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人类历史上Folklore(即"民间的知识")一词的出现,要比Culture(文化)一词的提出早20年。对于受关东俗文化滋养成长起来的二人转,近半个世纪以来,多位学者不乏从音乐、文学、史学、美学、考古学、艺术学等多个领域、多种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出版的专著已达42本之多。  相似文献   

2.
《虞美人》是中国词学史上经典之作,也是李煜的绝命之作。此词译本诸多,其中最著名的为徐忠杰和许渊冲所译。本文基于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论,从音、形、意三个层面对《虞美人》的这两个英译本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以此深入理解中国古诗翻译的美学原则,并进一步分析“三美”原则在诗歌翻译对比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曾繁仁等人的倡导与研究,当代中国的生态美学已成为中外学术界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我们以他刚刚出版的《生态美学基本问题研究》为主线,结合他的其他论著,从生态美学的基本立场、理论以及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等方面阐发他对生态美学做出的贡献。他为生态美学学科建构了存在论与气本论的哲学基础,概括出生态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论,确立了研究范围与核心命题;同时又从生态美学的中国文化原生性,深入开掘了中国传统的生态智慧,并提出生态美学是东方学者对世界美学的重要贡献的论断。  相似文献   

4.
五山文学时期,从对中国诗词的模仿作品数量来看,苏轼可以说是对五山禅僧影响最大的中国诗人之一。苏轼诗学思想的一大特色体现在用典方面。本文从语典借鉴角度分析了五山文学时期日本汉诗创作中对苏轼文学中语典借鉴的特点及其反映出的美学倾向。从文学接受与阐释的时间早晚来看,五山文学早期,诗人们对《赠东林总长老》一诗语典的借鉴折射出对苏诗接受过程中的禅宗文化背景,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意趣;从题材来看,西湖题材受到诗家重视,反映出写景诗创作中对苏轼有关语典及诗家重视;从体裁来看,不限于诗,词、辞赋也是语典用典中的载体,反映出日本诗家对苏轼文学作品的熟稔、文学接受中的广泛受容;受苏诗"以俗为雅"美学思想影响,创作中表现出对俗语入诗的模仿,是宋代"以俗为雅"诗学思想在日本文学中的反映。本文还从明用、变用、合用三个方面探讨了语典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的是石湖词对东坡词的接受,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石湖词对东坡词题材内容上的接受。这一点上范成大主要表现为对苏轼的学习与继承。其次是石湖在风格上对东坡词的接受。随着年龄的增长,石湖词风表现出前后的不一致,而对苏轼词风的接受与融合,恰恰是石湖词风变化重要原因。最后从"以诗为词"的手法上看石湖对东坡的接受。总之,石湖词对东坡词的接受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体表现为总体继承、个别突破。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音乐与诗的结合以及词体自身的发展演变中来审视李清照的《词论》。通过对历代有关李清照《词论》评论的梳理,李清照《词论》与北宋词坛创作风气关系的检视,以及歌、词、诗三者相互影响的分析,重新解读李清照《词论》,进而指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说的主要贡献,与其说是通过对苏轼等人以诗、文为词的批评而明确了词在风格及表现手法方面的特殊性,倒不如说是通过强调词在声律方面的特殊要求,从格律化的角度加速了词体文人化的进程,为词最终走向一种可以与诗并列的文学样式在体制上率先垂范;至于其负面影响,也并非如先前不少学者理解的那样是束缚了词的发展,而在于从另一个方面促成了词对歌的背离,使之趋于案头化和书斋化。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外译本是颇具代表性的政府外宣文本,其译文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在境外的形象建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中国特色词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更体现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敏锐性。该文聚焦报告中3类中国特色文化负载词,即四字格词语、俗语谚语及中国特色政治文化词,借助目的论、外宣“三贴近”和语言自信等研究视角分析报告德译文中的典型案例,鉴赏佳译、提出建议,并总结外宣翻译策略。经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中国特色文化负载词的德译文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积极变通,在信息不受损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来保留原文在形式、结构和文化方面的特点,方便目标群体理解,译文符合目的、连贯与忠实原则,多为佳译。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生态美学研究基本上使用的是西方环境美学的话语,与中国文化有着某些不兼容的弊端,所以紧迫的问题是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探索。中国古代是一种"生生"为其核心、以"天人之和"、阴阳相生"为其背景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几乎渗透于儒释道等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渗透于绘画、音乐、诗学、建筑与民间艺术的各个方面,构成相异于西方古代实体论哲学与形式论美学的理论风貌,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有着更强的文化自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宝贵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并在与西方生态文化的对话交流中建设新的生态哲学与美学形态,使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近代日本作为输入西方美学的"中间人"对中国美学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日源新语的影响为最甚。本文主要论述日源新语对王国维美学话语转换的影响。王国维接纳日源美学新词汇、新概念为前提,积极倡导美学作为独立学科进入中国现代新兴学科体系和知识系统。同时利用日源新词汇传播美学新概念,借以表达美学新思想,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内在精神结构添加了学理选择和判断的诸多内涵。  相似文献   

10.
李崇航 《文化学刊》2023,(8):162-165
钢琴演奏艺术是一门富有魅力和艺术性的表演形式,而其美学因素的多样性使得它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为提高对钢琴演奏艺术的认识,有必要深入分析钢琴演奏艺术的美学因素,把握钢琴演奏艺术的美学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钢琴演奏艺术。本文主要从本体、结构、形态、个性与共性、感性与理性的角度对钢琴演奏艺术的美学因素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充分发挥钢琴演奏艺术在陶冶人们情操,提高人们审美素养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