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人 《新闻三昧》2003,(9):21-21
近年来我国媒体刊播的假新闻有不少是由于盲目相信真实新闻源造成的。今年6月1日媒体报道无锡庄风梅路拾百万美元坐等两天归还失主,6月9日某晚报报道辽宁瓦房店市冷云女士3年多不吃饭,这两则假新闻分别是庄凤梅、冷云本人自己讲的。今年7月,我国不少报纸报道,“电脑接口植入大脑,常人摇身变成超人”;去年11月,我国一些报纸报道,埃及一具已有3000年高龄的女木乃伊3月出土后开始怀孕,到11月已怀孕8个月;这两  相似文献   

2.
盛蓉 《新闻界》2003,(4):50-5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近两年来,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上海《新闻记者》杂志披露,2001、2002年全国出现的假新闻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令人吃惊。“千年木乃伊出土后怀孕”、“美国医生操刀换人头”、“地球生命只剩50年”、“意韩赛主裁判死于乱枪”、“武汉大学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女大学生状告爸爸的吻”等假新闻涵盖了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应该指出,近年来,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少数媒体从业人员为抢夺市场,一味追求抢发新闻的速度和新闻对受众的刺激程度,造成了对新闻趣味性的极端强化和对新…  相似文献   

3.
某些小报2002年11月上旬转发了美国《世界新闻周刊》的一条耸人听闻的奇闻。奇闻说,埃及考古小组2002年3月在开罗发掘出一具3000年前的女木乃伊。这具木乃伊竟在出土后怀孕,迄今已怀孕8个月,学院看守人西塔尔被指是胎儿的父亲。这个木乃伊,现存放在学院内,估计将在不足两个月后临盆。学院研究员肯定,这具木乃伊在被发现时没有怀  相似文献   

4.
2002年十大假新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去年本刊评选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迅即为国内外无数媒体所转载。但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我们毫无兴奋可言,却感到自责和愧疚,因为在我们的理念中,新闻和造假本是水火不容。原打算“十大假新闻”的评选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但是,2002年的传媒依然生产了为数不少的假新闻,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初衷,再作冯妇。比较而言,今年的假新闻有几大特点:一是数量多,几乎涉及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因此,今年我们的“评假”活动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即在每个新闻类别中评选出一条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二是完全造假的少,更多的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让人莫辨真假;三是假新闻的背景复杂,有些假新闻甚至是由一些利益集团直接参与编造。就在本刊付印之际传来消息,一些媒体炒得火热的所谓“三亚有望成为公开品尝虎肉的城市”,纯属无稽之谈,有关主管部门认为,这可能只是一条“经过策划的假新闻”,可见新闻打假之难,更可见对新闻打假决不能有丝毫懈怠;四是上当受骗的多,如转载国外“造假专业户”制造的假新闻。当然,让我们感到欣喜的是,传媒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公开向读者致歉。如《家庭》《北京晚报》《扬子晚报》《华商报》等。同时,对造假者开始动真格,如《家庭》杂志解聘编辑,《华商报》开除记者……为了让新闻造假者遗臭万年,  相似文献   

5.
读 到今年第1期《新闻记者》发表的《2001年十大假新闻》 ,我不知该笑还是该哭。笑的是这些假新闻之荒谬绝伦 ,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哭的是这些假新闻大多出自专业新闻工作者之手 ,并且被一再转载。我们的新闻媒体居然制造了这么多的假新闻 ,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悲哀 !《北京青年报》曾接连三次发表“换头术”的假新闻我想以《2001年十大假新闻》中一条假新闻为例 ,来谈谈假新闻不断出现的惯性和顽固性。如果不了解情况 ,人们或许以为《北京青年报》2001年7月22日发表的“美国医生怀特赴乌克兰操刀换人头”的消息 ,只不过…  相似文献   

6.
传播虚假新闻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闻记者》接连两年(2001、2002)发表了全年十大假新闻的分析文章,读来令新闻界有识之士为之扼腕。假新闻何以泛滥?笔者认为,除了作者动机不纯、故意造假和媒体把关不严等主观因素外,关键是对造假者的惩处力度不够。我国没有专门的《新闻法》,但惩处造假者并非无法可依。其实,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及规章中已规定了传播假新闻的法律责任。根据假新闻的具体内容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假新闻传播者应承担行政、民事和刑事等不同的责任。传播虚假新闻的行政责任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制定的许多文件和规章中,都有对传播虚假新闻的惩…  相似文献   

7.
《新闻记者》2004年第1期评出了2003年度十大假新闻。假新闻人人痛恨,曝光以警示,这很好。但问题是,从来就不曾听到媒体对发生这类事件的“善后处理”。由此不免让笔者想到《纽纽时报》的“造假风波”。同样是面对造假,“时报”的做法显得成熟而理性,值得我们新闻界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新闻真实性面临新的挑战。2010年,著名作家金庸逝世的假新闻源自一家主流媒体旗下的网站,此外,《一女生世博排队被强奸怀孕》《鲁迅作品大撤退》等假新闻也始于互联网。这种虚假新闻是单个报道的内容信息与事实真相完全不符,伪在微观,或日具体新闻报道失实,此即新闻真实性与互联网遭遇所出现的变形。贾亦凡等人在《2010年十大假新闻》中介绍的十大假新闻,  相似文献   

9.
李扬 《传媒观察》2003,(5):41-42
当做假账、吹黑哨导致某些行业发生诚信危机的时候,我们也会自然联想到有关新闻诚信度的话题。特别是接二连三的新闻事件,更使我们无法回避目前报纸所存在的信用危机——年初,华东理工大学关于学生德育行为准则的一场讨论,被演变成学校成立“捉吻队”这一荒诞风波;此前,四川某报道听途说,在报道中把汪国真描写成穷困潦倒的文人而引发一场诉讼官司;更有诸如“千年木乃伊出土后怀孕”、“刘晓庆在狱中有空调有淋浴”、“地球生命只剩50年”、“女大学生状告爸爸的吻”、“中国少女吴扬改写牛津大学800年校史”,等等。  相似文献   

10.
王新 《新闻前哨》2007,(2):14-16
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日报》、《人民日报》上刊登出自吉林省某局一名业余作者之手的假新闻——《钱被风刮跑以后》,当年还被评为全国好新闻,90年代被认定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假新闻。2003年12月,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新闻采访写作——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中,曾将其作为优秀新闻作品范文收入。2004年,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四年级教材竟然选它作课文。2005年6月8日至9日,中宣部等在京召开了“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7月6日,造假者“顶风作案”,出现了虚假新闻《山西左权县将建“新闻烈士陵园”》。《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年起每年评选中国十大假新闻,泼杂志2006年中国十大假新闻新鲜出炉,包括小孩被肢解加上生姜等调料煮熟等等荒诞假闻榜上有名,过去的一年又是一个假新闻的“丰收年”。假新闻满天飞,令人防不胜防,稍不注意,受众就会上当受骗。由此可见:虚假新闻谬传之远。贻害之烈,人们决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月,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记者》杂志举办的"2010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揭晓,"金庸在香港尖沙咀圣玛丽亚医院去世"、"中国作协作家团入住总统套房"、"西安市已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一女生世博排队被强奸怀孕"等去年轰动一时的假新闻榜上有名。《新闻记者》杂志并非全国第一家举起"新闻打假"大旗的杂志。2001年,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中国报刊月报》的年度假新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05,(8):79-79
陈军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上撰说,新闻打假,首先应当弄清假新闻产生的源头。据笔所知,目前相当一部分假新闻出自“新闻报料人”之口。  相似文献   

13.
原央视名嘴、新近加盟东方卫视的方宏进,最近在《新周刊》上称:“像真新闻一样,对假新闻的回放同样可以揣测世道:”传播假新闻固然有损于媒体的公信力,但是,回味那些个性鲜明的假新闻,却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孙藜 《新闻记者》2002,(8):29-30
《新闻记者》2002年第1期推出《2001年10大假新闻》 ,在新闻界以及社会公众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笔者不幸也坠入假新闻“传播者”之列 (笔者主持兰州大学主办的文摘性杂志《视野》的编务工作 ,2001年7月号上也刊登了被评为“最能满足国人虚荣心的假新闻”———《中国少女改写牛津大学800年校史》) ,在认真反思对假新闻把关失败的同时 ,笔者考察了媒介运作常规(Routines)对把关人的影响。客观性原则是把关基础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任何一家大众传媒都在不同层面的新闻资源争夺上面临这样一个矛盾 :如何既能为受众提…  相似文献   

15.
公信力--传媒的立身之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闻记者》杂志已经连续4年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了。揭露、鞭挞假新闻,就是为了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维护新闻传媒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我写下这个题目,觉得其中似有一点歧义,还需要疏解几句。假的“真新闻”,就是这“真实的新闻”其实是不实的,这在理解上并无问题。真的“假新闻”,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这“虚假的新闻”其实是真实的;另一种即这“虚假的新闻”是货真价实的“假新闻”。我所谈论的“真的‘假新闻’”当以前一种理解为是。近年来,各地媒体上的假新闻层出不穷,人们啧有烦言,虽经《新闻记者》编辑部连续三年精心评选出“十大假新闻”,各地媒体纷纷批评,却毫无收敛之迹象。新闻之真假,看似一个简单的事实认定问题,但实际却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假新闻”有的是…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杂志在刊载2003年十大假新闻时,有个特别说明,说的是:非典肆虐期间,不少权威传媒的报道严重失实,“这些新闻和事实相差甚远,毫无疑问应列入假新闻范畴,甚至还有望被评为2003年度客里空最假新闻奖”,但由于它们“都是依据权威新闻源而发稿”的,造假的板子不能打在媒体和记身上,因此,拟“报请有关部门授予‘2003年度假新闻特别荣誉奖”’(见该刊2004年第一期)。  相似文献   

18.
叶东芝 《视听纵横》2002,(3):109-109
2001年底《新民周刊》对当年假新闻进行盘点,包括“上海将建300层摩天大楼”、“换头术”、“牛津女孩”等曾被多家媒体刊载、一度流传甚广的假新闻名列其中。在信息爆炸时代,假新闻迅速传遍世界每个角落,其危害决不亚于伪劣商品。新闻打假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相似文献   

19.
8月3日出版的第15期《报刊业务探索》上,刊登了《新闻策划给制造假新闻留下空间》一文,读后深有同感。因此,笔者在此表达自己对所谓“策划新闻”的看法。权充该文的一续貂之作。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十大假新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两年前,一个寒冷的深夜,一次心血来潮的突发奇想,催生出“2001年十大假新闻”。原本只是游戏之作,偶尔为之,谁知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此后本刊又相继评出“世界杯十大假新闻”、“2002年十大假新闻”,简直成了打假专业户。原以为假新闻从此销声匿迹,然而不曾料到,如同打开了 “潘多拉魔盒”,假新闻如雨后春笋、越打越多。于是,心灰意冷,退意萌生。转眼,又近年底,新闻界的不少朋友希望我们继续评选“2003年十大假新闻”,认为这项工作虽然艰苦,却很有意义。既然社会需要,同行欢迎,读者爱看,我们也就义无反顾,只有将新闻打假进行到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