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误会     
每当看见书架上那两本《趣味数学》,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去找好朋友丁婧妍玩,玩着玩着,我不经意地瞅了她的书架一眼。咦,《趣味数学》?那不是我前几天丢的那本吗?于是我拿下来一看,上面还工工整整地写着我的名字!我正要叫她,她就笑容满面地走过来了,说:“哟!你可真机灵,这么早就发现我要送你的生日礼物了!”我想:还挺会编,竟然说是送我的生日礼物!于是我就说:“少装蒜了!说实话!这本书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她认真地说:“是我要送你的生日礼物呀!你怎么了?”我说:“少骗人了!这本书明明是我爸爸在北京给我买的!…  相似文献   

2.
去年12月24日上午十点,湖南省电视台记者黄河清把拍完的新闻片送到省电视台以后,带着连续几晚睡眠不足的倦意走进家门。一会儿,他爱人小徐说道:“河清,我从你脱下的西装衣袋里发现一只特殊信封呢!”黄河清半开玩笑地回答:“那是一家厂子给的一份补充材料。尽可放心,没什么秘密!”“谁说没秘密,你看?!”小徐说完,从信封里掏出一叠人民币。“记者同志,请看,十元一张的票子,三十张!”这下可把黄  相似文献   

3.
王乾荣 《传媒》2002,(2):48
我先引《绘图青红帮演义》一书里的一段对话—— 话说王四见这黑面大汉挂出青帮招牌,上前盘问海底道:“请问老大,你在门槛没有?”那汉子听得,连忙起立离座,正襟躬身答道:“不敢。沾祖爷的员光。” 这里“老大”是对青帮中人的尊称,“在门槛”即“在帮”;“起立离座”为帮规。“员光”也是“在帮”的意思。这些话是旧时黑社会隐语,如果不解释,一般人听不懂。 我再引几段网络语言—— 网友甲说:“DD,你真是个286。”网友乙说:“MM,你是个不折不扣的恐龙。”  相似文献   

4.
漫画与幽默     
石宏 《档案管理》2006,(2):90-90
汽车在水塘里她:“车子坏了。化油器里进水了。”他:“化油器进水?简直荒谬可笑!”她:“我跟你说,车子的化油器里有水!”他:“你连化油器是什么都不知道!我要检查检查。车子在哪儿?”她“:在水塘里!”看病前天上班时,我觉得不太舒服。同事赶紧陪我去医院。为了能报销,同事让我用他爸爸的名字。我难受得要命,门诊挂号和填化验单都是同事帮我弄的。抽完血,护士交代:“你明天中午到医院的接待处取化验单。”第二天,我不是特难受了,就自己来到医院。接待处的护士问:“你是取化验单吗?”我说:“是。”护士就从抽屉里拿出一大摞化验报告问我:“你…  相似文献   

5.
《出版工作》编辑部: 贵刊1981年第12期所载《科普刊物要老老实实地普及科学知识》一文中说:“有些文章内容违反基本常识,如一本讲‘世界之最’的书上讲,三万年前恐龙把哺乳动物吃光了,实际是恐龙生活在一万多年前,哺乳动物远在这以后,谁也吃不到谁。”于是顺手翻了两本词典和两本生物书,虽然各说略有不同,但共同的说法是它们都曾出现在地球的中生代(即一、二亿年前)。有一个词典的具体说法是,中生代的三迭纪,哺乳类出现,而整个中生代都是恐龙的全盛时代,到白垩纪  相似文献   

6.
一天上午,我坐在公共汽车上,正拿着一本新近出版的《新闻与写作》聚精会神地看着,一个30多岁的青年从座位后面探过头来对我说:“您是搞报纸工作的吧,我对写作也很感兴趣,您说怎么才能提高呢?”我说:“要多练习写,不要放过一切可以练笔的机会,绝不能偷懒。”他说:“对,我一定要多练习写。”车到前面一站我就该下车了,对话也就中断了。看来,今天爱好写作的青年还是不少的。有的却苦于不知道  相似文献   

7.
1994年下半年,《语文学习》准备在10月号上发一组文章纪念爷爷叶圣陶诞辰100周年。他们当然不会放过爸爸至善先生,约他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内容由他自己定。爸爸那时候在做26卷《叶圣陶集》的编辑收尾工作,实在没有时间。他对我说:“小妹(注:爸爸、爷爷经常叫我“小妹”,叫我弟弟永和为“小弟”),你来写一篇吧。”我很少写文章,要写有关爷爷的纪念文章,更觉得题目太大,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觉得非常为难。  相似文献   

8.
找报纸     
8月16日上午,信阳县十二三里桥乡莲花村青年农民李选伟为找一张《河南农民报》,在屋里闹翻了天。他弟弟小二在屋檐下哭着:“我没拿,你为啥打人,嗯嗯嗯……”。“你没拿,鬼拿了?难道它会飞?”正在菜园拔菜的李大妈,听到两个儿子在屋里闹,把菜往篮子里一丢,说: “大鬼娃子,为啥事,你又把他惹得汪汪叫?”“谁叫他拿我的报纸呢?”“我没拿,他冤枉我,嗯嗯嗯……”小二哭  相似文献   

9.
看拍摄电影《庐山恋》查尔斯·纳尔西亚他(灰上衣、白衬衫、没打领带)热情奔放地高呼:“啊,我爱你。”她(粉红色衣裙,项链上镶着一颗鸡心)兴奋得声音有点发颤地说:“再说……再说一遍。”他(坚定地)说:“我爱你,我爸爸和妈妈也爱你。”她(投入了他的怀抱)纵情地叫着:“亲爱的。”  相似文献   

10.
前段,市面上流行过一本书,名叫《学习的革命》。据称该书准备在中国销售一千万册。那广告做得铺天盖地的,特别是某著名导演,每每在电视上,都举着那本书说:“这是一本可以改变你命运的书。” 接下来,举国上下“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最逗的是,一次洒后,我跟一“三陪”狂诉自己的命不好,读了那么多的书,还是四处碰壁,一无所成。她居然从包里掏出了一本《学习的革命》,安慰我说:“看看这本书吧,它也许对你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天使的眼睛     
小小的儿子拿着一本画册来问我:“天使为什么长着一对翅膀?”我说:“因为天使在传播爱,人间太需要爱了。”儿子想了想,摇摇头说:“不对,天使太小了,他做不到。”儿子又问:“他为什么要拿着箭?”我说:“天使的箭射穿两个人的心,他们就会相爱。”儿子又想了想,摇摇头说:“把心射穿人就死了,怎么去爱呢?”我惊讶地看着儿子,却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反驳他,因为这是他的眼睛从画面上得到的最直观的印象。但是如此直观的东西,大人怎么就忽视了?突然就想起一本书上说过的话:面对孩子的眼睛就是面对上帝的审判。在《皇帝的新装》里,指着不可一世的皇帝说“他没有穿衣服”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勇士。报纸上也有过这样的报道,某地发生了一起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将自己洗脱得天衣无缝,但是,公安人员拿出作案现场的一件凶器时,孩子马上说:这把钳子是我爸爸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这句话将爸爸送上了断头台,因为他是孩子。孩子眼睛里的一切,既没有主观臆测也没有人为虚拟,只有事实,连灰尘也不可能掺进去的真实。所以,我很害怕孩子的眼睛,它流出的不管是欢喜或者悲哀,都会让人的灵魂哆嗦。所以我固执地认为,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等等加在一起,也无法诠释现代文明的方...  相似文献   

12.
晚饭后,我照常去洗白磁盆,正洗着,同队的一个同学过来了,她带着一脸笑意,神秘地说:“嗨!你‘小子’真行啊!你写的文章登报了!”当时真让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于是,我急匆匆地一路小跑,跑回宿舍,拿出近几天的《前进报》迫不及待地查阅起来,果然,我写的那篇《军校滋味》出现在报纸上,当时我真想高喊一声:“成功了!”人世间,每一次成功都要经历一番风雨。想想自己的写作过程也是如此。去年,我无意中翻开爸爸珍藏的一本剪贴本,让我吃惊的是里面各种体裁的文章都出自爸爸的笔下…  相似文献   

13.
我是医院的一名专职宣传干事,平时要给新闻媒体写写通讯报道,每年总有几十篇文章见报。同事们问我:“你怎么天天都有写的呢?”是啊,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我是如何发现新闻,如何动笔的呢?我细细想来有以下三点: 一、换个角度有新意 在采访中我发现,有些事情看起来是平常不过的小事,但认真思考一下,从一件小事也可以反映出一种新闻,关键是要多琢磨、多分析。1996年上半年,《襄樊晚报》刊登了我的一篇“车祸猛于虎,医院救人急——医务人员呼吁:市民要掌握自救互救常识”的文稿。不少熟人见了我就说:“你可真细心”,编辑也说我:“新闻嗅觉灵敏”。这是一篇小稿,但它的产生却使我悟出了文稿以外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感谢老师新野县施庵乡彭兴才我是1906年初才试着搞点新闻报道的。当时,我对新闻写作一窍不通,全凭着一股于热情,不间断地采写了几十篇稿件,可篇篇如石沉大海。正苦恼时,乡宣传委员王梅莲来到我家,她看了我的一些底稿说:“你对新闻写作的知识还欠缺。”我没好气地说:“你让我去进修吧?在这乡旮旯里你哪能给我找位老师?”王梅莲说:“如果你真有志气搞新闻写作,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位老师。”说着,她掏出了一本《新闻爱好者》杂志。说实话,当时我对这位“老师”还不太热情,谁知当我看了几页  相似文献   

15.
我刚到联邦德国工作时,一位颇谙德国情况的朋友对我说:“联邦德国是西方‘花花世界’的一个窗口。”另一位朋友对我说:“你不仅要研究这个窗口,还要透视‘花花世界’的角落。”“要透视什么样的角落呢”。这个问题一直悬挂在我的心头,并帮助我打开思路。我曾经写过一篇散文,题为《“废墟山”的启示》。这篇散文就是从一个角落里诱发的灵感。一九七九年秋,我和我的同事应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的邀请,访问了这个州的首府慕尼黑和它的第二大城市纽伦堡。这两个世界著名城市早就使我神往。因此,在这两地每参观一处,我都如饥似渴、追根究底地问清楚每一个我想了解的问题,并在采访本上记下各种各样的回答。陪同者是巴伐  相似文献   

16.
今年6月,我迁新居时,对几百册书都进行了整理,大部分过时的旧书,我都“处理”掉了,唯独随我十几年已退了色的《新闻与写作》杂志的前身——《北京日报通讯》却依然保留了下来。几十本《北京日报通讯》和1984年改刊后的《新闻与写作》,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我崭新的书柜里。一次,有位同事来我家看到这种情况,半开玩笑地对我说:“嗬,你对这些‘小本本’还真够有感情啊!”我说:“你算是说对了。”这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我当通讯员和后来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日子  相似文献   

17.
自我的挣扎:神经官能症作为一种成长障碍 电影《真爱满行囊》里,小主人公伊莉莎自从身为精神病疗养院医生的父亲那里,听说所谓精神病人“只是无法适应生活”时,他们有如下的对话: “爸爸,我觉得我快发疯了.” “为什么这样说?” “我也无法适应生活.” 影片根据法国女作家安娜维亚珊丝姬的同名畅销作品《真爱满行囊》改编而成.  相似文献   

18.
报上登出了张景然要出版《点校赵忠祥(岁月随想)》一书的消息。消息称赵忠祥说,该书“若真成书我可能对簿公堂”,“现在每个人都应该认认真真地作好自己的工作,而作为公众人物的自己不应该用太多的时间在这件事上,而希望能把工作干得更出色”(《无锡广播电视报》)。一位老教授很关心这件事,他问我:“你怎么看这个事?赵忠祥为自己书里的错字对簿公堂,他怎么说呢?”我看他的疑问有道理。书里的错字多,而且不是出于盗版,在青少年中造成了不  相似文献   

19.
走进图书馆,我听他们说— 图书管理员的话千百个读者对我说:“我借《家》”,“我借《复活》”,‘我借《微积分》”,‘我借《十万个为什么》”……我听到一个共同的声音:“我们饥渴!我们饥渴£”我走进书架林立的书库,—潜入知识的千江万河,我取来一本本精湛的书籍,—引来一股股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报刊发行期已到了,单位的业余发行员问我:“你明年打算订些么子报刊呢?”我不假思索地说:“我还要订阅《新闻通讯》,她对我的帮助太大了!”我已连续二年订阅《新华日报》社主办的《新闻通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