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编者按:专家型人才、系统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分类,既是基于员工本身的特征、实现员工价值最大化所带来的,也是企业精细化分工对员工能力提出的必然要求,而这种人才分工的实现不仅需要任职资格管理等人才管理技术,最根本的还是员工自身职业化精神的塑造和人才观念的转变,即对自身专业领域的尊重和忠诚,崇尚"官本位"到"能力本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不论是企业还是职工,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充分开发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人本管理”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充分发挥员工才能的管理环境,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唯有如此,方能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产生效益  相似文献   

3.
用“霸道”来规范员工的行为,用“王道”来内化员工的自我管理认知,就能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管理境界。  相似文献   

4.
唐钢正在加速战略转型,向最具竞争力企业,向负责任的国际化强企迈进。唐钢虽然拥有先进的设备,但根本还是靠人。因此。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创新型管理转变,需要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来支撑,整个管理团队需要新鲜血液,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理念和创新。因此,与员工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对唐钢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实现人的自主能动性的开发,避免企业与青年员工个人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工作效率流失。减少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保持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良好依赖关系。形成组织与全体员工之间的“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绩效管理,是“给”员工做还是“和”员工一起做?很多企业的考核管理者认为是“给”员工做绩效.他们认为绩效评估是人力资源部布置的工作任务,如何做好绩效评估是人力资源部该考虑的事情,“自己的价值在于评估,判断员工绩效的优劣”。他们认为在为员工做绩效评估这件事情上。自己应该“给”员工点什么。他们把自己置身于员工之外,喜欢命令和控制,把绩效评估当成公司赋予自己的权力,把很多个人的喜好搀杂到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上,使绩效评估成为受人为因素影响和控制的管理手段。充满随意性。另外一些考核管理者则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应该是“和”员工做绩效.是一个自身和员工共同探讨成功的机会,是一个帮助自身和员工进行更好沟通的管理平台。借助这个平台.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绩效评估中来。与员工一起制定绩效目标。一起探讨影响绩效的障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排除之。与员工一起做绩效评估,把绩效评估的结果限定在双方预想的范围之内,与员工一起制定绩效改进计划,使员工的绩效不断得到改善,持续获得进步。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价值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才的管理,而人才的管理更多是体现在员工的核心素质与能力上,也就是胜任力。因此,找准人才岗位胜任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丛丽君 《职业圈》2011,(16):60-61
企业的价值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才的管理,而人才的管理更多是体现在员工的核心素质与能力上,也就是胜任力。因此,找准人才岗位胜任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刘鹏凯系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心力管理》是他的第五本管理专著。心力管理既是方法也是艺术。《心力管理》"25法"将理论发生与自身示例相结合,将管理智慧进行了阐释。"衔石子法"用乌鸦喝水为喻,阐释企业如果不想办法喝到水,就不能生存;“脸谱法”用中国戏曲中的化妆造型为喻,说明在管理中,管理人既要会扮黑脸,又要会演红脸;“短信法”用发短信做例子,详述有时一条短信可以起到春雨润物的作用,温暖员工的心田。  相似文献   

9.
刘成 《职业圈》2011,(13):94-94
刘鹏凯系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心力管理》是他的第五本管理专著。心力管理既是方法也是艺术。《心力管理》"25法"将理论发生与自身示例相结合,将管理智慧进行了阐释。"衔石子法"用乌鸦喝水为喻,阐释企业如果不想办法喝到水,就不能生存;“脸谱法”用中国戏曲中的化妆造型为喻,说明在管理中,管理人既要会扮黑脸,又要会演红脸;“短信法”用发短信做例子,详述有时一条短信可以起到春雨润物的作用,温暖员工的心田。  相似文献   

10.
潘庆 《职业圈》2012,(29):148-148
一、实施“三位一体”人才工程的必要性第一,开展“三位一体”人才工程,是适应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石化企业已经进入“做大做强兼顾、更加注重做强做优”的发展阶段,尽快在各领域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在人才工作中,要切实把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作为工作重点,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拔尖技能人才.以适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刘晓杨  朱少伟  王霞  张敏 《职业圈》2008,(12):77-78
文章利用“委托一代理”理论对招聘过程中的“公平陷阱”现象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企业人才招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纪彦峰 《职业圈》2008,(34):78-78
企业的根本,归根结底是人。传统的管理是管事的学问,监督、命令、控制,出发点都是将事情故好。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处在“快速”、“剧变”、“个性化”的社会大环境下,如何了解人、沟通人、善用人、调动人的智慧,以真正实现“人本管理”,“教练型领导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与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3.
谭小芳 《职业圈》2012,(28):58-59
马云说过: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之一是员工,他提出,“把钱存在员工身上”的理念。企业要有持续良好的发展,必须汇集优秀的人才,企业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愈多并且知人菩任,企业势必茁壮成长,反之则会日益衰落。可如何吸引人才,如何让优秀人才愿意追随你?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我们总是埋怨身边没有人才,找不到人才,那我们自身是否存在某种缺陷呢?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吸纳人才的素质,创建人才成长的工作环境,才能使身边人才济济。  相似文献   

14.
薛彪 《职业圈》2012,(26):109-110
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企业中“80”后员工的人数越来越多,“80”后员工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变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生产的主力军。因此。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如何有效的对“80”后员工进行管理,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做好“80”后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和定位,将是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程洪 《职业圈》2012,(6):95-95
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要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的管理.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如果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可能作出卓有成效的工作,那么,在我们面前也就不存在“人才短缺”的状态。我们也许仍感到资源的匮乏,但我们匮乏的只是。人”而不是“人才”,同时我们匮乏的是一种使每个潜在人才成其为现实人才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要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的管理.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如果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可能作出卓有成效的工作,那么,在我们面前也就不存在“人才短缺”的状态。我们也许仍感到资源的匮乏,但我们匮乏的只是。人”而不是“人才”,同时我们匮乏的是一种使每个潜在人才成其为现实人才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均应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进行管理,不断出新意、施新措,激发教育培训活力,全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实施,并结合企业实际,统筹规划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培训三级管理,制定“需——培”相符的培训计划,完善检查、指导、考核机制,确保教育培训职能发挥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培训体系构筑较为科学,员工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企业活力全面激发。  相似文献   

18.
邓正红 《职业圈》2008,(19):66-68
企业是—群生命体的集合,因而,企业是个大写的“人”。 从汉字形状分析,“人”字结构相互支撑,那么,企业靠什么支撑呢?就是顾客和员工。企业的“两足”分为外足和内足,外足指的是顾客,内足指的是员工,所谓“把企业做小,把顾客与员工做大”,就因为企业是靠顾客和员工支撑起来的,如果过分突出企业的分量,忽视或削弱顾客和员工的力量,再大的企业也立不起来,正所谓“头重脚轻根底浅”,根基不稳,企业终究要垮下来;  相似文献   

19.
张妍茹 《职业圈》2011,(26):111-111
为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均应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进行管理,不断出新意、施新措,激发教育培训活力,全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实施,并结合企业实际,统筹规划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培训三级管理,制定“需——培”相符的培训计划,完善检查、指导、考核机制,确保教育培训职能发挥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培训体系构筑较为科学,员工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企业活力全面激发。  相似文献   

20.
叶文清 《职业圈》2008,(29):31-32
“80后”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人群,随着时间的推移,“80后”逐渐加入就业大军,许多“80后”上班族已成为企业的基层员工或经理层的主力人群。调查研究这个人群的价值观,对正确理解和认识80后上班族有积极的意义。文章侧重于对80后上班族在价值观方面所进行的调查基础上形成结论和建议,以便对这一特定人群实施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