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和使东洋     
郑和是闻名世界的中国明代大航海家,他率领规模庞大的舟师船队不远万里,创造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如今这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事了。在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前一年,这位伟大航海家还有过一次出使东洋日本的经历。“东洋”和“西洋”是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念。根据香港学者陈存仁的研究,明朝以京城为中心,在京城之东的海洋为东洋,京城之西的海洋称西洋。日本属东洋,所以此次郑和出使日本没有被列入下西洋的范围,从而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
一、郑和下西洋的 起因和动机明朝初期以婆罗、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郑和七次出使航海都是走的西洋航线,到达的国家大都是西洋国家,所以人们称他的航行为"郑和下西洋".郑和是明成祖永乐皇帝信任的太监,人称"三保太监",佛家语音转为"三宝太监",因此"郑和下西洋"在史书上又称"三宝太监下西洋".  相似文献   

3.
“当中国称霸海上”,好一个令人心荡神驰的书名,它在我们的心底唤起了怎样的一种波澜? 美国学者李露晔女士所著此书,以生花妙笔,讲述了明代大宦官郑和七下西洋的壮阔伟业,对中国浩瀚历史上这段生气蓬勃的时代,投注以前所未有的眼光。 郑和指挥的庞大船队,远在哥伦布之前百年,即  相似文献   

4.
张会超 《档案与建设》2005,(4):47-49,40
郑和原名马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世称“三保(宝)太监”,是举世闻名的大航海家。他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与副使王景弘等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这一盛事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辉煌壮举。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各界纷纷开展纪念郑和下西洋的活动。其中有一个问题凸显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是郑和航海图的问题。笔者不揣孤陋,试对郑和航海图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张群 《档案与建设》2005,(2):24-25,50
2005年,是世界级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为了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这项纪念活动,作出“开展郑和下西洋纪念活动”的决定,并确定“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活动主题。2004年5月,“郑和文化论坛”在南京举行。中央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领导小组有关领导,江苏省、南京市有关领导,与郑和相关的地方云南晋宁、江苏太仓、福建长乐的代表,海军“郑和”舰代表,  相似文献   

6.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中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标志性事件。历时28年的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而且也是世界航海史上气势恢弘的创举。随着海洋时代的到来和中国的崛起,郑和下西洋引起世人极大关注。在2000年美国《生活周刊》举办的一次评选千年全球百位名人活动中,郑和在入选的6位中国人中居于首位。但令人惋惜的是,如今详细记载当年郑和七下西洋全过程的航海档案资  相似文献   

7.
王磊 《兰台世界》2017,(17):111-113
明朝时期封建制度逐渐呈现衰落的趋势,而处于世界中心地位的中国,其影响力也有所动摇。明成祖为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宣扬本国国威,便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时间之长及规模之大在中国以往的航海中是空前的。郑和及其航海活动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对中国与亚洲、非洲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波涛万顷之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之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一光耀灿烂之景象,就是郑和下西洋”(李约瑟语)。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舟师”2.8万余人七下西洋,完成了前所未有的海上壮举,开辟了一条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的“悔上丝绸之路”。然而,由于朝廷中出现了一帮“海禁派”,他们视功勋为弊政,销毁下西洋的文书档案,致使这一“明初盛事”被历史的迷雾蒙蔽。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到来之际,本文拟对关于郑和的金石档案及其价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公元1405年,明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一支由200余艘船舶、2万多名官兵组成的庞大舰队,开始了七下西洋的壮举。可惜的是,关于郑和的公务档案已在明朝万历年间毁于兵部尚书刘大夏之手,郑和所乘“宝船”的真实面目后来变得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0.
陈颖 《中国出版》2023,(S1):247-250
《麒麟的远航》以“郑和下西洋”抵达非洲、带回长颈鹿的故事为背景,以“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为创作初衷,以儿童视角为依托,生动再现了值得永世铭记的历史壮举。本书讲述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郑和船队到达非洲后,广交友谊、多行善举,并与当地的小男孩莫萨结缘。船队返程时收到的礼物中有一种叫作“基林”的动物,由于发音相似.  相似文献   

11.
《海南档案》2005,(3):17-17
北京大学孙远志教授介绍,目前在东南亚各国,较为名的郑和寺庙有14座,相关传说有几十个。此外,与郑和有关的地名无数。传说中谈到郑和在海外的影响时,都突出,甚至夸大了郑和个人的作用。实际上,它反映了郑和船队,特别是数百年来中国移民将当时中国先进的化介绍给南洋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于民 《兰台世界》2011,(7):47-48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但这与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征服、航海的结果是开辟了新的商业航路的地理大发现有着本质区别。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是目的、结果和性质迥异的航海活动。  相似文献   

13.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但这与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征服、航海的结果是开辟了新的商业航路的地理大发现有着本质区别。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是目的、结果和性质迥异的航海活动。  相似文献   

14.
明代海南成为海上丝路中转站的原因较多。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经济发展及郑和下西洋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海上贸易的驿站,以及中外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的桥梁。此外海南海道发达,港口众多,便于商业贸易,也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彩霞 《兰台世界》2014,(11):46-47
明代海南成为海上丝路中转站的原因较多。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经济发展及郑和下西洋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海上贸易的驿站,以及中外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的桥梁。此外海南海道发达,港口众多,便于商业贸易,也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2005,(4)
江苏太仓是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2004年8月,太仓市人民政府与香港凤凰卫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举行了“凤凰号下西洋”电视行动。在长达一年时间里,太仓广播电视总台与香港凤凰卫视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外宣传合作,进行了两次  相似文献   

17.
傍晚,暮云四合。一支船队不露声色,悄悄驶进了长江口横沙锚地:前面,清一色是5艘渔政船,让人略感意外的是船上晃动着几个全副武装的警察;后面,若即若离,跟着一艘“832”舷号的灰色海军扫雷舰。当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知道:30年来上海第一支海上缉盗编队,即将秘密出航。作为特遣编队唯一的随队记者,8000里惊涛骇浪中的紧张缉捕,浓缩成了我几十天的采访日记…… 6月30日星期五多云海盗出没长江口外,多艘渔船遭袭  相似文献   

18.
<正>明代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还读小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起过,感到无限自豪,郑和是个了不起的民族英雄!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位赫赫有名、至今令西方航海家赞叹不已的世界级大冒险家,与我们南华这块土地扯上了关系。在郑和年幼的时候,很有可能是被其父、也就是滇阳侯米里金寄养在我们镇南(今南华)一个郑姓的回族家庭,成为南华郑姓回族的养子,从4岁多到11岁这段时间里,有五  相似文献   

19.
新书架     
在哥伦布及其后继的欧洲人开始寻找前往新世界的航路之前一百年,一支庞大的中国船队,在太监郑和的指挥下,满载着明帝国的高级瓷器、漆器和丝绸,冒险驶向世界“四隅”的边缘。这是一个探索与扩张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正>600年前,郑和船队从福州扬帆出海七下西洋,曾踏足非洲东岸。2008年3月,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组织策划了"穿越非洲—龙行天下"记者自驾车无后援跨国远征,去非洲探寻郑和的足迹。摄制组用105天时间穿越了安哥拉、南非、博斯瓦纳、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及等十国,总行程20000多公里。我们用镜头收藏了非洲文明的灯火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