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从古典诗词与现代诗词两个方面对近年获奖新闻标题的经典诗句运用情况进行举要分析,指陈其出处与关联,阐释其诗意追求和艺术效果,认为运用经典诗句拟写新闻标题行之有效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收藏中心和传播中心,还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基地。但古典诗词类文献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笔者作了调查并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3.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遗产中极其宝贵的一部分,千百年来吸引着广大读者,便是在今天,也还有很多的欣赏者和爱好者。近年各种有关诗词的著作和刊物的出版,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便是很好的说明。欣赏或选用古典诗词,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否则,很难达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阐述了新闻标题在新闻稿件中的重要意义和古典诗词在中华民族精神层面的独特地位,简述了古典诗词入新闻标题对新闻传播的积极意义;然后就古典诗词入新闻标题应把握的浅显易懂和词意明确等多个方面,引用大量实例,阐述了应用古典诗词制作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一澜(以下简称王):叶先生作为诗词研究的名家,可否为当今读者推荐诗词研究的入门书籍?叶嘉莹(以下简称叶):要想做古典诗词研究,真正入到诗词研究的门里去,不能光靠读哪本书。因为诗词的入门之法不在书中,而在吟诵中。王:您的诗词研究是如何入门的呢?叶:我小的时候读书是从中国的古典念起的。最初念的是四书。诗词方  相似文献   

6.
运用典故,在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在新闻写作中是否也可以用典?回答是肯定的。新闻用典的主要形式新闻写作中运用典故,大体有这样几种形式:一是直接引用典故、名人名言、诗词名句入题入文。直接引用入题的如1982年9月2日《人民日报》专访标题《不尽长江滚滚来》直接引用杜甫《登高》的诗句;1983年1月13日《铁道建设报》通讯标题《江山代有才人出》,直接引用清代诗人赵翼《论诗》中的诗句入题;《河南石油报》2005年4月15日通讯标题《而今迈步从头越》直接引用毛泽东的诗句入题。二是变换运用典故或著名诗词。如1981年3月23…  相似文献   

7.
有清一代文化人,将士铨最让我佩服,他4岁就识文断字,19岁就高高中举,既工诗词,又擅戏曲,比文坛大腕袁枚晚生一个时代,却能跟袁氏并驾齐驱,堪称天才。  相似文献   

8.
三、古典诗词名句进入新闻作品的美学价值中国古典诗词闪烁着美的光辉,用它来作新闻标题,或充当其他新闻要素,既可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又可以增强新闻的审美情趣和宣传效果,使读者得到一种美的熏陶和享受.古典诗词名句用于新闻写作,可产生多种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有的青年业余作者来信说,经常在一些散文中读到引用的古典诗词,有的运用得好,有的让人感到挺别扭,倒不如不引用。在写散文时,究竟怎样运用才能恰到好处呢? 就这个问题,我在下面举出几例谈谈看法。散文中引用古典诗词,一不是为了装点。用古人名句为今人的作品增强点文学味道;二不是为了显示作者有无古典文学的知识;只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抒发感情之时自然而引用的,有助于传情达意和对艺术对象的描绘。对于读者来说,既能从中吸收一些古典文学的知识,也能引发多重联想,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所以说,古典诗词在散文中出现,是为作者表达  相似文献   

10.
陈冬祥 《东南传播》2016,(8):149-151
诗词艺术内涵丰富、意境深邃、凝练。借鉴诗词艺术写作方法或引用古典诗词名句并运用于新闻标题或新闻导语和开头,或新闻文稿中,或新闻编后和结语,是提高新闻可看性、可读性,增加新闻文彩和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的重要方法。中国古代诗词数量多,内容丰富多彩,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中,吸取其艺术精华,在新闻报道中恰当地运用,使受众喜闻乐见,同时,又丰富新闻报道的内涵。增强新闻报道的艺术性、文学性、可看性、可读性,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需要研究和学习的课题,它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词在叙事、造景、抒情等方面蕴含着诸多现代影像因素,这是当今影视艺术创作可资借鉴的丰富资源。故此,在影视艺术专业的古典诗词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古典诗词与现代影像的特点,贯穿学科综合交叉思维,将具有现代影像意义的诗词作品借助情境教学、影视文本改编等方式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商场我是个十足的小人,是个惟利是图的卑鄙的人,捉住别人的口袋投其所好是我的本性,在自尊和利益面前徘徊是我的挣扎。做电台节目之后,我发现原来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方式中人也是可以真实的!听众需要的不是救世主,不是温馨的港湾,而是心灵真实的回归,因为他们在虚伪的现实生活中已经受够了。”  相似文献   

13.
《读诗·陶渊明》是新思想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该书将书法作品图片与诗文解读相结合,虽然以“创新”作为新思想的主旨所在,但实为借用古人的人生态度来反观时代问题,通篇洋溢着作者对“道”“仁”等先秦哲人理念的观照,并不惜笔墨过度诠释靖节先生诗句来抒发文化信仰和文化传承的自我胸臆,让人不得不产生质疑:作为古典诗词的经典代表,曾被钟嵘、萧统、王国维、叶嘉莹等古今大家一致推崇的陶潜作品如何就变成了今人调侃古人、  相似文献   

14.
一些未学过诗词基本知识,或未有过诗词写作实践的人,往往把诗词看得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对于诗人更是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其实,生活是诗的源泉,生活处处有诗,每个人的身边也都有诗。只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很多人都可以写出诗来。我们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看看生活与诗的密切关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太阳从西山落下,这是谁都看到、谁都知道的自然景象;黄河水流入大海,这是谁都能了解和体会得到的事实;至于登得越高,就能看得越远,这也是每个人都懂得的道理。王之涣…  相似文献   

15.
我爱音乐     
音乐,是心中爱与恨、喜与悲组成的音符;音乐,是世间万共同的语言;音乐,是来自内心的遥远声音;音乐,是人与人之心灵碰撞的火花。对于音乐,我不是行家,也没有这方面的才华,可我就是音乐。或许爱一样东西是不需要理由的,因为那只是发自内心一种感觉。在放学的路上,星星陪着我,小声哼上一曲让它驱散此时孤独;当取得成功时,我喜欢在心中唱一首赞歌,让它传递我喜悦,作为凯歌送走荣耀,迎接新的挑战;忧郁时,让轻快的旋从口中轻轻飘出,倾诉此时的哀愁,发泄心中的不快,把一切恼统统赶走,与快乐再次牵手。音乐———心灵之声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型原创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将一股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清新之风吹人寻常百姓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内容之美 首先,《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性文化类节目的走红意味着观众对低碳艺术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所谓低碳文化艺术,就是一类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思想和彰显本真人性、闪烁着永恒的人性光辉的文本.①纵观当下的电视节目,收视较火的如《奔跑吧》《极限挑战》多是明星的表演作秀.此外,就是一些超出常人知识范围,颇有猎奇之嫌的文化竞赛节目.说《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是优秀的低碳艺术作品,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最富魅力最具影响力最能让民众感同身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中国人精深的生活智慧、博大的哲思情操、浪漫的美学气质皆在其中,这些传承已久的古典精华是能够治愈现代都市人浮躁心灵的一剂良方,它让低碳美的习习清风在民众间畅行.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不小心就接触到一首唐诗……古典诗词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大致有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今天,打开凤凰,又看到鲁豫的节目,这期的嘉宾是于丹,人家于丹是老京油子,从大学、到硕士、到博士,陆续读过中文、古典诗词、影视传播专业。人家还闲不住,到目前为止,除了非洲,地球基本跑了个遍。中国更不用说,大学时期就和两个男生一起,揣着200块人民币,闯到了新疆、甘肃;读研究生时,组织一大帮人,冒着雪花,一对对转着华尔兹从北展跳回了北师大。人家现在是研究孔孟之道的专家,号称美女教授。  相似文献   

19.
吹牛     
《出版参考》2004,(2):32-32
在我所佩服的吹牛家中,首推德国的米希豪森。他是一位男爵。生于一七二零年,在俄国军队服役时,曾和土耳其人打过仗。  相似文献   

20.
晚清以来,尤其五四运动之后,诞生了一批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大师,顾随亦是其中之一。读《驼庵传诗录》,读者可以充分感受作者驳杂多元的知识体系、融通中西的思想深度,以及他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奇思妙解。顾随先生讲说诗词的精妙之处,便是时时处处不脱离人,不遁于世,给读者找到了一条连接东西文化与思想的路径,使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文学不再有隔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