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闻世界》2008,(5):18-18
我们用一张证书来赌一生的幸福,如何才能增加自己在这场豪赌中的胜算?20句话给你参考…… 1、如果你的父母并非嫌贫爱富,而以人品为由阻止你和某人谈恋爱,千万不要为了证明他们是错的,就拼尽全力爱起他来,你会发现你吃的苦头远比想象中多。而稍能收成时,  相似文献   

2.
政经资讯     
经济就像一个人一样,如果得了一种病,这种病可能需要3个月才能恢复,但你如果用了3天的时间就把这个病治好,就可能使他一生都没有办法彻底恢复。——经济学家张维迎表示金融危机的根  相似文献   

3.
你一口一口地抽着烟.如果不是脖子上挂着小巧玲珑“巴尔达”,你就像刚从田野走来的农民.抓拍一幅你的肖像,也会很生动的.黑黑的脸上尽是野外奔波风风雨雨刻下的沟沟坎坎,眼神略带忧愁却含着幽默、你神情疲倦地用湘西土话说;才从山里来,在暗室呆了一晚,冲了一堆照片.  相似文献   

4.
声音     
《出版广角》2013,(21):94
世界充满不公平,你不要想着去改造它,而是去适应它。一个人心有不平,他就会抱怨,就会以一个完美的准则来评判周围的事物,他满目所及都是不公平。一个忙人没有时间去抱怨别人。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在抱怨世界的不公平,那你肯定是个闲人。——比尔·盖茨给年轻人的忠告  相似文献   

5.
“看起来像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实是什么。”“不要那么快就去评断别人。而且要记住,你说的话往往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今天,如果家长还是这样板起面孔来进行生硬的说教,孩子们一定会马上反感地噘着嘴巴,拨浪鼓般地摇起脑袋,或者进而产生逆反心理。然而,一旦被隐于立体的情节间,再配上美丽的插图,死板的话语就会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立刻变成含义隽永的点睛之笔,从而将这些受用一生的信条“润物细无声”般地刻在孩子心间。这里,我们说的并不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刘茹岚 《新闻窗》2011,(5):107-108
在这个全民搜索,赏金猎人无处不在,现实与网络相互交织的世界中,有句话叫做"如果你爱一个人,那就把他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一个人,那就把他发放到人肉搜索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眼泪     
用什么方式才能将你收回?亲爱的眼泪你的出走,会引起一场暴动在诗人的笔下,你能与大雨对峙可是亲爱的眼泪。你只需一滴就足以将我一生的幸福打碎从一次误会开始,你在另一张脸上出现来得那么悄然,像夜猫的足爪那么隐秘,像上个假期深埋心底的远足开始是一滴,然后是两滴、三滴在熟悉的轮廓上画一幅陌生的地图更俗气的比喻:你是一条河很窄,却用尽一生的回忆也难以泅渡很浅,正好能淹没两个无所事事的灵魂我不敢凝望河的源头,只能眼睁睁地目睹一双陌生的手,缓慢地将河道填平请让我说出最后一句话,亲爱的眼泪你不是我的,第三张脸的出现使你闪闪发光…  相似文献   

8.
郑学步 《声屏世界》2004,(12):32-32
前不久,报纸上有豆腐干大小的报道说,辞官后的牛群第一次接拍了名叫《还债》的电视剧,并在其中担任主角,再度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实拍不拍戏,牛群都是受关注的,因为他本身就像一部充满悬念的电视剧,何况他还有辞官前后那一堆“烂账”未曾“结清”。说起牛群蒙城做官,一开始就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由于双方都是就虚论虚,难以论定,只能像看电视剧那样一集一集地看下来,等待着下回的分解。但接下来的报道却依然是动态短讯,而且“各表一枝”,不见深度。一会是“裸捐”,一会是产权不明;一会是蒙城人要为他立碑,一会是他被债主们追着跑…  相似文献   

9.
你要经常让下属知道你是多么赏识他们,这是我对你的建议。我还没见过不喜欢被赞美的人,如果你也如此认为,那你就应该经常表达你对他们的欣赏。甚至只是称赞准时上班,对方就知道你重视守时。“我认为那真是太好了,杰克,你每次都能在8点钟准时上班。我真敬佩能够守时的人。”对你的下属说这些话,你会发现他以后迟到的次数就更少了。或许,你喜欢某个人的礼节或绅士风度,每个人总有某些可赞赏之处——就让他知道,不要藏在心里!  相似文献   

10.
三种感情     
当我们远行的那天,试想有3人送行. 第一个人从一大早就哭着不要你走,一直拉着你的手说会一直想你,约好每天联系若干次,把你送至门口,然后回屋子里去继续看他崇拜的偶像的演唱会.  相似文献   

11.
感悟海泉     
如果你没和他打过交道,他也没开口说话时,你很可能会忽略他的存在;因为普通普通,把他放在茫茫人海中,他会像一颗水珠一样很快被湮没。可他一旦开  相似文献   

12.
调整加速度     
刘晓昆是个性情中人,似乎总有一股永不停歇的冲劲,因此也难免有人觉得他"有点强势".在有一年的方正电子年度会议上,他别出心裁的给公司管理者都订制了一件登山服,在致辞中他说:"现在我要带领大家进行新一轮的‘攀登'了,这一轮‘攀登'会很残酷,如果大家的体力不好,内功不好,就会掉队,掉队就意味着你会在人力资源部的大本营里面等待重新分配甚至被淘汰."  相似文献   

13.
优秀的文学读物,像春雨滋润万物一样浸润着人们的心灵。它们可以影响一代人的成长。现在,云南少儿出版社呈献给读者的这套文学名著,正是这样的好书。它们已经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你听:“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  相似文献   

14.
声音和眼睛     
盲人面带笑容,把手叠放在胸前,静静地躺着。他微笑是无意识的。人家嘱咐他,叫他别动,无论如何,只有在非动不可的时候,才能动弹。他眼睛上扎着绷带,已经这样躺了两天多了。别看他脸上挂着宁静的微笑,他的心情却是一个被判了刑、正在等待赦免的人的心情。有时,他幻想着重新开始生活,借助瞳孔的神秘工作使自己在明亮的空间里保持平衡的可能性突然变得如此明显,致使他激动得像在梦中一样浑身抽搐起来。  相似文献   

15.
关于编辑要不要改稿,有两种对立的主张。一种认为要改,一种认为不要改。报上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做“编辑不改稿行吗?”文章的主题十分明确:编辑就是要改稿。这当然是主张编辑要改稿的。主张不要改的,又有种种说法。有的说,编辑不要改稿;要改,让作者自己改去。也有的说,名家的稿子编辑不要去改。同是认为不要去改的,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名家哪儿会有错儿,所以压根儿用不着去改。一种认为名家也难免出错儿,可是你不要去改他的。你改了他的,他还会以为自己本来就不错呢!这对名家没有  相似文献   

16.
有一位杂志的编辑曾在电话中半开玩笑地问我:“你怎么专写敏感的题材?”我回敬他一句:“我如果不敏感怎么当记者?”他马上举手投降:“那是,那是。”我其实知道,他的本意不是说不要写敏感的题材,而是要把握在一定的“度’上,太敏感了不好办。怎么就说中国人活得太累呢?(是心理上太累)干什么事都是“既要”“又不要”。否则,就说你偏激。这个“度”,或许就是中国的老祖宗所发明的“中庸”。自然,这里面或许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咱们且不去研究。我所着急的是,这个“中庸”为什么会把中国人整得于什么事情都是不前不后,不紧…  相似文献   

17.
不温不火傅成励王恬傅成励是中国人午餐时间的老朋友了。如果你把他想象成一个成熟练达、严谨谦和的中年知识分子,那么你的耳朵没有欺骗你。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间陈旧拥挤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傅成励。他瘦削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隐约透着些书卷气。谈话中,他淡泊平和...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刚来北京时或许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只是现实并不像毕业时所想的那样美好。但我们每天都在努力,都在等待机会。如果放弃了,可能你就等不到成功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最近,这种网络上的“人肉搜索”将互联网搅得风生水起。这种搜索方式,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群体性搜索,现实生活中的知情网友便将搜索对象的一切在网上罗列出来。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刚来北京时或许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只是现实并不像毕业时所想的那样美好。但我们每天都在努力,都在等待机会。如果放弃了,可能你就等不到成功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