侧向岸坡爬升的由树木及其他植被组成的缓冲区域,其功能是防止由坡地地表径流、废水排放、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水流所带来的养分、沉积物、有机质、杀虫剂及其他污染物进入河溪系统。因而.河岸植被缓;中带规划是河流水质保护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条件,对维系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受到学术界、建设和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隔壁的天堂     
正2016年8月,天文学家在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周围发现了一颗行星。这颗行星被称为比邻星b,比地球略大一些,处在比邻星的适居带内,其表面上可能存在液态水。它是离我们最近的系外行星,或许也是离我们最近的适宜移居的星球。不过,在比邻星的不远处,可能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秘密。比邻星距离太阳4.22光年,在它的不远处有一个双星系统,叫做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子午線是什麼? 地面上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叫做徑線,也叫做子午線。地面上实際上並没有真实的子午线存在,它只是人們所假定的。在地球上可以划出无數條子午線,從每一個人的立足點通向南北兩極,就可以劃出一条子午線。人們假定子午線是為了便於確定地球上各個地方的位置。子午線和另一条垂直於它的線——叫做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1,(33)
河流沉积是主要的碎屑岩沉积类型,也是油气勘探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不同河流由于形成地质环境不同导致了河流类型、形态、微相、砂体展布等方面的差异。同一条河流在不同位置(上中下游)由于流域环境的变化导致河流水动力、形态、微相及砂体类型也不相同。通过对典型现代河流卫星照片的解析,总结不同河流由于沉积环境变化导致的河流沉积特征差异及同一河流不同位置沉积特征差异因素,为分析预测地下古河流特征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次选择了长江、黄河、克里雅河三条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沉积特征的典型河流,通过对三条河流分别选取中下游典型河段的分析,明确了气候、携沙量、水流量等是控制河流形态、微相类型、砂体规模及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北京东部新近沉积细粒土为对象,结合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实验对黏土组分微观结构展开研究,观察黏土微观形貌并对其结构进行分类,分析不同黏土含量的细粒土的孔隙分布特征,明确不同类型黏土结构对细粒土孔隙结构的贡献。结果表明,细粒土内黏土成分存在形式包括基质和集合体,其中集合体可根据微观形貌分为黏土团粒、黏土碎屑、絮状黏土集合体3类;压汞实验中细粒土在高压区的进汞特征受黏土组分控制,孔径分布曲线说明黏土的结构与含量共同控制细粒土的孔隙结构特征,各类黏土结构分别贡献了细粒土内不同尺度范围的孔隙;黏土基质与3类集合体的结构特征来源于不同的形成过程,结构内部矿物连接方式导致不同黏土结构在受力作用下和流体介质中的变形响应差异巨大,从而引起土体宏观性质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10.
<正>在看似平静的海面下,有一些海底的河流在涌动,它们对跨海通讯是一大威胁。在今土耳其境内,连接黑海和马尔马拉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底下,流淌着一条神秘的河流。它有河岸,有激流,在有的地方,河面宽达1000米。如果它在地面上穿行,每秒的流量可使它成为继亚马孙河、刚  相似文献   

11.
矿物微区原位原地同位素分析和定年技术不仅避免了传统常规方法繁杂的矿物分选、化学分离纯化流程和不同期次矿物的混杂,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可以在岩矿石薄片上对不同期次的矿物颗粒、子矿物、矿物生长环带和微细沉积条带等进行微区原位分析,结合矿物的岩石学特征精细刻画成岩成矿过程,揭示常规方法无法发现的现象和规律。微区原位同位素分析和定年技术及应用已形成地球化学新分支--微区同位素地球化学。随着多接收等离子质谱等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非传统同位素的分析精度大幅提高,铁等非传统同位素在自然界的变化幅度超过分析精度100倍以上,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直接利用Fe、Cu、Zn等金属成矿元素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来源,揭示某些重大地质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环境,阐明成岩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答     
火星上的暗斑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所必需的三个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和大气。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地方,就会有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地球具备这三个条件,所以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命和高级的生物——人类。在太阳和其他恒星的表面上温度达到几千、几万度,内部温度达到几百万、几千万度,生物当然不能存在。月亮上,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的卫星上,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数千个小行星上,水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上,都缺乏生命所必需的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13.
湖泊沉积物作为环境物质迁移的宿体,记录了区域及全球环境变化的信息。湖泊沉积记录具有时序分辨率高、信息灵敏的特点,在恢复和重建近代短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中具有深海沉积和黄土堆积所无法替代的优势。但是,湖泊沉积记录中环境信息的高分辨识别与提取有赖于对各种湖泊沉积地球化学过程的深刻了解和认识。云贵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翼斜坡,是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交汇影响地区。该区湖泊以汇水面积较小、入湖河流较短、湖水较深而独具特色。基于现代湖泊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国际前沿性和有待深入研究之处,以及云贵高原湖泊特殊的水文和环境地质条件,并考虑到国内已有研究基础和人员、技术支撑条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了由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万国江研究员负责的重点项目“云贵湖泊现代沉积地球化学过程及环境信息的辨识与提取”。  相似文献   

14.
草中长树     
在大兴安岭林区,有大片大片的难于恢复起森林的沼泽地,尢以河流两岸最多。沼泽地上并非完全不能长树,如果站在河岸較高处,順着河谷放眼望去。就可以看到稀稀拉拉  相似文献   

15.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最强烈的释放方式之一,而火山灰是火山喷发后不可避免的产物。火山灰由岩石、矿物和火山玻璃碎片等物质组成,直径小于2毫米。  相似文献   

16.
太阳常数在变动着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太阳把大量的光和热辐射到地球上,它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在宇宙空间里,地球虽然也从其他恒星、行星的辐射和宇宙射线中获得能量,但是所得到的热量仅为从太阳得到的热量的2,000万分之一,地球内部也放射着热,不过传到地麦的很少。至于地壳及大气中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对地表的影响更小得简直可以不算。除了海水涨潮、陨星降落、火山现象、原子能反应等和太阳辐射没有关系以外。地球上哪一种自然现象不是  相似文献   

17.
今天,在茫茫的太空中有成百颗气象卫星在那里鸟瞰着地球大气,它们日日夜夜观测着地球上的风云变幻,监测着台风、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拍摄覆盖地球表面云层、地表、海洋照片,并播发传真云图,搜集在地面上难以得到的海洋、沙漠及高寒地带的气象资料.气象卫星好比一个遨游太空的气象站,可以在很大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内对天气变化进行连续观测.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5):I0012-I0012
新华社华盛顿5月15日电(记者林小春)美国航天局15日说,该机构研究人员已利用“卡西尼”号探测器获得的数据,绘制了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泰坦”)的首份地形图。土卫六是太阳系中已知唯一有着厚厚大气层的卫星,其天空有云层,表面有山脉与河流,天文学家称之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星体。但土卫六表面的液体不是水,而是甲烷。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岩尤其是石灰岩,岩性比较致密,但碳酸盐岩具有较强的可溶蚀性和物理脆性,在一定构造条件和地下水环境中可以发育裂缝和孔洞,从而成为储集层。发生在碳酸盐岩内部的白云化作用所产生的白云岩在岩性上也可以作为储集层,并且周围致密的石灰岩易对其进行圈闭。在大陆盐湖、滨海泻湖等环境中沉积你的石灰岩往往被一些蒸发岩所覆盖,这些蒸发岩是良好的盖层,这种岩性组合是极利于油气资源储存的。  相似文献   

20.
地球表面71%的面积覆盖着海洋,火星上曾经也有河流和湖泊。李白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话说的还真对,科学上目前认为,彗星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冰,地球上的水的一部分正是由坠落到地表的彗星带来的。但是,彗星上的水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