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概念与研究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价值是指学校教育所具有的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学校教育者以人的生命需要为基础,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自觉选择。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的定位.可以取理论与实践积极互动、共同创生的研究类型;可以直接关注学校教育层面的价值取向问题;可以关注其当代中国的时代背景;可以追求建设性的、面向未来的精神取向。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反映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蕴涵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标准。立足现实,面向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实现:发展方向社会化;发展条件现化化;发展规模集团化;发展功能多元化;发展纵向高移化;发展横向互通化。  相似文献   

3.
实现教育均衡泼展、保障教育公平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客明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目前,影响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表现为:政策法规中的取向不平衡问题;社会舆论环境束缚教育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作用力愈加明显;社会管理体制和利益格局调整滞后。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各级政府主动担当,教育行政部门坚守办学规范,学校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评价是教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依据评价结果、用途的不同,可以将中小学教师评价分为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这两种不同取向的教师评价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分析,两种取向的教师评价都可以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5.
浅析教育价值取向与教育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是目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当代教育价值取向的特点是由一元化到多元化,教育要以促进个体发展为基础,以促进社会进步为主导,寻求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平衡和理性发展与情感发展的平衡,当代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对教育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打破原有评价模式中一元化的桎梏,建立新型的、符合时代发民的、适应新的教育价值取向转变,对教育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打破原有评价模式中一元化的桎梏,建立新型的、符合时代发展的、适应新的教育价值取向特点的教育评价模式势在必行;在教育评价目标上,充分反映人与社会并重的教育价值取向。在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同时,突出教育的个性化;在教育评价内容上,要体现新的教育价值取向,评价不是为了选拔、淘汰,而是为了发展、提高;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应成为当今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等性和职业性,决定了它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和管理知识为基础,着重进行高新技术教育,这是它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同时,它所传授的知识必须具有职业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发展性,而不能仅仅追求学科意义上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这是它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既不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拔高,也不是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理论压缩,而是一种具有自己独特目标取向的课程。基于这种认识,下面就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模式取向、内容取向和机制取向等谈…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病态与异化,其根源在于现实和局限性,一是由不尽合理的社会分工和职业结构决定的社会人才使用和选拔机制对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制约;二是社会生活中的某些负面效应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思想观念对教育发展的消极影响,对自身及社会局限的不断超越,是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现实需要,应通过强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性,服务功能上的能动性和价值取向上的理想性,去实现教育的自我超越和对社会局限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追求的是全新的价值观念。一方面,教育要满足其社会价值的需求,能够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教育要重视个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价值的实现。而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是课程,因此,学校课程应服务于每位学生的完整、和谐发展,服务于人本位的教育。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是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新的伦理观、价值观的反映,也是新的文明和文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进步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和平的社会发展大环境使大学生得以追求功利;二是庸俗社会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三是部分大学办学过程中蔓延的浮躁与功利化做法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培养德智体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专业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取向、四种流派:基于古典专业主义的教师智识教育思想;基于管理专业主义的行为绩效取向胜任力本位教师教育思想:基于管理主义的人文绩效取向的胜任力本位教师教育思想;基于混合专业主义的反映行动教师教育思想.不同取向和不同流派的专业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对于美国教师职业的知识性、自主性、伦理性、智识性和资格性分别具有不同的影响.虽然专业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对美国教师的专业化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但其积极影响远远不够,甚至也还经常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探索面向21世纪的教育哲学与教育经济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知识”与“价值”的冲突所构成的张力 ,将是主导 2 1世纪中国教育的基本力量。教育过程是教育参与者的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所展开的对话和不断阐释的过程。而以“最小成本实现每个参与者的个性的最大程度的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是教育经济学所探索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行教育在“度”的方面有一个“过渡”、“失度”的问题,在“量”的方面有一个“过量”、“超量”的问题,在“衡”的方面有一个“均衡”、“失衡”、“权衡”的问题。凡此种种,都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3.
张家 《大学教育科学》2007,5(5):109-112
对于"有没有用",有必要追问:何谓有用、对谁有用、何时有用、何处有用、是大用还是小用、是有用还是无用等问题.以这些来思考教育,就会发现,教育之"用",不仅是传授,更在于陶冶,其意义十分深远.讨论教育之用的出发点在于人,人的多种需要使教育有多方面之用,教育的地位由人的地位、而非政治经济的地位来支配.  相似文献   

14.
池田大作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尤其是关于创造人生的态度、意义方面的潜能,使人在德性方面不断创新;教育的内容应更多关注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方面;教育的作用是通过人的改造影响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关系,要做到教学相长,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育与社会之间要相互支持,同时教育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教育全球化也在如火如荼地涌动着。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开放是世界各国发展教育、增进了解和交流的一项策略。从教育国际交流到教育区域一体化、全球化,教育开放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开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开放战略要在全球化的视野里,主动扩大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教育交往,积极增强自身发展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教育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家长在子女心目中是否有威信,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生家长有一种“失”威倾向,文章从家长的教育能力,教育方式,教育效果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当前初中生家长“失”威信的原因,并对如何树立和维护家长威信进行了深入探讨,据此,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建议,这对于树立和维护家长的威信,促进初中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是不同的概念,创新教育充其量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教育观念、手段、方法而己。实施创新教育,必将有助于实现大学的目标和大学的理想,导引着高等教育工作者向着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正确的航向上前进。但创新教育在不久的将来必将被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所替代,因为人们对为实现高等教育终极目标而采取的教育理念、方法、手段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相似文献   

18.
Contemporary historians of education associate the term ‘social efficiency’ with a group of US educators who, in the 1910s and 1920s, aimed at creating a technocratic school and a conservative society of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However,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origin of the term indicates that ‘social efficiency’ began its career in 1894 in the UK with the writing of Benjamin Kidd. From the outset, Kidd’s social Darwinist position was disputed by sociologists and philosophers who interpreted the term from a humanitarian point of view. It was the broad, liberal approach inspired by John Hobson, Lester Ward, and John Dewey—and not the narrow, utilitarian approach propagated by David Snedden—that educators took up when they employed the term ‘social efficiency’ to define the main aim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作为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学科--教育史,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长期被忽略的原因,探讨了教育史的教师教育价值以及教师教育中教育史课程的教学原则、内容和方法等问题.笔者认为,教育史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育史学科应当在教学原则、内容和方法深入革新,以胜任其承担的教师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国内外教育发展的现状,梳理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它主要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